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750篇“ 宫颈上皮“的相关文章
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5年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宫颈病变的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聚焦超声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治疗技术,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治疗中。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力的患者,可以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传统锥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不影响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本文围绕聚焦超声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分子机制、临床疗效、治疗后产科结局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洪雅艺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聚焦超声生育力
miR-146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究miR-146a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rs57095329、rs6864584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软件随机收集96例CIN患者作为CIN组,225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对以上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CIN的相关性。结果rs57095329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IN组中等位基因A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OR=0.48,95%CI:0.32~0.70);在显性模式下,携带G等位基因(A/G-G/G)的个体CIN发生风险显著升高(P<0.001;OR=2.67,95%CI:1.64~4.37)。但rs6864584位点与CIN的发生风险无相关性。结论miR-146a基因rs57095329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CIN的保护性因素。
师雨晗柴江红许金美林牧姚宇峰何凤权严志凌
关键词:MICRORNAS宫颈上皮内瘤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8月永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HPV基因型检测、阴道镜病理活检,并于宫颈锥切术后随访。比较不同分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和感染类型,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宫颈锥切术后HPV转阴率;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59例患者为高危型HPV阳性,主要为HPV16、HPV18、HPV52、HPV58四种高危型HPV类型,不同分级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越高,高危型HPV感染率越高(P<0.05);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转阴率低于低危型HPV感染患者(P<0.05);在随访期间,60例患者复发,复发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与未复发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在年龄、绝经、宫颈锥切术前HPV感染类型、宫颈上皮内瘤变分级、腺体累及和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腺体累及、宫颈锥切术前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锥切术后复发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级别、腺体累及、宫颈锥切术前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针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应加强随访。
彭雪琴
关键词:宫颈锥切术高危型HPV感染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2025年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宫颈病变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选择。方法 将魏县妇幼保健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间收治的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实验组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情况及生理和心理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状态等方面的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治疗选择。
霍玉静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率预后分析
1192例宫颈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分布
2025年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对宫颈上皮内病变(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包括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的意义,分析患者HPV感染状况,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年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192例经组织病理证实为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HPV结果,其中CINⅠ522例、CINⅡ/Ⅲ586例、鳞癌59例、腺癌25例。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HPV亚型共计23种,包括17种高危型和6种低危型。结果:(1)1 192例患者中HPV阳性1 058例,感染率为88.8%。HPV阴性包括CINⅠ76例,CINⅡ/Ⅲ48例,鳞癌3例,腺癌7例。鳞癌组HPV感染率94.9%高于腺癌组的72.0%。(2)HPV检测结果显示CINⅠ组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16、52、58、18及51型;CINⅡ/Ⅲ组为16、52、58、33及18型;鳞癌组为16、18、31、53和58型;腺癌组为18、16型。整体上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HPV16(37.43%),其次为HPV52(14.93%)、HPV58(12.0%)、HPV33(7.66%)、HPV18(7.37%)。宫颈癌组HPV16型、18型感染率较宫颈上皮内病变组升高。(3)宫颈病变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同,年龄越小则CINⅠ占比越高,年龄越大CINⅡ/Ⅲ的占比越高。宫颈癌高峰年龄为41~50岁。(4)高危HPV亚型16、52、58型在各年龄组分布不同,在≤30岁组、41~50岁组及51~60岁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31~40岁组及≥61岁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0岁组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52、58型;60岁以上患者52、58型感染率高于16型。结论:鳞癌的HPV感染率高于腺癌,HPV筛查对宫颈鳞癌的检测优于腺癌;江苏地区女性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HR-HPV亚型前五位为16、52、58、33、18型;宫颈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1~50岁;31~40岁患者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52、58型,60岁以上患者52、58型感染率高于16型。
张雪莲袁杭汪芬芳唐娟徐中海王翠华常中宝
