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4篇“ 审丑意识“的相关文章
- 以丑为美:论审丑意识在动画创作中的视听呈现被引量:1
- 2019年
- "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是动画作品视听呈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审丑意识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给动画这个虚拟的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哲理和思考。本文通过对动画视觉和听觉呈现中典型审丑意识的分析,探究其艺术内涵,从而达到抑丑扬美,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目的,为以后审丑意识得到更好的应用在动画创作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于晓许建康
- 关键词:动画创作审美审丑意识
- 王镛书法中的审丑意识分析
- 2018年
- 丑在美学和艺术审美标准里被认定为是美的对立面。随着时代变更,美丑的定义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王镛书风的"大、野、率、古、拙",是"变异、丑拙"的审美趣味,是隶属于审美中的"审丑"领域。其书法当中所蕴含的审丑意识,一方面拓宽了书法的审美领域,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当代书法氛围内某些书画家与受众盲目走捷径、思想肤浅和低俗的趣味。因此,书法家与受众需要正确看待王镛书法中的审丑意识,明辨其审美价值。
- 苏淑娴
- 关键词:书法审丑意识
- 鲁迅文学创作中的审丑意识探究——以看客·鬼神为例
- 2017年
- 学术界关于鲁迅的研究可谓多如牛毛,但对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丑"意识进行深入探究的文章相对较少。本文拟以鲁迅笔下的看客、鬼神为例,从审丑现象、审丑意识成因、审丑目的三个层面论述鲁迅创作中的审丑意识,并深入挖掘他作品背后的精神因素,彰显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皇甫佳英竺建新
- 关键词:审丑意识看客鬼神
- 现代性语境下中国当代戏剧的审丑意识与价值构建被引量:1
- 2017年
- 审丑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其功能指向实际是对美的追求与表现。以中国传统丑文化为基础,受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影响,以先锋戏剧和荒诞戏剧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戏剧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审丑特征。不过,这种审丑不是对美的简单否定,而是以颠覆和反讽的方式实现具有现代性意味的价值构建。即通过审丑对审美的颠覆,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道德和价值体系,从而重建人的尊严与价值,这正是中国当代戏剧审丑的意义所在。
- 李霞
- 关键词:审丑中国当代戏剧先锋戏剧后现代主义
-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审丑意识及其对“自然派”崇高风格的消解被引量:1
- 2015年
- 如果说审美的哲学基础是理性主义,那么审丑的哲学基础则是非理性主义。因此,与审美更多关注人的外在征服自然的理性能力相比,审丑则更多关注人自身的非理性能力,即人的本能欲望、病态人格,以及生命被异化等现象。总的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审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生命欲望的接受与认可;二是对人格扭曲和心理变态等生命非正常现象的揭示;三是对虚无主义思想所造成的生命被异化现象加以批判。作者的审丑意识不但使其创作取得巨大成功,而且对当时占主流的"自然派"所体现出来的崇高风格,亦起到消解作用。
- 张中锋
- 关键词:审丑意识本能欲望虚无主义
- 张炜小说人物审丑意识的变化
- 2015年
- 在张炜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恶魔性因素实质是人固有的审丑意识,是人创造性与破坏性共生的本能力量。人物的审丑意识在其早期作品中萌芽,在成熟期长篇小说中凸显,在巨著《你在高原》中成为主流,人丧失审美能力,美被彻底颠覆。物权利益的追逐中人物的审丑本能膨胀泛滥,最终导致了大地民间的坍塌。张炜小说在美与丑的力量冲突中,通过对人物审丑意识的揭露和批判,剖析现实中社会和人性的丑,呼吁精神自由和纯粹审美的复归。
- 阎怀兰
- 关键词:小说人物审美审丑
- 从《孤独的沙漠》中解读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
- 2014年
- 人们熟知的文学作品通常以赞美为主要特性,作者通过表现人、事和物的美来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思想,这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带来的文学作品特性,但是,有美即有丑,对于丑陋的一面,作者如果只做蒙蔽或者一笔带过,那么就是对读者的不尊重,因而,当今文学作品中出现了一种写实主义的批判方式——审丑。本文从审美特性出发,对《孤独的沙漠》这一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审丑意识进行剖析。
- 张海燕
- 关键词:生态文学审丑意识
- 从莫言和莫瑞森作品看后现代社会的审丑意识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中、美作家代表,莫言和莫瑞森都可以称得上是"丑艺术家":莫瑞森的作品展示了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盛世;而莫言的作品则展示了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的审丑特点。本论文通过展示"两莫"作品中的外表之丑、自然之丑、语言之丑和意象之丑探讨人物的人生之丑和人性之丑,并最终指出历史之丑是一切丑陋的根源。审丑的目的在于:认识丑——改变丑——通向美。
- 苏冬凉傅志雄
- 关键词:后现代审丑
- 从《最蓝的眼睛》和《秀拉》看莫瑞森的审丑意识
- 2014年
- 审丑是对审美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可以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时期的"丑"艺术家。她最早发表的两部作品——《最蓝的眼睛》(1969)和《秀拉》(1973),深刻地反映了美国黑人处在当时时代夹缝中的"丑态"。莫瑞森在这两部作品中通过对外表之丑、语言之丑、意象之丑和自然之丑的描写揭示人物的人性之丑和人生之丑,并最终把矛头指向历史之丑。审丑是一种艺术手段,其目的是在认识丑的基础上,呼吁人们去颠覆和解构"丑"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重建新的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
- 苏冬凉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秀拉》审丑
- 论先锋小说的审丑意识
- 2013年
- 一'审丑'是西方现代主义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也是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主要艺术特征。其实,审丑历来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早在原始艺术中就出现了丑怪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上,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首先提出了美丑并存的原则。但是,雨果并没有把丑作为独立的表现对象,只是把丑作为美的陪衬。从左拉开始,古典美学中的那些和谐、激情、优美、静穆等让位于平庸琐细、丑陋污浊的生活景象。丑恶在文学中不再以附庸的形式出现,而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左拉也因此而被指责为'丑恶崇拜'。此后,波德莱尔在《〈恶之花〉序》中。
- 张学军
- 关键词:审丑意识小说残雪都市生活都市文明
相关作者
- 阎怀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3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形象 审丑 媒介 张炜小说 审美
- 张中锋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6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审丑 崇高 托尔斯泰 审美 感性学
- 于晓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动画 动画创作 审丑意识 《功夫熊猫》 功能性
- 苏冬凉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2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土生子》 英美文学课 悲剧命运 高校 拉康式解读
- 李广琼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0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学衡派 铁凝小说 审丑 新人文主义 双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