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7篇“ 和刻本“的相关文章
- 和刻本《金镜内台方议》版本与特色刍议
- 2024年
- 许弘的《金镜内台方议》作为从方剂学角度研究《伤寒论》的重要著作之一,被日本所翻刻,其和刻本只有一种,即文政四年本。通过资料分析认为,《金镜内台方议》应是明末至1810年之间传入日本。因其学术价值和当时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需求,在千田恭提议下,由丹波元胤主持翻刻。本文对早稻田大学馆藏文政四年本的版本情况进行介绍,并从保留原貌、修改明确错误、对许弘进行考证、避讳字四个方面对其特色进行论述。文政四年本具有更高的版本学价值,对《金镜内台方议》的保存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林名垚杨东方
- 关键词:和刻本
- 和刻本《板桥杂记》的刊印及其意义
- 2023年
- 《板桥杂记》在日本江户时代以附日文翻译的和刻本形式出版并风靡一时。细考和刻本《板桥杂记》及其改题本《唐土名妓传》可发现,日本书商出版《板桥杂记》的目的似乎与原作者余怀的意图有所偏离——余怀的目的在于追忆前朝往事,而日本书商则专注于其记狭邪之事的特点以博读者眼球。通过《板桥杂记》一书在日本的接受情况可以看出,江户时代的日本读者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认识及需求似乎发生了某种变化,其背景或在于当时的日本读者由于立场不同而无法充分理解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汉族文人的悲切心情。另一方面亦可认为,当时的日本读者开始对传统学问领域之外的中国的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 杨维公
- 关键词:《板桥杂记》和刻本江户时代
- 和刻本周伯温《四体千字文》考述
- 2023年
- 和刻本“堺本”与“本禅寺本”周伯温《四体千字文》的底本均为至正二十年时周伯温为门生蒋冕所作。但从细部的比较来看,两种和刻本之间并无直接的承继关系。另外,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四体千字文》临本的存世,打破固有的对“唐样”篆隶书起源的认识,证明了在江户时代初期,近畿一带也已经有人开始学习篆隶书了。在我国元代刻本已散佚的情况下,日本所藏的两种和刻本的存世,不仅对于周伯温的书风及篆书思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在日本书道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 史清晨
- 关键词:和刻本
- 和刻本《集注纂评谢选拾遗》的特色与文献价值
- 2023年
- 日本明治时期,大阪府平民行德玉江纂评、其子行德敬二郎集注并编纂《集注纂评谢选拾遗》,是对赖山阳《谢选拾遗》注解的增补。《集注纂评谢选拾遗》对唐宋八大家文章选本的评点成果有所接受,选本间引用的文论家有高度的相似性。在注解上立足于文章本位,在评点上吸纳了明清评点家的思想,注解具有专业性。日本江户至明治时期,注解家对中国文章学的吸收与融合在此书的集注和纂评中得到全方位展现,其价值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 杨丽萍王燕飞
- 关键词:和刻本
- 稀见日藏与美藏和刻本“小说三言”考论
- 2023年
- 和刻本“小说三言”是18世纪中叶“三言二拍”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最早译本,现分别藏于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属于稀见域外汉籍。“小说三言”在翻刻的过程中,一方面继承了中国本的基本形制,其封面、牌记、序言、目录、正文、钤印等都延续了明刊本的版本特征。另一方面,和刻本“小说三言”又有创新性,《小说精言》和《小说粹言》的牌记形式和内容比明刊本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和刻本“小说三言”在训读方法、行款和插图等方面都与明刊本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稀见和刻本“小说三言”的版本考证与研究对于“三言二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
- 花宏艳
- 北京大学李盛铎旧藏之和刻本经部文献底本来源例析——以清刻本为中心
- 2023年
