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41篇“ 太湖富营养化“的相关文章
- 河流氮磷和水量输入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8
- 2022年
- 针对河湖氮磷控制标准不衔接问题,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例,基于2013—2018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和湖体总氮浓度〔ρ(TN)〕、总磷浓度〔ρ(TP)〕、叶绿素a浓度〔ρ(Chla)〕、水量等监测数据资料,采用湖盆模型(Bathtub模型),构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与湖体ρ(TN)、ρ(TP)和ρ(Chla)的响应关系,分析了主要入湖河流ρ(TN)、ρ(TP)和水量对湖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探讨了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及其与湖体氮磷协同控制限值.结果表明:①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氮磷的输入仍显著影响湖体ρ(TN)、ρ(TP),尤其是对西北部湖区的富营养化水平产生了显著影响;②在入湖水量方面,湖西区入湖水量增加可导致太湖富营养化程度增加,而“引江济太”水量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太湖水质.建议分区域控制直接入湖河流水量,其中,湖西区直接入湖水量控制在60×10^(8)~70×10^(8) m^(3)之间,望虞河“引江济太”水量控制在15×10^(8)~20×10^(8) m^(3)之间;③针对太湖流域而言,现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在协同控制河、湖氮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仅通过控制入湖河流ρ(TN)、ρ(TP),太湖ρ(TN)、ρ(TP)难以达到Ⅲ类水质标准;④与全湖平均值相比,湖西区要达到同一标准限值,入湖河流协同控制限值要更为严格.在河湖氮磷衔接目标制定上,建议湖西区单独设定协同控制目标浓度值.另外,建议结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开展太湖流域水质、水量协同控制,有效约束入湖通量,达到河湖氮磷协同控制目的.
- 胡晓燕朱元荣孙福红陶艳茹高可伟马蕙蕙蒋娟邴小杰
- 关键词:入湖河流协同控制水质标准
- 浅水湖泊湖沼学与太湖富营养化控制研究被引量:114
- 2020年
- 自2007年无锡暴发饮用水危机事件以来,太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强度、大规模治理,各种治理措施累计投资已经超过千亿元.监测显示,在治理初期太湖的氮、磷浓度下降明显,水质有所好转,但最近几年关键水质指标总磷与浮游植物叶绿素α浓度出现了波动,蓝藻水华有所反弹.研究表明,太湖的外源负荷并没有减少,这与城镇用水量增加、污水排放标准偏低、面源污染削减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内源负荷也因为蓝藻水华的持续而加重,浅水湖泊水深浅、扰动强的特点强化了磷的循环利用效率,加剧了内源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影响.气候变暖叠加营养盐富集的复合效应、流域风速下降以及暴雨事件频次和强度增加等气象水文条件变化,都促进了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蓝藻水华的时空分布特征则受湖泊水动力的决定性影响.太湖治理的曲折过程,凸显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别是基于湖泊-流域系统的气象水文、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生态学的学科交叉.对于太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管理,既要注重湖泊与流域相结合,更需要重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太湖富营养化、维护流域水环境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秦伯强
- 关键词:浅水湖泊太湖蓝藻水华富营养化治理湖沼学
- 太湖富营养化变化过程及环境驱动因子识别
-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态安全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和我国均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关于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浓度阈值和发生机制等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这种争议也很大程度影响到了水环境管理措施的实施和治理效果。水质机理模型是实现非线性...
- 王梦竹
-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氮磷贝叶斯水质模型
- 文献传递
- 太湖富营养化条件下影响蓝藻水华的主导气象因子被引量:25
- 2019年
- 利用2004-2018年卫星遥感解译的太湖蓝藻水华信息构建蓝藻综合指数,采用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同期气象因子与蓝藻水华综合指数的关系,定量评估影响蓝藻水华的主要气象因子特征变量的重要性度量和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光、温、水、风等主要气象要素中,气温对蓝藻水华综合指数起着主导的作用,其次是风速和降水,日照时间的影响或可忽略.其中气温条件中重要性度量最大的是年平均气温,其次是冬、春季节的平均气温;风速因子中影响较大的是7月份的平均风速;水分条件中主导因子是9月累计降水量.优选的随机森林模型模拟值与实际蓝藻水华综合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拟合优度为0.91,通过0.01显著性检验,随机森林模型模拟效果较好.用随机森林模型模拟值对太湖蓝藻水华分等级评估,模型模拟精度达到了86.7%,其中5个重度等级年份模型模拟结果完全一致,中度等级的6个年份模型模拟值有5年与之相符,中度以上等级的模拟精度达90.9%,模型能够反映气象因子对蓝藻水华综合指数的综合影响,对中、重度蓝藻水华的模拟效果更好.随机森林模型有助于理解富营养化状态下影响蓝藻水华的主导气象因子,利用气象因子的可预测性可以促进蓝藻水华预测预警能力的提升.
- 罗晓春杭鑫曹云杭蓉蓉李亚春
- 关键词:蓝藻水华太湖
-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比辐射率测量及MODIS水体温度反演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比辐射率是遥感温度反演的重要参数,水体成分变化会改变水体热辐射物理性质,对比辐射率造成影响。目前研究水体成分对水体比辐射率影响的研究比较缺乏。利用搭配PIKE积分球的Nicolet iS5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不同浓度浮游藻类、悬浮物对水体比辐射率的影响,提出一种二类水体比辐射率的计算模型,基于该公式计算MODIS影像在分裂窗算法中的比辐射率响应与太湖表面温度,并进行空间分析与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蓝藻与悬浮物对水体比辐射率都有影响,悬浮物影响更显著;在综合考虑叶绿素a和悬浮物的条件下,与传统水温反演结果相比,偏差最大可达1.21℃;在较低浓度的悬浮颗粒物条件下,浮游藻类叶绿素a浓度对温度反演的最大偏差达0.86℃,在较低浮游藻类叶绿素a浓度条件下,悬浮颗粒物浓度对温度反演的最大偏差达0.98℃。真实性检验结果表明,蓝藻和悬浮物浓度对温度反演的最大影响值达到0.78℃,多数验证点的影响值在0.53~0.78℃之间。研究表明,引入蓝藻与悬浮物浓度的比辐射率校正函数能够有效降低水体表面温度的遥感反演误差。
