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7篇“ 围填海“的相关文章
- 某大型围填海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
- 2024年
- 本文以某大型围填海工程为例,从项目决策、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建造、项目验收、竣工结算等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全面剖析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涉及专业多,造价控制难度大的工程在各个阶段成本造价控制的重难点,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可控,为类似工程提供造价管理方式参考。
- 邹俊飞谢奥运
-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
- 一种围填海地面取样装置
- 本发明涉及地面取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围填海地面取样装置,包括底架,还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铰接于底架端面,工作台转动直接通过驱动机构控制;U型架,U型架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顶部;钻杆,钻杆竖直设置于U型架横边下方;移转组件,...
- 颜凤芹
- 围填海影响下近岸海域可运动水体边界线辨识和划分方法
- 本发明提供的围填海影响下近岸海域可运动水体边界线辨识和划分方法,包括:选取目标近岸海域,建立目标近岸海域的遥感影像库;提取目标近岸海域的遥感信息,得到不同类型的目标近岸海域可运动水体边界线,确定其空间位置;根据不同时期的...
- 石洪华路景钫郑伟王勇智刘永志王为民
- 围填海工程对三门湾纳潮量和水交换的影响
- 2024年
- 以浙江省三门湾为研究区域,基于MIKE21水动力模型模拟了三门湾及附近海域2000、2009和2019年的水动力特征,分析探讨围填海工程对三门湾纳潮量及水交换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2000、2009和2019年的最大纳潮量分别为5.06×10^(9)、4.95×10^(9)和4.85×10^(9)m^(3),最小纳潮量分别为1.92×10^(9)、1.90×10^(9)和1.80×10^(9)m^(3),平均纳潮量分别为3.55×10^(9)、3.39×10^(9)和3.21×10^(9)m^(3)。围填海工程致使2000—2009、2009—2019年平均纳潮量分别减小了4.51%和5.31%;通过保守物质浓度扩散来定量分析三门湾的水交换能力,得到2000年半交换周期介于21~27 d,2009年半交换周期介于23~29 d,2019年半交换周期介于23~30 d。湾内保守物质浓度减少90%的时间周期分别为2000年58 d,2009年延长了7 d达到65 d,2019年继续延长至69 d。三门湾的围填海工程削弱了湾内的水动力条件和水交换能力,可进一步影响泥沙输运和水质环境。
- 韩慧慧高飞丁咚马乐
- 关键词:数值模拟水动力纳潮量
- 高度城市化背景下围填海区域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市筼筜湖综合治理为例
- 2024年
-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围填海已成为沿海地区解决用地紧张和城市扩张的普遍途径,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和民生问题。厦门市早年在围填筼筜港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了严峻的环境变迁和生态破坏,为此,厦门市开展了数十年卓有成效的筼筜湖综合治理和围填区域新城区的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制定法规和城市发展规划、截流污水、底泥清淤、引潮活水、种植红树林、建造生态岛等措施,显著改善围填海区域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城市发展、升级和转型,推动了厦门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并重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形成,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 陈清福
- 关键词:城市化围填海环境保护生态修复
- 海南省财政厅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我省政策性停止围填海项目退还海域使用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琼财综规[2023]17号)
- 2024年
- 沿海市、县、自治县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管控围填海的决策部署,保护海域使用权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以下简称国发24号文)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政策性停止围填海项目相关海域使用金退还工作的通知》(财综[2023]15号)有关规定,现就我省范围内政策性停止围填海项目退还海域使用金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无
- 关键词:海域使用金围填海海域使用权自然资源退还
- 辽宁省“未批已填”类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审查工作探讨与分析
- 2024年
- 目前,辽宁省已完成“未批已填”类围填海历史遗留区域处理方案的备案审查工作,为进一步加快处理围填海遗留问题,做好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开展集中备案审查。本文结合辽宁省沿海六市实际工作情况,就“未批已填”类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备案审查工作进行探讨与分析。
- 李卉
- 关键词:土地权属
- 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的浙江实践
- 2023年
- 围填海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世界上大部分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围填海活动,已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开展围填海活动为实现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地区空间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围填海也意味着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属性的永久性改变,引起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其他服务被完全破坏。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围填海热潮逐渐退去,形成了大量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已有围填海的大规模连片开发形式在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围填海管控逐步进入到存量管理阶段。做好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国家部署要求、推进海洋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
-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海洋大学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联合调研组
- 关键词:历史遗留问题生态文明理念围填海人地矛盾连片开发
- 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围填海工程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缓解土地供求矛盾和扩大社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围填海工程所导致的该地域环境问题也是非常严峻的。对于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从其对工程区域的水动力泥沙环境、近岸海域环境及海洋生物生态的影响三大方面进行了综述。内容主要涉及海洋水质、沉积物、水文、生物、海岛植物、海洋地形、海洋岸线等不同方面所产生的负效应,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程度。通过分析研究现状,结合笔者的总结、思考,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及建议。
- 朱志清高琰刘付越陈周斌俞晓天刘桂云叶林安
- 关键词:围填海生态环境
- 小洋山北侧围填海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被引量:1
- 2023年
- 为加快推进上海港洋山港区建设,结合小洋山港口公共设施及资源综合利用区围填海工程,在分析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波浪、LNG管线保护、地基处理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围填海工程设计方案。围堤采用底宽53 m冲灌袋装砂堤芯和200~1 000 kg抛石斜坡堤设计,可以有效保证安全稳定性,确保用海红线;结合近远期建设开发情况,适当缩减堤身尺寸,以减小地基压力。通过分析施工难点,在外侧抛石至+4.5 m、砂垫层铺设至+4.0 m后,采用陆上结合水上塑料排水板方法进行围堤地基固结,可有效节约施工工期。在施工中采用多块分层分区吹填的方法,与围堤袋装砂冲灌作业平行交替施工,从而提高吹填作业效率。通过加强施工船舶和车辆管理,落实承载力、水平位移监测和LNG管线保护等措施,多措并举推进围填海工程顺利完成。
- 孙明
- 关键词:围填海工程斜坡堤排水固结
相关作者
- 于永海

- 作品数:92被引量:49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海冰 围填海 海域使用 海岸线 海域
- 柯丽娜

- 作品数:52被引量:546H指数:13
-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围填海 海域 集约利用 海岸线 辽宁沿海经济带
- 陈伟琪

- 作品数:99被引量:1,324H指数:2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表层沉积物 沉积物 围填海 生态系统服务 货币化评估
- 赵建华

- 作品数:81被引量:5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研究主题:海域使用 海岸线 围填海 海域 遥感
- 王萱

- 作品数:17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围填海 货币化评估 海岸带生态 生态系统服务 九龙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