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5篇“ 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文章
- 用于检测胚系基因微缺失微重复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胚系基因微缺失微重复变异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探针区域打断至预定长度的多个片段探针区域;获取待测样本的测序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获取对照样本测序序列与参考...
- 王凯张水荣王钎王傲迪
- 文献传递
-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在诊断苏南地区男性不育患者中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初步探讨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F)微缺失与苏南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74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并入选18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对Y染色体无精症基因(AZF)进行分析。结果在实验组中发现30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总缺失率为10.95%,其中无精子症患者缺失率为11.7%,严重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9.5%,AZF a区缺失0例,AZF b区缺失4例,AZF c区缺失15例,AZFb+c缺失10例,AZFa+b+c区缺失1例,AZFc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AZF b+c区,AZF a区发生率最低,对照组183例未发现微缺失,两组微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检测对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刘英华宋小艳李庆阁黄秋英刘敏娟向菁菁唐慧毛君
-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AZF基因
- 用于检测胚系基因微缺失微重复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胚系基因微缺失微重复变异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探针区域打断至预定长度的多个片段探针区域;获取待测样本的测序序列与参考基因组序列的第一比对结果信息;获取对照样本测序序列与参考...
- 王凯张水荣王钎王傲迪
- 文献传递
-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的遗传因素。方法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60例严重少、弱精症和无精症的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同时用G显带方法分析染色体核型。结果 60例患者中有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8.33%,且异常核型均为47,XXY,即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检出2例患者,检出率为3.33%,缺失类型均为AZFc区缺失。30例精液常规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未检出Y染色体AZF基因缺失。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密切相关,且克氏综合征和AZFc区缺失为常见的异常类型。
- 张丽洁赵园赵乔佳杰王九菊李艳春魏绪仓
- 关键词:不育染色体核型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
- 黄河三角洲地区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精子生成基因(AZF)区微缺失的情况,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PCR-荧光探针法对408例男性患者行Y染色体AZF区相关序列标签位点检测。结果 32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检出Y染色体AZF微缺失26例,缺失率为7.93%;无精症患者缺失率为14.75%;严重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3.88%;最常见缺失类型为仅AZFc缺失,占38.46%。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可作为男性不育的重要诊断指标,AZFc区为黄河三角洲地区Y染色体最常见的缺失区域,sY254+sY255为最常见的缺失模式。
- 田明明高洪莲孙大康孟玮
-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
- 佛山地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及 AZF基因微缺失分布情况的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染色体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239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入组,对该患者的外周血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9例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2.97%(31/239),克氏综合征最常见;染色体多态性发生率为23.85%(57/239),大Y染色体最常见;AZF基因微缺失发生率为10.46%(25/239),C区缺失最常见。结论:佛山地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当中,最为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是克氏综合征,最常见的染色体多态性是大Y染色体,Y染色体C区缺失检出率最高。
- 廖黎黎黄永汉
- 关键词: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染色体AZF基因
- 200例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情况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及Y染色体长臂上的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基因微缺失情况。方法对200例无精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多重PCR电泳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Y染色体AZF的6个标签序列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200例受检无精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9例(其中性染色体异常8例、常染色体易位1例);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18例(其中AZFb+c区缺失11例、AZFc区缺失5例、AZFb区缺失1例、AZFa区缺失1例),多重PCR电泳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Y染色体AZF的6个标签序列位点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无精症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及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多见,可能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多重PCR电泳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对Y染色体AZF基因的检测结果一致,后者因省时省力,可作为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的筛查方法。
- 师志云陈源昊琪于辛酉于辛酉马一婧王青
-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无精症
- 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在诊断男性不育中的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无精症因子(AZF)微缺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12例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观察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ZF区微缺失分析。结果共14例出现Y染色体AZF基因微缺失,总缺失率为6.6%,其中严重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5.6%,无精子症患者缺失率为7.3%,AZF a区缺失1例,AZF b区缺失2例,AZF c区缺失8例,AZFb+c缺失2例,AZFa+b+c区缺失1例,c区发生率最高,其次为b区,a区发生率最低,对照组120例未发现微缺失,两组微缺失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对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李美珠朱嫦琳吴智刚陈斌鸿李炜煊
- 关键词:无精症因子微缺失
- 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睾丸容积与血FSH和AZF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男性不育患者到男科门诊检查发现为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者,需要进一步检查染色体、血促卵泡刺激素(FSH)及AZF基因微缺失。我们曾检查无精子症发现睾丸容积越小其染色体、血FSH异常发生率越高。为探讨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睾丸容积与血FSH和AZF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性,我们把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 毛金观金玉霞
- 关键词:无精子症AZF基因少精子症异常发生率促卵泡刺激素
- 安徽地区1163例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基因微缺失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地区1 163例不育男性的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情况及特点,探讨其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 PCR)技术扩增1 163例精子数目、活力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AZF基因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并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目的片段进行鉴别分析。结果 1 163例不育患者中130例(11.18%)患者AZF基因位点发生微缺失。在AZF微缺失组合类型中,AZFc+AZFd位点微缺失最多,共97例(8.34%,97/1 163);其次为AZFb+AZFc+AZFd的组合缺失,共21例(1.81%,21/1 163);AZFa+AZFb+AZFc+AZFd四个AZF区域均发生缺失的患者,以及仅仅在AZFa区域发生微缺失的患者分别为6例,各占总不育患者的0.52%(6/1 163)。结论 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是部分男性不育症的重要遗传致病因素,有必要对精液质量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进行AZF基因微缺失检测,将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 刘文何国平宋雅娴胡月郭通航张娱张贤生
- 关键词:男性不育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无精子因子Y染色体微缺失
相关作者
- 张炜

- 作品数:464被引量:1,49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肾移植 尿道下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腹腔镜 前列腺癌
- 王增军

- 作品数:409被引量:741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腹腔镜 前列腺癌 精子 阴茎 肾癌
- 周作民

- 作品数:234被引量:3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人睾丸 基因表达芯片 基因编码蛋白 精子 精子发生
- 张志芬

- 作品数:25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
- 研究主题:体外培养 神经细胞 胎鼠 神经生长因子 染色体22Q11
- 吴宏飞

- 作品数:421被引量:1,45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肾移植 膀胱肿瘤 良性前列腺增生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