- 阎福礼林亚森王世新周艺
-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悬浮物浓度比辐射率
- 外源生源要素输入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影响
-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全球许多水体面临的水环境问题,人为活动引起的过量氮、磷营养盐的输入是其主要成因。外源输入对湖体水质的重要影响被广泛认可,在湖泊治理中采用了许多外源营养盐控制措施,但目前蓝藻水华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这很...
- 查慧铭
- 关键词:湖泊环境水体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界面
-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比辐射率差异及其热红外温度反演
- 水体温度是描述水体及水环境的重要指标,影响着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水分、能量转移平衡,能够调节局部气候,也控制着水生植物、浮游动植物及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整个生态链。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演得到水体皮层温...
- 林亚森
- 关键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比辐射率温度反演
- 太湖富营养化湖区秋季水体和沉积物中硝化微生物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16
- 2017年
- 微生物参与下的氮循环是富营养化湖泊十分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采用基于amoA功能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PCR-DGGE与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查秋季太湖不同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群落丰度和组成,探讨影响硝化微生物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中度富营养化的梅梁湾湖区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水样和表层底泥中AOA amoA基因的丰度分别低于轻度富营养化的湖心区,而不同层水样中AOB amoA基因的丰度分别高于湖心区.梅梁湾湖区和湖心区水样中AOA群落组成基本相似,2个湖区表层沉积物样品中AOA群落组成亦基本相似,水体中AOA群落组成与表层沉积物中AOA群落组成有差异,AOA群落丰度显著受硝态氮、pH和DO影响;表层沉积物中AOB群落丰度有明显差异且显著受总氮含量影响,表层沉积物中NOB群落丰度也有明显差异且显著受亚硝态氮含量影响.太湖梅梁湾湖区和湖心区水体与表层沉积物AOA群落包括Nitrosopumilium和Nitrosotalea两大属;表层沉积物AOB群落主要包括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两大属,NOB群落主要包括硝化刺菌(Nitrospina)和硝化螺菌(Nitrospira)两大属,其中硝化螺菌属是淡水湖泊中比较少见的亚硝酸盐氧化菌.影响太湖水体和沉积物中AOA和AOB丰度的最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总磷与铵态氮.研究表明典型富营养指标(总氮、总磷、铵态氮、硝态氮和硝态氮等)是影响太湖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和沉积物中AOA或AOB丰度以及硝化微生物群落丰度的重要因素.
- 吴玲吴玲秦红益韩成朱梦圆韩成
- 关键词: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亚硝酸盐氧化菌富营养化太湖
- 太湖富营养化本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彺和功能与蓝藻水华相关性的研究
- 湖泊富营养化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蓝藻水华,不仅严重制约了湖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尽管针对蓝藻水华问题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但直到现在...
- 彭宇科
- 关键词:蓝藻水华细菌群落群落多样性营养盐循环太湖
- 文献传递
-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除藻工艺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为了研究不同的除藻工艺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治理效果,分析了蓝藻水华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并通过单一混凝工艺、混凝-吸附工艺、聚硅铁锌-陶瓷膜工艺和PAC-电气浮工艺研究了对蓝藻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聚硅铝铁-凹凸棒石工艺和聚硅铁锌-陶瓷膜工艺的处理效果更好,对Chl-a的去除率均值分别达到99.43%和99.38%,证明联合工艺比单一混凝工艺除藻效果好。
- 王利平严雪琦马佳慧许霞
-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蓝藻除藻工艺
相关作者
- 秦伯强

- 作品数:413被引量:7,818H指数:5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太湖 湖泊 富营养化 浅水湖泊 蓝藻水华
- 逄勇

- 作品数:389被引量:2,604H指数:2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太湖 水环境容量 水质 水环境 富营养化
- 朱广伟

- 作品数:265被引量:4,843H指数:4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太湖 蓝藻水华 营养盐 富营养化 磷
- 汤祥明

- 作品数:81被引量:7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太湖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浅水湖泊 沉水植物
- 张运林

- 作品数:256被引量:3,080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太湖 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湖泊 蓝藻水华 C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