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2篇“ 地膜玉米“的相关文章
-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 2025年
- 地膜玉米栽培以增产增效优势,逐步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手段。该技术通过有效控制杂草、调节土壤温度与湿度、优化作物生长环境,实现了玉米产量的稳步增长。一、地膜玉米栽培技术价值(一)控制杂草玉米栽培周期内,杂草繁衍不仅与玉米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还可能成为病虫害滋生场所,对玉米的健康生长构成较大影响。地膜覆盖技术巧妙利用地膜内部微气候环境,通过提升地表温度.
- 刘汉华
-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地膜覆盖技术地膜玉米光照资源农业生产水平增产增效
- 西吉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
- 2024年
- 本文介绍了西吉县覆膜玉米的种植技术,从品种选择,播前准备和播种,科学施肥,加强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玉米不但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品种繁多,适合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该品种具有春、夏、秋两种播种方式,可与小麦、豆类、薯类等作物间作,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地处西北山区的西吉县近年来也在大面积推广覆膜玉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供进一步推广应用。
- 马燕马麟
- 关键词:玉米栽培地膜栽培
-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 2024年
- 玉米是新疆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保证玉米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新疆地区玉米种植时主要以覆膜栽培为主,栽培技术应用是否科学规范,会直接影响到玉米发芽率、发芽势及后期玉米产量、品质乃至经济效益。为保证地膜玉米增产增收,做好栽培技术应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地区为例,着重对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及推广应用对策展开了深入探讨。
- 关向东
- 关键词: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 2024年
- 玉米栽培是我国农业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技术,为了保证玉米产量理想化,应积极引入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我国玉米种植中十分常见的技术之一,对我国农业产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增长,人们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农产品需求量日渐扩大。科研技术逐渐成熟,种植人员对地膜玉米技术投入重视,但如果种植人员操作不恰当,玉米产量则会受到很大影响,对玉米种植产业未来发展造成极大不利。因此,本文对当前玉米种植现状进行分析,侧重探究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进而让该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发挥最大化作用,保障玉米种植质量的同时,提高种植产量。
- 乔慧芳
- 关键词: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研究
- 2024年
-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是近年来新型的玉米种植技术之一。通过进行科学种植、规范化管理以及发挥地膜保湿增温的效果,对提升玉米种植产量以及缓解水资源不足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从内蒙古地区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当地降水量较少,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更有利于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和品质。结合目前内蒙古地膜玉米栽培应用的实际情况,想要充分发挥此类技术的优势,应落实有效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节水降本优势,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实现内蒙古地区玉米高质量种植,进而提升农户种植的经济效益。
- 雷中军阎丽娟
- 关键词: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 彭阳县地膜玉米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 2024年
- 为探索彭阳县地膜玉米对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现状,科学测算玉米施肥效益和肥料利用率,该研究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不施磷肥(NK)、不施钾肥(NP)和常规施肥(NPK)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用N 313.5 kg/hm^(2)、P_(2)O_(5)141 kg/hm^(2)、K_(2)O30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0591.5 kg/hm^(2),不施肥(CK)时玉米产量最低,为7381.5 kg/hm^(2);氮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磷,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氮肥当季利用率为21.1%,磷肥当季利用率为9.37%,钾肥当季利用率为42.4%;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纯N 1.90 kg、P_(2)O_(5)0.87 kg、K_(2)O 1.31 kg。
