搜索到297篇“ 右室心肌梗死“的相关文章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术后心衰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结合肺部超声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加用参附注射液。两组均采用床旁肺部超声及下腔静脉超声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肺部超声彗星尾征(ULCs)、症状性心衰的发生率及CCU住院天数,并在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CCU住院天数、b线的数目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症状性心力衰竭发生率30.00%,低于对照组的55.00%(P<0.05)。两组治疗前肌酐、LVEF值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酐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不大(P>0.05);对照组治疗后肌酐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对照组肌酐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F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症状性心衰发生率,减少CCU住院天数。
- 谭长磊孙蓉蓉刘贺
-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
- 替格瑞洛对PCI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本院行PCI治疗的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数字随机表法),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 d后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明显提高,统计学具备显著意义(P<0.05)。不良反应统计得知,观察组总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明显下降,统计学具备显著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应用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中,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比氯吡格雷更理想,能降低MACE风险,且不良反应较少。
- 詹美华李媄陈小倩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抗血小板安全性
-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 2024年
-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之一,并且是冠脉综合征中较为严重的类型,患者死亡率较高。在发病后,需要立即开展相关的急救措施,积极治疗,控制疾病的发展。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右心衰竭、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事件发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还能够减少救治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有重要意义。有效掌握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式,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该病情的临床护理过程,旨在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 高悦王彦祖明凤
- 关键词:护理
- 肺部超声在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容量管理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在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容量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18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了床旁肺部超声及下腔静脉超声指导治疗,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130例)。对照组患者仅行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部超声及下腔静脉超声检查。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床旁超声心动图、肺部超声、下腔静脉超声、血常规、生化全项、肾功能变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住院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肺部超声彗星尾征(ULCs)、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ULCs、NT-proBNP和LVEF的诊断价值,并用Z检验比较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ULCs和NT-proBN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523,P <0.001),而LVEF和NT-proBNP、ULCs相关性均较弱(r=-0.352、-0.343,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ULCs [AUC=0.895,95%置信区间(CI)(0.829,0.942),P <0.001]、NT-proBNP [AUC=0.803,95%CI(0.740,0.866),P <0.001]和LVEF [AUC=0.683,95%CI(0.617,0.744),P <0.001]均对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且ULCs的AUC优于LVEF(Z=3.604,P <0.001)和NT-proBNP(Z=1.249,P=0.042)。观察组患者应用呋塞米[33.1%(43/130)vs. 54.5%(48/88),χ^(2)=9.946,P=0.002]及其应用剂量[60(20,60)mg vs. 60(20,100)mg,H=2.082,P=0.037]、症状性心力衰竭[33.8%(44/130)vs. 54.5%(48/88),χ^(2)=9.218,P=0.002]、出院肌酐[58(48,70)μmol/L vs. 67(54,86)μmol/L,H=3.780,P <0.001]和CCU住院天数[(3.2±1.0)d vs.(3.6±1.3)d,t=2.728,P=0.007]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肺部超声联合下腔静脉超声及超声心动图可以减少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症状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优化容量管理,减少肾�
- 曹秋玫徐敏张毅刚
- 关键词:右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利尿剂
- 中心静脉压监测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扩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扩容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另选同时间段2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扩容治疗中对照组患者未行CVP监测,观察组患者监测CVP,A、B、C三组患者CVP分别维持在6~12 cmH2O、13~19 cmH2O、20~26 cmH2O。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病死率,比较四组患者治疗12 h、24 h的生命体征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尿量(UV)、心率(HR)、心输出量(CO)]和治疗24 h的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单纯右室心肌梗死与非单纯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治疗36 h、48 h后的CVP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12h、24h的HR明显高于B、C组(P<0.05),CO、MAP、UV则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患者UV低于C组(P<0.05),C组患者治疗24h的肺水肿发生率较A、B二组高(P<0.05),A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治疗36h、48h后的CVP明显高于非单纯右室心肌梗死患者(P<0.05)。结论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扩容治疗中保持CVP在13~19cmH2O有利于纠正休克和低血压,并减少肺水肿发生,是最佳维持范围。
- 陈友英陈平徐利
-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肺水肿
- 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抗栓治疗并发腹膜后血肿一例
- 2019年
-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不稳定性斑块破裂后诱导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管腔闭塞,进而出现心肌细胞坏死的心血管危急疾病。急性血栓形成是整个心血管事件的核心,临床处理策略为早期积极支架植入或者溶栓治疗,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流供应,并配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干预新的血栓进一步形成,但是随之而来的出血风险亦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我院收治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腹膜后血肿病例,现报道如下.
- 周健华吕永楠
-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腹膜后血肿
- 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行介入封堵术治疗1例
- 2019年
- 患者男性,75岁。30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伴有头晕、大汗,无明显胸痛,于2018年5月26日晚急诊收入心内科。入院:血压:125/75mm Hg,脉搏:46次/min。心脏听诊:心界向右扩大,三尖瓣区可闻及杂音,心电图示:Ⅱ、Ⅲ、a VF导联异常Q波、ST段抬高,V3R-V5R导联ST段抬高,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T3.12ng/ml,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2289pg/ml,完善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右心扩大,左房扩大,左室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56%.
- 陈爱红王嘉莉翟亚楠王云郑金刚
-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右室心肌梗死急性下壁封堵术
- 超声心动图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急性左室下壁、右室心肌梗死1例被引量:5
- 2019年
- 患者男,57岁,因间断胸闷1 d,加重伴胸痛、一过性意识丧失13 h就诊,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2年、糖尿病病史18年。体格检查:体温36.1℃,脉搏58 次/min,血压126/79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58次/min,律不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Ⅱ级杂音。急诊查肌酸激酶同工酶:146.5 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V3R-V5R ST段抬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增大(图1),于心尖四腔心切面见房化右室增大,三尖瓣隔叶与二尖瓣前叶附着点距离16 mm(图2),三尖瓣前叶冗长,右室流入道切面见三尖瓣下移畸形;心包积液(少量)。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对症处理,于右冠状脉置入支架后动脉再通(图4),患者病情平稳,术后1个月及半年后门诊随诊,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明显改变。
- 王雨萌何文黄文燕兰亭玉杜丽娟
- 关键词:三尖瓣下移畸形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心肌梗死左室下壁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以心包填塞为首发表现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2
- 2019年
-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以胸闷、胸痛等为首发表现常见,但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以少-中量心包积液引发心包填塞为首发表现者极为罕见,现报道1 例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来诊断及鉴别。
- 王莉刘剑雄
- 关键词:心包积液心包填塞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穿刺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 2018年
- 目的分析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1月5日,将100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均使用全程护理,对照组50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将两组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时间(10.21±0.15)d、护理效果评分(90.45±1.29)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5.12±0.19)d、护理效果评分(80.21±0.11)分(P <0.05),观察组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2.00%具有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取得显著效果。
- 李馨
- 关键词: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相关作者
- 崔亮

- 作品数:133被引量:867H指数:1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AMI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邹阳春

- 作品数:83被引量:578H指数:13
-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再灌注治疗 冠心病患者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朱云云

- 作品数:122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波 终端 微流控芯片 微泵 电磁夹具
- 马建军

- 作品数:32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力衰竭 单核苷酸多态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远期疗效
- 潘伟民

- 作品数:196被引量:1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 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