关键词:宫颈病变人乳头状瘤病毒宫颈癌年龄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SIL)病理三维成像特征与证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首次行宫颈锥切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HSIL的63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阴道镜影像表征进行中医辨证,应用病理三维重建技术(PTDR)对宫颈锥切病理切片进行三维重建,获取病理三维成像特征。结果:63名HSIL患者中,脾虚湿困证17例,湿毒蕴结证16例,阴虚夹湿热证13例,湿热下注证10例,肾阳虚证7例。63名HSIL患者中病灶≥1 cm 22例,病灶<1 cm 41例;病灶累及腺体42例;病灶单一象限分布17例,病灶分布2个象限23例,病灶分布3个象限18例,病灶分布4个象限5例;切缘阳性15例,切缘阴性48例;单一病灶分布33例,多个病灶分布30例。HSIL患者中医证型与宫颈锥切病理切片三维特征有相关性,16例湿毒蕴结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0/16)、病灶分布象限>2个(13/16)、多病灶(12/16)的患者占比较高,13例阴虚夹湿热证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1 cm(12/13)、单病灶(11/13)的患者占比较高,17例脾虚湿困证HSIL患者病灶分布象限≤2个(15/17)的患者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HSIL患者宫颈锥切标本病灶累及腺体及病灶切缘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湿热程度的加重,宫颈上皮瘤变病灶呈现加重趋势,残留、复发风险因素增加。临床上,可以根据湿热程度,分层管控,及时进行中医药干预,促进湿热毒消退,以降低不良结局发生。
黄梅芳刘用诚龚婷婷林建龙吴冬梅
关键词:中医辨证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PKM2表达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治疗的108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8例高危型HPV感染且未合并CI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诊时取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分泌物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取其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KM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结果108例CIN患者检测出296株高危型HPV感染病毒,包括HPV16(46株)、HPV18(22株)、HPV31(20株)、HPV33(12株)、HPV35(18株)、HPV39(36株)、HPV45(28株)、HPV51(26株)、HPV52(16株)、HPV56(8株)、HPV58(42株)、HPV59(10株)、HPV68(12株)。CIN患者宫颈分泌物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组织级别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组织级别越高,高危型HPV多重感染发生情况增加(P<0.05)。CIN患者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载量和血清PKM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组织级别患者高危型HPV载量和血清PKM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组织级别越高,高危型HPV载量越高,血清PKM2水平越高(P<0.05)。高危型HPV多重感染患者血清PKM2表达水平高于高危型HPV单一感染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KM2与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和高危型HPV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PKM2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王宇为韩金萍张忠华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Cyclin D1和FHI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5年
目的 探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yclin D1和FHIT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组织和4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IN和宫颈癌组织中Cyclin D1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FHIT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5)。宫颈癌组织中,伴有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FHIT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理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 D1与FHIT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086,P<0.05)。结论Cyclin D1过表达及FHIT低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王喜英冯育洁刘俊孟健高杰薛敏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细胞周期蛋白D1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宫糜散促进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EEP术后宫颈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研究宫糜散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宫颈创面愈合的促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行LEEP治疗)和治疗组(n=30,行LEEP联合宫糜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创面愈合效果、创面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出血量较对照组低,创面出血持续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糜散对促进HSIL患者LEEP术后宫颈创面愈合有积极的促进效果,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创面出血、缩短愈合时间均有良好作用。
黄健妹何月萍柯晓虹陈敏张芸榕
关键词:环形电切术宫糜散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镜下LEEP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2025年
探讨阴道镜下LEEP宫颈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对照组采用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阴道镜下LEEP宫颈锥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镜下LEEP宫颈锥切术可以有效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更快,复发率较低。
胡冬梅
关键词:阴道镜冷刀宫颈锥切术

相关作者

魏丽惠
作品数:1,018被引量:6,014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宫颈癌 子宫颈癌 子宫内膜肿瘤 预后
毕蕙
作品数:110被引量:88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阴道镜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颈癌
耿力
作品数:113被引量:1,001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病变 宫颈细胞学
张友忠
作品数:270被引量:918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宫颈上皮内瘤变 光动力疗法
洪颖
作品数:99被引量:71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癌 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