- 陈建伟火勇
- 关键词:肥料利用率玉米地膜
- 地膜玉米种植技术应用探索被引量:2
- 2023年
- 1科学选择玉米品种,在种植前,种植人员应做好选种工作,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农户要明确品种选择的重要性,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水文状况、病虫害发生规律、市场需求、实际用途等因素进行科学选种,优选具备较强抗逆性、抗倒伏、抗病抗虫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若区域土地旱薄,则优选耐贫瘠、耐旱、稳定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为玉米高产稳产奠定基础[1]。
- 祁稼民
- 关键词:病虫害发生规律选种工作科学选种玉米种植技术抗倒伏
-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被引量:3
- 2023年
- 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玉米栽培技术,通过科学管理、配方施肥和保湿增温等方式,既可以提升种植产量,又能够缓解降水量不足的玉米种植区域的旱情。本文对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和推广方案进行简要介绍,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1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优势东北地区地膜玉米栽培技术的优势十分突出,在东北地区种植玉米时,应科学合理应用此栽培技术。
- 金焕杨春雷
-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地膜玉米配方施肥玉米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 水氮减量条件下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的水分利用特征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针对河西绿洲灌区资源型缺水严重,作物生产中地膜和水氮投入量大且利用率低等问题,探讨水氮减量条件下免耕一膜两年用对后茬作物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为构建试区水氮减量和水分高效利用技术提供实践依据。【方法】2019—2021年,开展三因素裂区试验,设传统翻耕(CT)和免耕一膜两年用(NT)2种耕作方式,减量20%灌水量(I1,1920 m^(3)·hm-2)和传统灌水量(I2,2400 m^(3)·hm-2)2个灌水水平,减量40%施氮(N_(1),135 kg·hm-2)、减量20%施氮(N_(2),180 kg·hm-2)和传统施氮(N_(3),225 kg·hm-2)3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处理的耗水量、棵间蒸发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一膜两年用可优化小麦播前土壤水分环境、减少小麦生育期内无效耗水。与CT相比,NT有利于提高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提高了16.9%—23.0%和14.5%—16.5%;可降低小麦全生育期总耗水量(ET)、总棵间蒸发量(E)和蒸散比(E/ET),降低幅度分别为3.5%—4.2%、19.0%—20.2%和16.8%—19.3%。随着灌水和施氮量减少,耗水量、棵间蒸发量、E/ET 3个指标随之降低,与I2相比,I1的3个指标分别降低了6.1%—6.4%、10.8%—11.1%和5.5%—6.0%;与N_(3)相比,N_(2)、N_(1)的3个指标分别降低了2.2%—3.9%、4.2%—10.9%和1.7%—7.2%;耕作方式、灌水交互作用下,NTI1较CTI1耗水量、E/ET分别降低了0.6%—6.6%和17.4%—17.6%;免耕一膜两年用集成水氮减量进一步优化耗水结构,与CTI2N_(3)相比,NTI1N_(2)的3个指标分别降低了11.0%—12.9%、28.3%—47.6%和22.5%—26.4%。与CT相比,NT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8%—6.3%和9.0%—9.5%。在NT和CT条件下,I1N_(2)与I2N_(3)、I2N_(2)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比较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NTI1N_(2)最高,与对照CTI2N_(3)相比,籽粒产量和WUE分别提高了5.1%—6.6%和5.7%—6.2%。【结论】在河西灌区,免耕一�
- 曹永刚徐龙龙柴强胡发龙殷文樊志龙王琦明赵财
- 关键词:水分利用特征小麦籽粒产量
- 绿洲灌区水氮减量地膜玉米免耕轮作小麦的水氮利用特征
- 针对河西绿洲灌区资源型缺水严重,传统生产地膜和水氮投入量大且利用率低等问题,于2021-2022年在甘肃武威研究了一膜覆两年玉米免耕轮作小麦水氮利用特征。试验采用裂-裂区设计,以连作小麦作对照,主区设3种种植方式:地膜玉...
- 曹永刚
- 关键词:免耕小麦轮作
相关作者
- 樊廷录

- 作品数:244被引量:2,129H指数:26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旱地 黄土旱塬
- 李尚中

- 作品数:158被引量:1,257H指数:20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玉米 旱地玉米 黄土旱塬
- 党翼

- 作品数:135被引量:1,039H指数:19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玉米 黄土旱塬 春玉米
- 张建军

- 作品数:148被引量:1,155H指数:20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黄土旱塬 玉米 春玉米
- 王磊

- 作品数:144被引量:1,044H指数:18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冬小麦 玉米 黄土旱塬 春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