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7篇“ 基底组成“的相关文章
松嫩地块东缘新元古代沉积建造与岩浆作用:对基底组成和构造归属的制约
本论文以松嫩地块新元古代沉积建造和火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室内岩相学鉴定、锆石U-Pb定年和云母原位Rb-Sr定年、锆石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工作,建立了松嫩地块东缘新元古代岩浆作用的时空格架...
薛夷婷
关键词:新元古代岩浆作用
北乌兰地体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其构造演化
北乌兰地体位于祁连-柴北缘造山系统南缘,北临南祁连造山带,南侧为具有克拉通属性的全吉地块。研究表明,北乌兰地体保留有大量前寒武纪变质结晶基底,记录了与超大陆汇聚与裂解相关的构造热事件和沉积作用。精细的研究这些基底岩石,不...
李晨
关键词:前寒武纪基底超大陆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组成:白垩纪脉岩捕获/继承锆石的证据被引量:3
2023年
蕴藏在年轻造山带中的古老陆壳基底是揭示陆块早期构造事件和演化的良好载体。碰撞造山带中俯冲盘大陆基底一般位于多层次地壳结构的下部而难以在地表广泛出露,而浅表火成岩中的捕获/继承锆石可以用来示踪大陆地壳深部古老物质的组成和演化。本文报道了在大别山南缘8件中生代脉岩(140~127 Ma)中新发现捕获/继承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用以探讨鲜有关注的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俯冲盘陆壳基底组成和演化等关键问题。捕获/继承锆石U-Pb年龄显示出显著的前寒武纪峰值年龄,记录了丰富的3.44~3.23 Ga、2.99~2.82 Ga、2.79~2.60 Ga、2.47 Ga、2.00 Ga、1.82 Ga、0.89 Ga、0.82~0.78 Ga和0.71~0.59 Ga等多阶段岩浆事件,以及3.28 Ga、2.87 Ga、2.73 Ga、2.51 Ga、1.98 Ga和0.80 Ga等六期变质事件。捕获/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显示大别山南缘在太古宙发生过显著的陆壳生长,主要集中在古太古代(3.6~3.3 Ga)和新太古代(2.7~2.6 Ga),并经历了多期次的陆壳再造(3.4~3.2 Ga、3.0~2.8 Ga、2.7~2.5 Ga、2.0~1.8 Ga、0.9~0.6 Ga和0.1 Ga)。综合分析认为大别山南缘应代表了未卷入深俯冲的俯冲盘早前寒武纪陆壳基底,并至少经历了古元古代、新元古代等多期次岩浆构造热事件的叠加改造,其形成分别与Columbia超大陆和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有关。
徐大良徐大良彭练红邓新金巍金鑫镖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块太古宙基底组成与地壳演化被引量:2
2022年
塔里木克拉通太古宙岩石主要出露在库鲁克塔格、北阿尔金、铁克里克和敦煌等四个边缘基底隆起带。库鲁克塔格地块位于塔里木克拉通东北缘,其中有可靠年代学报道的太古宙岩石主要出露在库尔勒、辛格尔、兴地和帕尔岗塔格四个地区。库鲁克塔格地块的太古宙岩石主要由长英质正片麻岩(含TTG片麻岩)和少量以包体产出的斜长角闪岩组成,真正的太古宙表壳岩较少见。本次研究在库尔勒地区对长英质正片麻岩和石英岩开展锆石SHRIMP U-Pb测年分析,2个长英质正片麻岩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95±9 Ma和2705±8 Ma;石英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核最小年龄峰为2513 Ma,石英岩有可能是太古宙沉积岩;上述岩石样品都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1.9~1.8 Ga)高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库鲁克塔格地块新太古代长英质片麻岩的原岩有多种岩石类型,这些长英质岩石都形成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岛弧构造背景。基性的斜长角闪岩和变质辉长岩可能产出于不同的背景,一部分来源于岛弧地幔楔的部分熔融,另一部分则可能来自于大洋板内,以洋脊玄武岩为主。库鲁克塔格地块太古宙岩石具有2.7 Ga和2.5 Ga两个年龄峰值,2.7 Ga岩浆事件主要发生在库鲁克塔格西部地区,锆石的ε(t)值既有正值也有负值,表明这一时期地壳生长和改造同时并存;~2.5 Ga的岩浆活动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全岩ε(t)和锆石ε(t)值以正值为主,暗示这一时期可能存在显著的大陆地壳生长。
朱文斌林和丰葛荣峰董春艳颉颃强刘守竭万渝生
关键词:太古宙地壳演化
Forming Proterozoic basement within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Evidence from zircon U-Pb-Hf-O isotopes被引量:1
2022年
As part of the mosaic of micro-continents with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the Xing’anAirgin Sum Block(XAB) features increasingly-recognized Meso-Neoproterozoic geological records. However, the origi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materials, and their roles in crust evolution remain to debat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U-Pb ages and Hf-O isotopes for Mesoproterozoic and Paleozoic granites from the Erenhot region of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long eastern CAOB. The intrusion of 1450 Ma syenogranite denotes that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XAB extends from Sonid Zuoqi westward to Erenhot. The 384 and 281 Ma monzogranites containing Mesoproterozoic xenocrystic zircons possess Proterozoic-dominant two-stage Hf model ages, further suggesting the wide existence of Proterozoic crust beneath western XAB. Cyclic Proterozoic crustal growth and reworking seem to show close linkages with the orogenesis during relevant supercontinent cycles. 1450-1360 Ma juvenile crustal growth at Erenhot and synchronous ancient crust reworking at Sonid Zuoqi and Abagaqi were likely resulted from retreating subduction involved in Columbia breakup, while 1.2-1.0 Ga reworking and 0.9-0.7 Ga growth events within the Erenhot basement might respond to assembly and breakup of Rodinia, respectively. Besides, our work confirms that reworking of Neoproterozoic crus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during Paleozoic multi-stage accretion of CAOB.
