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1篇“ 子粒灌浆“的相关文章
脱落酸及其代谢抑制剂对玉米子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以不同自然脱水速率类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大喇叭口期外源喷施脱落酸(ABA)和代谢合成抑制剂,分析外源ABA及代谢抑制剂喷施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灌浆特征和子粒含水率等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使玉米产量分别下降7.53%、0.37%和6.21%。喷施ABA、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分别增加玉米起始灌浆势25.00%、23.44%和1.56%;外源ABA使玉米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延后,最大灌浆速率降低,活跃灌浆期延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子粒质量下降。喷施ABA增加了玉米子粒含水率,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则降低子粒含水率。综上所述,外源ABA喷施延缓玉米子粒灌浆进程,阻碍子粒脱水;喷施ABA合成抑制剂和水通道抑制剂可加快灌浆子粒脱水,利于实现子粒机械化收获。
乔江方何佳雯牛军张盼盼李川郭涵潇刘京宝张美微
关键词:玉米
基于分期播种试验夏玉米延迟收获促进子粒灌浆和粒重增益效应
2024年
基于2019-2022年夏玉米播期试验资料,分析夏玉米生理成熟后延迟收获对子粒农艺性状改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早播10 d至晚播20 d处理的有效灌浆结束日均比生理成熟期延后,子粒有效灌浆持续日数依次比其花后10 d至生理成熟期日数延长28~9 d,播期每推迟10 d延长日数减少6.3 d。子粒农艺性状有明显的改善,百粒重、穗粒重提高,子粒增产效应明显,理论产量增产率16.95%~7.66%,增产量1960.36~681.51 kg/hm^(2),对照增产最多,比晚播10、20 d增产粮食多2.4~2.9倍。为华北地区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和粮食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赵花荣任三学任三学田晓丽
关键词:夏玉米子粒灌浆气候变化
外源脱落酸及其抑制剂喷施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2024年
子粒脱水速率快的玉米品种迪卡517(DK517)和脱水速率较慢的玉米品种郑单1002(ZD1002)为试材,研究玉米子粒形成过程中子粒灌浆、水分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DK517活跃灌浆期较ZD1002延长3.42 d,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较ZD1002降低。授粉后58 d,ABA喷施后DK517和ZD1002子粒含水率分别较对照增加5.83%和3.01%;ABA抑制剂处理后子粒含水率总体上较对照降低。ABA处理下DK517子粒含水率低于ZD1002,子粒脱水速率较ZD1002高。不同脱水类型玉米品种子粒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均与内源激素含量有关。ABA调控子粒灌浆过程,外源喷施ABA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互作关系均在子粒灌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乔江方何佳雯张美微张盼盼李川牛军郭涵潇穆蔚林
关键词:夏玉米脱落酸子粒灌浆内源激素
氮素追施对玉米花后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2024年
为进一步挖掘东北黑土雨养农业区春玉米增产潜力,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品种富民985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种施氮方式,氮肥1次性施入(CK)、底肥40%+拔节期追施60%(T1)、底肥40%+拔节期追施20%+大喇叭口追施40%(T2)、底肥40%+拔节期追施15%+大喇叭口追施30%+灌浆期追施15%(T3)、底肥40%+拔节期追施10%+大喇叭口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T4),研究不同处理玉米花后穗位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Pn)、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PEPc)及子粒容重和产量差异,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玉米灌浆过程。结果表明,T4处理子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与氮肥1次性施入(CK)相比,T4处理玉米灌浆期穗位叶Pn和PEPc显著提高了42.8%和20.6%,玉米有效灌浆期延长13.7 d,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延后2.4 d,子粒容重提高1.2%。在东北半湿润雨养农业区,按照底肥40%+拔节期追施10%+大喇叭口追施30%+灌浆期追施20%方式施用氮素(T4)可以获得更多光合产物,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子粒重量,提高玉米产量。
陈浩源张玉斌朱建国宋慧宁张月明夏可欣王洪预李昕光李秋祝崔金虎
关键词:玉米光合特性灌浆特性
新疆10个玉米品种及亲本子粒灌浆脱水特性
2023年
选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植广泛的、脱水速率表现有差异的10个玉米品种及亲本为材料,研究其子粒灌浆特性和子粒的脱水特性。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均随着灌浆进程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速率在授粉后45~60 d达到最大,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先玉335累计平均灌浆速率最大为1.29 g/(100粒·d),比其他品种增加0.09~0.30 g/(100粒·d);新玉47号的累计平均灌浆速率最低,为0.98 g(/100粒·d)。不同玉米品种子粒含水率从授粉后10 d的75.55%~86.38%下降至授粉后65 d的19.63%~30.61%,授粉后40~65 d子粒含水率的下降速率较授粉后10~40 d的子粒含水率下降速率慢。不同品种子粒平均脱水速率表现不同,为每天0.94%~1.19%。新农育5005脱水较迅速,子粒平均脱水速率为每天1.19%,先玉335母本次之,平均脱水速率为每天1.11%,先玉335和新玉108的子粒平均脱水速率最低,均为每天0.94%。不同玉米品种在子粒灌浆及脱水特性上差异明显,生产中尤其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应考虑品种子粒灌浆脱水特性。
刘俊苗雨吐尔逊阿依·吾甫尔买买提伊明·阿不都克里木王业建郗浩江阿布来提·阿布拉杨杰热依汉古丽·托合提夏赛力汗·赛
关键词:玉米亲本子粒灌浆脱水特性