- 北京大学李盛铎旧藏和刻本经部文献中,《晦庵先生朱文公易说》《易学启蒙通释》《周易本义附录纂注》《周易本义通释》《书集传纂疏》《诗集传名物钞》《四书纂疏》等著作的覆刻底本为清《通志堂经解》本,《大戴礼记》系翻刻《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春秋经传集解》附《春秋名号归一图》《春秋年表》翻刻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武英殿仿刻元初相台岳氏荆溪家塾刻本,《经传释词》以《清经解》本为底本。通过对这些和刻本汉籍底本来源的辨析,可发现其中蕴含的近世中日书籍流通的历史背景,以及日本江户时期汉学影响图书刊刻出版的思想旨趣与学术宗尚。
- 赵昱
- 关键词:和刻本清刻本底本
- 基于书法势理论的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和刻本《十七帖》对比
- 2023年
- 书法势理论是笔者在《书法势》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如何构建书法中势的理论,书法势是指书法作品的墨迹效果以及这一墨迹效果给人们带来的感受、思维和联想,是通过书法取势、书法攻势、书法收势而形成的,包括笔法、字法和章法的取势、攻势和收势等。而这一过程是通过主动利用书法势因素来完成的,书法势因素包括客观书法势因素和主观书法势因素,其中包括笔法势因素、字法势因素、章法势因素,如果进一步细分又能分为客观笔法势因素、主观笔法势因素,客观字法势因素、主观字法势因素,客观章法势因素、主观章法势因素等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刻本《十七帖》为王羲之草书之集大成者,鸿篇巨幅字数众多,一卷在手便能得窥书圣草书全貌”。文章从“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王羲之草书的起收笔方式入手,利用书法势原理分析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和刻本《十七帖》墨迹效果(即书法势)的不同,特别是其起笔和收笔的笔墨效果(即笔法势),不同的原因是应用了不同的书法势因素,最终得出刻本《十七帖》的书风不能代表王羲之草书本来面貌的结论。
- 亓汉友
- 关键词:摹本刻本《十七帖》
- 和刻本《事林广记·岛夷杂志》再探——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往史文献确证
- 2023年
- 和刻本《事林广记》辛集卷八《岛夷杂志》系宋代广南市舶司所编海外地理志书《广舶官本》的孑遗之篇,其成书时间至迟应在13世纪初。《岛夷杂志》收录了与宋代广南市舶司往来的21个海外蕃国,诸条目描述了海外列国的风土佚闻。经对勘可知,《岛夷杂志》部分条目为《诸蕃志》《岛夷志略》等志书所引用。考志中所载6条广州发舶航路,移居佛啰安国的唐人与毗沙门信仰,大阇婆国与莆家龙地望,单马令国庆元二年入贡南宋等诸多轶事皆未见于他本史籍。
- 李晓明
- 和刻本《中山传信录》述论
- 2022年
- 《中山传信录》是清康熙年间册封副使徐葆光赴琉球册封国王时撰写的一部史录,被誉为有关琉球的“百科全书”。《中山传信录》于1740年左右传入日本,后经五次重刻,并加以训点假名,广泛流传。本文重点探讨和刻本《中山传信录》的刊刻缘由、特点、底本以及意义价值等,梳理和刻本《中山传信录》在清代中国典籍海外传播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塔娜
- 关键词:和刻本
- 和刻本魏晉南北朝正史解題
- 2022年
- 一和刻本《三國志》解題:迄今爲止所見的和刻本《三國志》,都是附刻有刊記的。刊記不僅僅有書店的名稱,還有刊行的年月。這些刊記中比較早的是印有“山本平左衛門(左)”“植村藤右衛門(右)”兩書肆之名。但是,這一刊記的頭注(1)明顯是加刻而成,我推測初印本郭(2)上位置是没有這些文字的。還有的刊記將右部“植村”改刻爲“二條通村上勘兵衛”,這就應該是後印本,因此刊行年月亦不盡相同。後印本的書店名稱,上記“浪華書林”,其下方兩行則刻入“澁川清右衛門(右)”“松村九兵衛(左)”。
- 長澤規矩也童嶺(譯)
- 关键词:和刻本刊行
相关作者
- 胡玉冰

- 作品数:66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大学
- 研究主题:汉文 旧志 西夏文献 史料 回族
- 王建

- 作品数:20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避讳 避讳制度 中国文化 和刻本 类书
- 金程宇

- 作品数:37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域外汉籍 古典文献研究 学术空间 《全宋诗》 中国古籍
- 祝昊冉

- 作品数:9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俗字 和刻本 《隋书·经籍志》 著录体例 上古时期
- 李杰玲

- 作品数:36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文化 清代 寒山诗 教学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