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篇“ 土壤胡敏酸“的相关文章
不同湿热条件下真菌发酵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影响
2024年
秸秆还田是实现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固态发酵后的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效果优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为研究不同湿热条件下固态发酵的玉米秸秆残留物的还田效果,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空白对照(ck)、秸秆直接还田(CS)、温度25℃湿度70%(T_(25)H_(70))、温度30℃湿度70%(T_(30)H_(70))、温度30℃湿度60%(T_(30)H_(60))和温度25℃湿度60%(T_(25)H_(60))秸秆残留物还田,利用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和热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湿热条件下,固态发酵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对土壤胡敏酸(H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湿热条件下的玉米秸秆残留物还田使土壤HA结构向简单化方向发展,其中T_(30)H_(70)处理的(O+S)/C=0.686,H/C=1.268,T_(25)H_(70)处理I_(2920)/I_(1620)=0.78,失重高中比为0.87。发酵温度为25℃、湿度70%的秸秆残留物还田(T_(25)H_(70))处理的土壤HA分子的脂族性增强、芳构化程度降低的效果最好。该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张丹丹窦森张一枫叶淑芬
关键词:玉米秸秆胡敏酸黄孢原毛平革菌固态发酵
两种森林表层土壤胡敏酸组分的性质及其对土壤胶体凝聚的影响研究
毕琳娜
黑龙江省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及胡敏酸荧光结构特征的影响
2023年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地力提升和秸秆综合利用,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对CK(常规种植)、FM(秸秆翻埋还田)和FG(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下胡敏酸碳(HAGC)含量和荧光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M和FG处理下土壤胡敏酸碳含量和胡富比(HA/FA)均表现为随着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而富里碳(FAGC)变化无明显规律.各处理土壤胡敏酸三维荧光光谱具有类似指纹图谱特征,均出现1个主要荧光特征峰.与CK相比,FG和FM处理HA荧光峰波长均有红移现象(激发/发射波长变大).C1和C2组分包含的物质均为类腐殖物质.比较各处理C1组分和C2组分类腐殖物质的Fmax值可知,FM>FG>CK.其中FM处理下的类腐殖组分Fmax值最大,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秸秆翻埋还田和覆盖还田均可通过提升土壤胡敏酸碳含量,提升腐殖类物质含量增强土壤的保肥能力,其中以秸秆翻埋处理效果最佳.
高盼刘玉涛王宇先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关键词:秸秆覆盖还田土壤
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及光谱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热处理修复对土壤胡敏酸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将3种土壤样品于200、250、300℃下分别加热2、4、6 h,对热处理前后土壤胡敏酸(HA)进行了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HA的含量逐渐减少,HA与富里(FA)的比值(HA FA,胡富比)则逐渐增加;热处理使胡敏酸的芳香部分比例、腐殖化程度、平均分子量均增加,使胡敏酸更趋于稳定。供试土壤HA的三维荧光光谱也显示,HA荧光峰强度随加热温度增加而增加,表明HA中芳香类物质增加。热处理对土壤胡敏酸官能团数量有明显的影响,200℃或250℃加热时间少于6 h时,HA中具有更多的脂族成分,复杂结构减少,300℃加热时脂族结构成分减少,芳香结构物质增加;250℃加热6 h和300℃加热后碳水化合物或多糖则大量分解。因此,从不破坏土壤本身肥力和自净能力方面考虑,200℃或250℃加热时间不超过6 h是热修复最适宜的加热强度。
黄兆琴吉栋梁庞燕华胡林潮
关键词:胡敏酸紫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
土壤胡敏酸和富里的性质表征被引量:3
2022年
为揭示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以碱溶析法从土壤中提取胡敏酸和富里,并通过元素分析、分子排阻色谱、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手段分析其元素组成和分子结构信息.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胡敏酸的w(C)=54.17%,w(O)=39.46%,富里的w(C)=33.72%,w(O)=61.37%,两者间有较大差异.胡敏酸的H/C摩尔比高于富里,而(N+O)/C摩尔比和O/C摩尔比则低于富里,说明胡敏酸的缩合度更低,疏水性更强,氧化程度更低.分子排阻色谱揭示胡敏酸相对富里含有更多的大分子组分,平均分子量胡敏酸高于富里.红外光谱显示胡敏酸和富里含有醇、羧、长碳链、芳香烃、酯、醚、酚类等官能团和组分,其中胡敏酸更强的长碳链结构吸收峰信号同样预示其可能含有更多大分子组分,而富里的氧可能更多地存在于酚羟基和醇羟基官能团中.^(1)H核磁共振波谱揭示胡敏酸和富里含有脂肪烃、芳香烃、酚和烯烃等组分.由此可见,胡敏酸和富里在元素组成、分子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多手段综合表征对揭示其差异性很有必要.