WANG Zhi-weiZHU Tai-changYU Jing-wenYUAN Ling-ling
关键词:PROTEROZOICGRANITOIDS
滇东南--越北地区新元古--早古生代基底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作为亚洲东部最重要的前寒武纪大陆板块,具有各自的独特演化历史。华南板块是由基底组成与演化历史完全不同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新元古代拼合而成,使得华南板块成为最复杂的前寒武纪板块之一。关于华南板块与印支板...
周雪瑶
关键词:华南板块早古生代基底组成
文献传递
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组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为进一步评价因缺乏有效烃源岩而停顿多年的渭河盆地的油气地质前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二维地震反射特征、地热井伴生气及油气化探的CH4,CO2碳同位素数据和钻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渭河盆地深部残留有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渭河盆地深部发育类似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强反射特征(T9),对应于太原组9#,8#和山西组4#,3#主力煤层的反射;地热井伴生气及油气化探样品中δ13C (CH4)在-24.5‰~-40.2‰之间,属于煤型热解—裂解气,大多数样品δ13CCO2<-10‰,属有机成因气;渭参3井揭示盆内存在二叠系石盒子组,推测下部存在山西组和太原组地层;渭河盆地在晚古生代为大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沉积有煤系地层,三叠纪末期开始遭受一定的隆升剥蚀,至新生代渭河断陷盆地形成后,盆地周缘发生大规模隆升剥蚀,而渭河盆地内这一时期接受了巨厚沉积,前新生代地层(上古生代煤系地层等)得以保存和深埋,即不同构造单元演化的差异造成了其地层剥蚀和残留程度的差异。综合认为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甚至更晚层位存在于渭河盆地西安凹陷、固市凹陷和咸渭凸起的部分区域。渭河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可作为油气及氦气载体气的气源岩,为渭河盆地油气及富氦天然气勘探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可为鄂尔多斯周缘断陷盆地群油气资源调查提供借鉴。
李玉宏张文袁炳强韩伟陈高潮张林
关键词:渭河盆地晚古生代煤系地层
华南地区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被引量:8
2016年
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新的年龄测试数据,将华南地区基底岩系划分为3类5层: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D1);中元古代变质基底(D2);新元古代青白口系(D3A)、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中下泥盆统(D3B)、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中下三叠统(D3C)的褶皱基底。自北而南划分出秦岭—大别—苏鲁、扬子、江南、南华、武夷—云开、华夏及康滇等不同构造单元。阐述了华南地区形成演化与全球18亿年的Columbia、10亿年的Rodinia、2.5亿年的Pangea超大陆、裂解、汇聚相吻合过程。提出了陆内造山带形成,一般都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动力源,可能是在地球旋转所产生地球圈层差速旋转总动力背景前提下,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及地壳内各分层与界面伸展拆离所产生。总结了中新生代,主要是燕山运动在华南地区形成的新构造格局,及火山-岩浆活动的分布广阔性、展布的方向性、时间的迁移性,岩性的分带性,侵位的规律性,显然与"东亚多向汇聚"及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无关。将分布于华南地区主要金属矿床,分同生、内生、叠生3类,并就其矿床类型、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作了初步归纳,就其控岩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
汤家富戴圣潜
关键词:结晶基底变质基底陆内造山带
塔里木盆地基底组成的区域差异性探讨被引量:15
2014年
塔里木盆地基底组成与分布特征是认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建立前寒武纪区域构造热事件的演化序列基础上,结合周边露头地层、航磁异常、连井剖面和地震反射特征,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基底组成的区域差异性。研究认为各露头地层区不同时代的基底地层组成存在一定的区别,与前寒武纪区域构造演化的区域差异性有关。钻井揭示古元古界结晶基底在塔北隆起、巴楚隆起和塔东隆起均有分布,但岩性差别较大。不同深度的磁源体分布特征暗示宽缓背景下的高异常体可能主要由震旦系、二叠系的基性岩和太古宇麻粒岩组成。地震剖面上,从片岩、片麻岩、麻粒岩到花岗岩,反射成层性和连续性逐渐减弱。多种方法综合判识结果显示塔南地区基底应为古元古界副片麻岩类,塔北地区基底以阿克苏群片岩类为主,塔东隆起及东南隆起带基底组成可能主要为太古宇(-古元古界?)基性麻粒岩和混合岩类,包括古元古代花岗岩体、青白口纪花岗岩、南华-震旦纪玄武岩和二叠纪基性岩墙群等不同时期岩浆活动导致了基底组成的复杂性。
杨鑫徐旭辉钱一雄陈强路储呈林姜海健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
西阿拉善地块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组成、性质、年代格架及归属
位于华北克拉通最西端的阿拉善地块,南邻北祁连造山带,西北接塔里木板块,北部为中亚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独特。由于沙漠遍布,地质条件恶劣,加之基岩露头较少,阿拉善地块是中国研究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阿拉善地块都被认为...
宫江华
关键词:早前寒武纪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云海
作品数:72被引量:21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电化学池 微生物 产氢 基底组成 阴极
陈庆云
作品数:50被引量:160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电化学池 基底组成 阴极 产氢 二氧化碳
阮久福
作品数:101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太赫兹 超材料 吸波体 金属 微电铸
王白石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微生物 基底组成 污水处理 产氢 阳极
吴传斌
作品数:234被引量:83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纳米粒 微球 微针 固体分散体 纳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