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2019年和2020年,以苏科糯1501、苏科糯12、苏科花糯2008、苏科糯11、苏玉糯5号和万糯2000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南方鲜食玉米区不同糯玉米品种产量和子粒灌浆特性差异,为糯玉米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提供支持。结果表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品种间差异两年表现基本一致(秃尖长除外)。产量较高的品种为苏科糯12、苏科糯1501、万糯2000和苏科花糯2008,穗粒数和粒重均高于产量较低的品种苏玉糯5号和苏科糯11。糯玉米产量与穗长、穗粒和百粒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鲜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有效灌浆期、最大灌浆速率时的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鲜食玉米高产品种选育时应注重对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等指标进行选择。
崔亚坤汪丽霞孔令杰赵文明张美景陈艳萍袁建华
关键词:糯玉米子粒灌浆
玉米子粒灌浆的生理机制和分子调控机理
2022年
玉米灌浆速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后期的子粒脱水过程,要获得高产优质的玉米必须深入了解玉米子粒灌浆特性。玉米子粒灌浆过程受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共同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生理代谢过程。对玉米子粒灌浆的生理特性以及子粒灌浆速率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概述,为通过调控玉米子粒灌浆速率实现玉米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
陈定
关键词:玉米子粒灌浆生理特性分子标记
氮肥后移对春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以陕科9号为材料,2019~2020年在陕西榆林灌溉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处理,传统施氮(拔节肥40%,N1)、氮肥后移10%(拔节肥30%+花粒肥10%,N2)、氮肥后移20%(拔节肥20%+花粒肥20%,N3)和氮肥后移30%(拔节肥10%+花粒肥30%,N4),分析各处理子粒灌浆特性、内源激素含量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2年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传统施肥,N3处理产量最高。氮肥后移增加子粒灌浆速率最大时生长量(Wmax)、最大灌浆速率(Gmax),延长子粒灌浆活跃期;氮肥后移过量(N4),子粒灌浆参数受到不良影响。同时,N3处理子粒生长素(IAA)含量达到峰值时均较N1处理显著增加51.7%,玉米素(ZR)含量显著增加16.7%,赤霉素(GA3)含量显著增加28.9%,脱落酸(ABA)含量显著降低18.2%。在陕西灌溉春玉米区,总施氮量270 kg/hm^(2)时,拔节期追肥54 kg/hm^(2)、大喇叭口期追肥108 kg/hm^(2)、花后7 d追肥54kg/hm^(2)为该区玉米高产的优化施氮制度。
裴文东王国兴王转丽任正鹏张宏军
关键词:春玉米氮肥后移子粒灌浆
气象因子对黄淮海区粒收玉米子粒灌浆与脱水特性的影响
2022年
以宜子粒收获玉米品种“浚单1668”为材料,2018~2020年在鹤壁开展子粒灌浆试验,分析子粒灌浆及脱水特性,探讨粒重、子粒灌浆参数和子粒脱水速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宜子粒收获玉米产量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玉米子粒产量、百粒重和收获时含水率差异显著。玉米产量的差异主要由粒重引起,粒重与灌浆速率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时间相关性不显著;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是影响灌浆速率和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日照时数和日温差是影响脱水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还表明,子粒收获玉米浚单1668吐丝后积温达到769.1~905.0℃·d时,玉米子粒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20.67%~25.33%。黄淮海区域玉米生产过程中,通过适时早播,增加吐丝后日照时数和有效积温,玉米获得最大粒重和产量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子粒收获时含水量。
闫丽慧王昌亮常建智王芬霞李彦昌王海亮艾振光
关键词:玉米气象因子子粒灌浆
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子粒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密度水平(4.5×10^(4)、5.25×10^(4)、6.0×10^(4)、6.75×10^(4)株/hm^(2))对旱地春玉米形态指标、灌浆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株高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营养物质向子粒转运的效率降低。不同处理下产量受有效穗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密度增大,群体有效穗比例由77.00%降低至69.00%;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共同影响百粒重,密度较低时,子粒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所用天数提前,有助于子粒灌浆过程提前完成;随着密度增加,穗行数和行粒数均表现为增大趋势,百粒重先增大后减小。因此,本试验中种植密度为4.5×10^(4)株/hm2左右时,可以较好地协调玉米群体和个体生长关系之间的矛盾,实现子粒高产和水分高效利用的目标。
刘耀权李玲玲谢军红王进斌岳凯周永杰谢丽华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干物质

相关作者

李玉玲
作品数:134被引量:548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玉米 爆裂玉米 普通玉米 膨爆特性 自交系
王璞
作品数:314被引量:5,125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夏玉米 冬小麦 氮肥 华北平原
赵久然
作品数:497被引量:6,358H指数:48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玉米 玉米品种 SSR 选育 玉米自交系
乔江方
作品数:126被引量:603H指数:14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夏玉米 玉米 氮肥 氮 水稻
李川
作品数:91被引量:379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夏玉米 玉米 氮肥 氮 转录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