张立超王绍伟水晶关旭扬武周唐习习金川李文静包先明
关键词:胡敏酸富里酸结构特征
不同类型土壤胡敏酸提取物环境持久性自由基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1年
土壤有机质中存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其特征(信号强度、g值和线宽)与天然有机质组分及其结构之间关联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采用黑龙江黑土、云南红土和山东黄土提取的胡敏酸(HAs)作为实验样品,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技术(EPR)分析测定HAs中自由基的信号特征,利用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13)C NMR核磁、高效液相等方法测定HAs提取物的结构、组分和分子量分布等。结果表明,HAs中EPFRs的量(0.84×10^(16)~7.42×10^(16)spin/g)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少,且与HAs的芳香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13,p<0.01),这归因于芳香族化合物自由电子能够部分离域形成EPFRs。EPFRs的g值(2.0034~2.0041)随芳香性的增加而减少(r=-0.752,p<0.01),表明芳香性组分对碳中心自由基有主要的贡献。相比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土壤,红土HAs中EPFRs信号最稳定,主要归因于云南土壤中Fe^(3+)含量丰富,在强紫外线的辐射下更有利于形成稳定的EPFRs。
鲁遥王朋尹梦楠杨名毅张凰
关键词:天然有机质胡敏酸分子结构芳香性
金属离子与土壤胡敏酸相互作用的电位滴定-紫外可见光光谱-荧光光谱联用研究
<正>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等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所形成的结构和成分复杂的生物有机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按照溶解性的差异,土壤腐殖质通常被分为三类:(1)富里...
汤海明吴森森肖佩文肖保华
文献传递
滴定分析法在土壤胡敏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胡敏酸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土壤有机质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土壤胡敏酸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详细论述了滴定分析方法在土壤胡敏酸官能团测定、土壤胡敏酸带电性质测定以及胡敏酸与金属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并使用滴定分析法测定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石灰土胡敏酸性官能团及其与Ca2+形成络合物的稳定系数。通过总结对比滴定分析法在研究胡敏酸方面的应用,本文认为现代滴定分析法在表征土壤胡敏酸物化特性和研究土壤胡敏酸演化规律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汤海明肖保华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胡敏酸
不同退化程度与人工恢复方式对草原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影响(英文)
2017年
该研究主要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和人工恢复方式对草原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变化特征,为退化草原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鄂尔多斯沙地不同退化样地与人工恢复草地,对草原土壤的腐殖进行了分离提取,采用元素分析、^(13)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荒漠草原土壤退化与恢复过程中土壤胡敏酸(HA)不同官能团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并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它们的结构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退化及恢复阶段HA碳骨架相似,但各类碳原子(官能团)的含量不同,芳香族和脂肪族结构在胡敏酸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退化阶段,土壤HA的芳香碳减少,碳水化合物减少,土壤HA的氧化程度增加,疏水程度降低。恢复阶段土壤芳香碳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疏水程度略有降低。土壤退化及恢复阶段,胡敏酸(HA)的结构变化最大的部分是芳香碳、取代脂肪碳结构,其次是羧基和酯基碳和未取代脂肪碳结构。植被恢复对腐殖结构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本氏针茅区和本氏针茅+油蒿区的HA结构中芳香化程度和复合程度较高,氧化程度低。围栏样区内土壤胡敏酸(HA)的度相对较高,芳香化程度和复合程度仍然较低。因此,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变化可以反映草原土壤的退化程度,进一步揭示草原土壤退化的机制。
吕贻忠丛巍巍丛巍巍
关键词:胡敏酸官能团
土壤胡敏酸对镍离子吸附特征研究
2016年
采用C-25葡聚糖凝胶层析法研究了不同度、离子强度及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吸附镍离子(Ni^(2+))特征。结果表明:在离子强度0.10 mol·L^(-1)、反应温度298 K,随着pH的升高,HA吸附Ni^(2+)饱和吸附量Sm、吸附平衡常数K′增大,标准摩尔自由能变△Gmθ减小。在pH 7.00、反应温度298 K,离子强度从0.05~0.20 mol·L^(-1),饱和吸附量Sm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吸附平衡常数K′在离子强度为0.05~0.10 mol·L^(-1)范围内随离子强度增大而减小,但当离子强度0.10~0.20 mol·L^(-1)范围内,则随其增加而又增大。温度升高,HA吸附Ni^(2+)的饱和吸附量Sm、吸附平衡常数K′越大,标准摩尔自由能变ΔGmθ越小,表明升高温度对吸附反应不利。摩尔焓变ΔrHmθ、标准摩尔熵变ΔrSmθ均小于零,说明HA吸附Ni^(2+)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向更有序状态进行。随着pH的降低,HA-Ni^(2+)解吸率增大,当pH为2.03时,解吸率达93.41%,几乎全部解吸下来,说明HA吸附Ni^(2+)的反应主要为表面吸附反应,HA吸附Ni^(2+)反应不具有"两相"反应特征。
刘保峰魏世强
关键词:胡敏酸NI2+

相关作者

张一平
作品数:183被引量:2,315H指数:2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 胡敏酸 塿土 温度 磷
窦森
作品数:338被引量:2,724H指数:30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胡敏酸 玉米秸秆 秸秆 腐殖质 黑土
王旭东
作品数:199被引量:2,383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胡敏酸 生物质炭 腐解过程 土壤 有机碳
吴景贵
作品数:221被引量:1,865H指数:2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黑土 有机物料 腐殖质 腐殖质结合形态 玉米秸秆
杨亚提
作品数:65被引量:570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塿土 PB 解吸 物理化学 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