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6篇“ 地域主义建筑“的相关文章
生态导向的参数化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研究
2023年
参数化设计代表了一种新兴的设计工具,为当今的设计和发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现阶段,各种各样的参数化建筑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时,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各国建筑师根据地形、日照等自然元素,不断积极探索具有地域气质的建筑创作,并且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其具体的背景和环境关系,以应对当地的地理特征。因此,对地域文化的积极考量,不仅体现在表面风格上,同时还体现在探索建筑的文化内涵上,并且成为地域建筑的核心思想之一。但是,由于目前参数化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元文化探索的盲目性。因此,文章在生态观的视角下,在文化多样性的层面上,用参数化的方法进行区域建筑的探索,可以建立区域建筑的新范式,为新建筑美学的建立提供新的契机。
刘嘉旺
关键词:参数化生态观地域性
双生花:闽台当代地域主义建筑
2022年
本文梳理了1980年以来福建与台湾两地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过程,比较了闽台两地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异同。面对全球化浪潮,一方面,闽台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了“文化复兴”和“身份认同”的不同价值观;另一方面,相似的闽台地域主义建筑体现了多元化的现代主义嫁接方式。
张燕来沈青菁周卫东
关键词:地域主义建筑文化复兴身份认同
建筑的澄明--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及其主体能动性探讨被引量:4
2022年
改革开放以来,主体能动意识觉醒和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从思想到实践均高度互为参照。批判的地域主义作为近代西方建筑学的重要思想被引入中国,成为中国建筑师反思和建构自我话语体系的重要理论工具,也直观地见证了中国建筑师对自我独特观点表达的主体意愿和不懈求知。文章在概念解读的基础上,围绕主体能动性探讨设计主体、建造主体和接受主体对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的改良和拓展,同时也作为一种批判和反思的力量,推动时下中国地域建筑创作的主体省思和自我救赎。
杨华刚王绍森刘馨蕖张晨
关键词:主体能动性中国建筑师
一次地域主义建筑的实践——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2022年
文章通过对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创作与研究,探讨将传统地域文化和现代校园规划相融合,强调规划布局与周边环境对话,景观与空间注重地方校园的氛围营造,建筑形体色彩提取拉萨传统建筑特征,注重地域特征的多维度表达,创作符合当地生活和人文需求的校园建筑
刘松孙瑜张启菊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
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在中国的融合与发展
2022年
批判性地域主义作为一种重视传统与地域建筑概念,为现代主义蔓延而引起的建筑同质化提供了解决方法。面对当下中国建筑与传统、地域间的普遍断层,它的经验仍供我们学习。本文通过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的梳理,立足于本土建筑实践,探讨中国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底层逻辑。运用定性分析、逻辑推导等方法,从建造逻辑、空间法则、自然观念、材料哲学等层面推导出5条适应于当下的建筑设计途径,并阐释不同途径的价值与意义。
丁向磊马浩燃
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理论
西藏地域主义建筑中集体记忆的建构被引量:1
2021年
地域主义是一种自觉意识对地方建筑的关注。如今现代建筑日趋国际化风格,国内每个城市形态更是呈现千篇一律的面貌。近几年,西藏城市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对地域主义的重新思考和本质回归。基于对西藏城市现状的思考,从建筑原型和场所因素两方面探讨西藏地域主义建筑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唐蝶邓传力
关键词:地域主义西藏建筑集体记忆建筑原型
21世纪以来中国地域主义建筑实践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大地上涌现出相当数量的地域主义建筑实践作品,它们类型多元、分布区域广,虽建设规模小,却在近些年引起了国内外建筑界的关注。这些实践凸显出了深度的思考,充满了反思和批判,尤其是对建筑学核心问题的追问和剖...
崔威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主义价值评估
地域主义建筑实践
本书主要介绍谢清诚在建筑创作中对新地域主义的理解、感悟和探索。全书内容包括作者感悟-关于新地域主义在中国建筑设计实践中的思考、专家评述及媒体访谈、按地域特色编排的作品集、新地域主义设计与文化自信展望、作品附录、后记六部分...
谢清诚作
建筑材料在地域主义建筑中的运用初探被引量:3
2020年
文章从对地域主义及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分析入手,从其在建筑上的表达中发现建筑材料在营造地域主义上的重要作用。文章接着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树立其与地域性场地、建造、空间上的联系,进而对建筑材料在地域性上的应用策略简析。在传统建筑材料方面,归纳出沿用传统手法、结合现代技术两种策略;在现代建筑材料上,以其创新性、延续性、适宜性、可持续性的特点,总结出以材料为主、取材料辅助、传统融合现代、绿色可持续几方面的策略,展示现代材料如何在地域主义建筑中表达。
王娅菲
关键词:地域主义建筑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材料
三位地域主义建筑师作品中的气候设计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人类对建筑与气候关系的认知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从早期人类对于本能需求出发的探索,到20世纪60年代,气候设计理论体系中建筑适应气候的观点形成,以及当代可持续建筑思想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再思辨。为了在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代环境下继续探索气候设计的发展方向,需要回溯建筑学本质,关注气候设计的地域属性。通过分析三位活跃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地域主义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手法和理念,探讨植根地域建筑气候设计对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建筑形式的充分回应,以此促进基于形式空间生成的设计创新。
高奇枫黄琼张颀
关键词:建筑气候设计地域主义传统文化建筑形式

相关作者

宋磊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新地域主义 批判性 地域主义建筑 生态 设计实践
李皓敏
作品数:3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图书馆职能 图书馆建筑 图书馆 建造技术 气候条件
陶勇
作品数:20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建筑 建筑设计 建筑小品 居住区景观 景观设计
翁达来
作品数:18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民国 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设计 城市
张建新
作品数:24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研究性教学 建筑设计课程 建筑学专业 研究性 夏热冬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