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62篇“ 大脑中动脉区“的相关文章
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高分辨MRI的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根据梗死灶大小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和高分辨MRI的特点,描述其动脉血管特点和斑块特点,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MCA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行T_(1)WI、T_(2)WI、DWI、FLAIR、MRA和SWI扫描,依据DWI图像上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灶组(最大径≥1.5 cm)和小梗死灶组(最大径<1.5 cm)。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T_(2)WI、FLAIR、SWI图像特征。结果:80例,大梗死灶组45例(56.25%),小梗死灶组35例(43.75%)。大梗死灶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量表(NHISS)评分高于小梗死灶组,住院天数长于小梗死灶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1)WI示2组病灶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IR示2组DWMH>2及PVH>2病灶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WI示2组微出血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_(1)WI示大梗死灶组动脉斑块比例显著高于小梗死灶组(P<0.05)。结论:高分辨MRI的3D-T_(1)WI可清楚观察MCA血管情况和动脉斑块情况,且大梗死灶组的斑块大多数位于MCA的开口侧,动脉狭窄程度较高,且管壁呈非正向重构;小梗死灶组的动脉狭窄程度低,且管壁易发生正向重构。
袁永齐来雪赵宝安陈锡军翟松林林亚茹史学权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大脑中动脉急性孤立脑梗死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急性孤立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点,载体动脉斑块特点和位置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穿支动脉梗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急性孤立脑梗死...
刘铭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
文献传递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伴脑皮质层状坏死临床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也被称为假层状坏死(pseudolaminar necrosis),由Sawada等于1990年最先报道,可发生在不同年龄,见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枢神经系统氧和(或)糖摄取障碍及脑能量代谢异常,随时间改变可出现影像学特征性变化^([1])。但目前国内许多临床医师和影像科医师因对CLN认识不足,常误诊为出血性疾病,进而影响治疗决策^([2])。
杨淑张蕾符浩朱会敏王全玉杨莹丁里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在判断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相关性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判断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及其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CTA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CTA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并分析CTA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TA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94%、90.48%、94.00%,对轻度狭窄、度狭窄、重度狭窄、血管闭塞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1%、92.31%、94.12%、85.71%,其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9)。经相关性分析,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与其脑梗死程度密切相关,两者成正相关(P<0.05)。结论 CTA可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予以灵敏、准确诊断,可用于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诊断及血管狭窄程度判断,有利于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程度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樊呈强
关键词:CT血管造影血管狭窄程度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状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86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结果分为侧支循环开放组和侧支循环未开放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入院14 d及入院6个月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侧支循环开放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4 d、入院6个月NIHSS评分分别为(6.62±0.17)、(4.03±0.25)、(3.61±0.21)分,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未开放组的(7.92±0.23)、(5.77±0.31)、(4.72±0.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开放组患者入院时、入院14 d、入院6个月BI评分分别为(61.94±4.72)、(80.17±4.04)、(87.31±5.33)分,均明显高于侧支循环未开放组的(53.47±4.16)、(72.28±3.84)、(77.14±4.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开放组患者入院14 d、入院6个月mRS评分分别为(2.14±0.47)、(1.89±0.21)分,均明显低于侧支循环未开放组的(3.12±0.29)、(3.01±0.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侧支循环开放患者预后明显优于侧支循环未开放患者.
朱乃刚
关键词:脑梗死侧支循环预后
梗死位置预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位置与进展性运动神经功能损伤(PMD)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发病24h内、未行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以发病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量表(NIHSS)评分运动项目较基线升高大于或等于2分作为PMD的诊断标准,比较PMD组与非PMD组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梗死位置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M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121例,分为PMD组(45例)与非PMD组(76例)。PMD组内分水岭梗死的发生率高于非PMD组(26.7%vs.5.3%,P=0.001)。穿支动脉梗死的发生率在PMD组与非PM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vs.35.5%,P=0.463),进一步将穿支动脉梗死分为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及脂质玻璃样变(LD)后。PMD组BAD的发生率高于非P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9%vs.9.2%,P=0.005)。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内分水岭梗死(OR=9.750,95%CI:2.828~33.612,P=0.000)与BAD病变(OR=6.036,95%CI:2.119~17.190,P=0.001)是P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分水岭梗死、BAD病变可以预测PMD的发生。梗死位置有助于发现脑梗死进展的高危人群。
朱筱琦陆学胜张允许敏严乾峰丁冀
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MCA采用TCD检查了解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探讨其代偿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TCD检查,分别测双侧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侧支循环分级评估。结果:三组侧支循环分级显示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主要为I级,ACA+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Ⅱ级为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针对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禹萌张道培任雅芳张洪涛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神经功能
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病房住院治疗的MCA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患者TCD检查提示的代偿方式分为ACA代偿组(n=45)、ACA+PCA代偿组(n=17)、PCA代偿组(n=12)。比较3组侧支循环分级、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NIHSS)、功能残疾程度(MRS)评分情况,分析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侧支循环等级的关系。结果PCA代偿组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主要集在I级,ACA+PCA代偿组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以Ⅱ级为主(P〈0.05)。PCA代偿组梗死体积为(67.2±19.7)cm3、ACA代偿组为(41.6±9.1)cm3、ACA+PCA代偿组为(21.7±6.2)c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发病后6个月时,ACA+PCA代偿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明显低于ACA代偿组,ACA代偿组明显低于PCA代偿组(均P〈0.05)。NIHSS评分、MRS评分与梗死体积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侧支循环等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侧支循环代偿方式对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ACA+PCA代偿能更有效的改善梗死血流供给,缩小梗死灶体积,保护神经细胞,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隋强波孙华玲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高信号征对于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研究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高信号征(FVH)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首发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99例。均予以头颅MRI检查,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FLAIR序列。分析研究磁共振FLAIR序列大脑中动脉远端分支高信号(FVH)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有、无FVH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FVH组和无FVH组在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在经过治疗出院时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在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远端FVH的存在预示着患者发病严重程度较高,但有利于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
王天雄徐鹏程丁新苑王龙王训高宗良
关键词:脑梗死信号传导大脑中动脉侧支循环
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不同影像学类型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出院诊断为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
唐瑾
关键词:脑梗死影像学表现发病风险预后评价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王天雄
作品数:7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FLAIR 血管 信号 急性脑梗死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桂千
作品数:8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市立医院
研究主题:侧支循环 脑梗死 炎症因子 急性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区
王龙
作品数:33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症状 FLAIR
高宗良
作品数:74被引量:3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急性脑梗死 帕金森病患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FLAIR
王志敏
作品数:109被引量:351H指数:12
供职机构: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脑梗死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内治疗 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