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0篇“ 学术体制“的相关文章
- 学科史、学术体制与学科发展——中国民俗学的自我认知与发展策略被引量:6
- 2023年
- 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发展史肇始于1922年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创刊。一百年来,中国民俗学经历了史前史(20世纪初叶)、探索期(1922-1949)、蛰伏期(1949-1979)、爆发期(1979-1997)、发展期(1997至今),形成了注重历史传承和注重文学特性的两种不同取向的学术传统。在当今严重受制于学术体制制约的背景下,民俗学的发展必须考虑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并重,做到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民俗学的当代性,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寻求更多更有效的途径。
- 叶涛
- 关键词:民俗学民间文学学术体制
-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探寻——评马亮宽等《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构》
- 2022年
- 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了全国性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是中央研究院中以研究历史、语言、考古诸学科为主的学术研究机构。史语所在创所所长傅斯年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地安阳殷墟发掘、明清档案整理、方言调查等研究活动,紧密团结陈寅恪、赵元任、顾颉刚、陈垣、李方桂、李济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培养了夏鼐、劳干、丁声树等一批学有专长的青年学术力量,同时出版了《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赢得了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影响。
- 徐庆康
- 关键词:学术研究机构学术声誉档案整理
- 中国科学社与民国学术体制之创建被引量:2
- 2022年
- 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既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建制化的重要标识。尽管中国没有适合英国皇家学会类型的学术体制生长的合适土壤,真正主导民国学术研究发展者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这样的法国国家科学院类型的学术机构,但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仍以突出的贡献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化进程。中国科学社举办学术年会、研究所及其他学术设施,对推动现代学术体制的确立起了重大作用,堪称近代学会推进民国学术发展之典范。
- 左玉河
- 关键词:中国科学社学术体制
- 政府“治理术”与学术“商品化”——威廉·克拉克论德国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建构及启示被引量:4
- 2021年
- 相异于高等教育学的分析进路,美国科学史学家威廉·克拉克从政治学等跨学科视角出发,借用“治理术”等理论工具,认为德国现代大学学术体制是在政府与市场导致的学术行为方式的变迁中所建构。大学学者学术资格的确认必须满足系列官僚化或理性化的标准与市场对某种劳动的偏好。政府借助于一系列的学术与知识小工具——目录、图标、表格、报告、问卷、卷宗、档案等等构造了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权力形式,现代大学学术体制的塑造不过是反映了政府感兴趣的那些片段。而政府在官僚体制基础上引入商业化原则,采用学术管理资本主义,要么在大学学术体制内部培育一个竞争市场,要么在大学与政府、大学与期刊等机构之间建立起一个学术市场。无论是为了获取生计抑或是为了争取国家资助,大学学者与学术都被置于商品的境地,发生着交换的价值。本质上,政府与市场感兴趣的片段最终所塑造的不过是一种技术化的学术体制与样态,它能否培育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卡里斯玛”却饱受质疑。这一分析进路为研究德国大学学术体制与反思当今大学学术体制提供了新视角。
- 梅勇熊进
- 关键词:学术体制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中国现代学术体制的建构
- 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隶属于中央研究院,在所长傅斯年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依托“史语所档案”“傅斯年档案”等未刊、...
- 马亮宽
- 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与责任——基于文化传统与学术体制两个维度被引量:4
- 2019年
- 中国传统社会的知识分子位列四民之首,是社会意义的提供者和权威合法性的守护者,其身份特征具有道德性、智识性、公共性。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术逐渐走向体制化道路,建立在分科基础上的大学制度加速了知识分子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对于学术体制化的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知识生产方式的进步,一方面也造成了深耕于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公共性式微、学术伦理失落。基于此,现代性条件下的高校教师应该在体认传统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学术体制,重构自身的社会责任。
- 王玉晶程方平
- 关键词:知识分子身份文化传统学术体制
- 黄节笺诗:学术体制与课程设置
- 2018年
- 黄节(1873—1935),原名晦闻,广东顺德人,年轻时师从顺德简朝亮就读于简岸草堂,打下治学的底子。清末,黄节在上海与邓实一起编辑《国粹学报》等进步文化刊物,鼓吹革命,成为晚清'国粹派'文人的重要代表。'五四'以后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国文系,主讲古典诗歌,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诗人和书法家。
- 姚家育
- 关键词:汉魏六朝诗学术体制课程设置
- 民族研究的危机及其破解——学科认同、学者信任和学术体制的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从学科认同和社会信任的角度来看,民族研究危机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后不断蔓延。
- 何明
- 关键词:民族研究社会信任学术体制学科学者
- 民族研究的危机及其破解——学科认同、学者信任和学术体制的视角被引量:21
- 2016年
-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 何明
- 关键词:民族研究社会信任学科学术体制学者
- 西汉时代对先秦诸子学术体制的变革调整
- 2016年
- 春秋战国轴心期之诸子思想蜂出并作,为后世从学术文化上开出一个绚烂新天地。由于诸子思想理性之光动人神魄,眩人心目,当世很难令人普遍深入地予以把握。当纷乱扰攘过后,天下重新平定,乃有学者起而品味考量诸子成绩,于是出现《淮南子·要略》、《论六家要旨》及《汉书·艺文志》诸家之作。他们多是从大一统的文化视角,对先秦诸子思想进行的系统化、规范化的阐释总结。但经过武帝尊儒之举,已促成西汉时代对先秦诸子学术体制的变革调整,使尊经抑子格局最终确定,这在考量诸子的西汉著作中亦有反映。
- 葛志毅
- 关键词:先秦诸子《汉书·艺文志》崇道尊儒
相关作者
- 左玉河

- 作品数:181被引量:73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张东荪 社会文化史 民粹主义 民国时期 口述历史
- 宋伟

- 作品数:98被引量:17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美学 马克思主义美学 后现代性 社会
- 阎光才

- 作品数:220被引量:3,240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 研究主题:学术 教育 高校 高等教育 高校教师
- 孟繁华

- 作品数:319被引量:1,1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文学 中篇小说 小说创作 当代文学
- 杨春时

- 作品数:280被引量:1,59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主体间性 美学 文学思潮 实践美学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