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6篇“ 寒凝血瘀证“的相关文章
- 经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探究经痛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原发性痛经且证属寒凝血瘀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痛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空白安慰剂。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经期口服芬必得的次数。结果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服用芬必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显著。
- 孟光宇王昕
- 关键词:经行腹痛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中医药疗法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并分析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寒凝血瘀证使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治疗的6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n=30):少腹逐瘀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n=30):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56.67%)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更高,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应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明显,可减轻其痛经症状,改善中医证候。
- 张宗海
-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
-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耳穴痛敏反应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与健康者经期内分泌、皮质下、肝、肾、艇角、交感、内生殖器、神门8个耳穴的压痛反应,分析耳穴与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之间的关联。方法 于在校女大学生中征集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30例(脱落2例,最终完成观察28例)作为痛经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组。选取内分泌、皮质下、肝、肾、艇角、交感、内生殖器、神门8个耳穴,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8个耳穴的压痛反应,采用手持式疼痛阈值测试仪器探查以上8个耳穴的机械痛阈值,探究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上述8个耳穴的疼痛反应规律。结果 痛经组患者经期内分泌、皮质下、肝、肾、艇角、交感、内生殖器、神门8个耳穴的压痛VAS评分均高于健康组,其中艇角穴压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经组患者经期艇角、内生殖器穴的压痛VAS评分与非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经期艇角穴痛敏程度高于健康者,且患者经期艇角穴的痛敏程度高于非经期,可为原发性痛经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 阙淬林王晨林叶英菱林鑫雨林莺陈采益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耳穴
- 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热罨包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 2024年
- 目的:采用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热罨包的方式对痛经寒凝血瘀证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对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4)采用常规西药疗法治疗,观察组(n=34)给予少腹逐瘀汤配合中药热罨包治疗。所有患者均实施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痛经症状积分、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在痛经症状积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痛经症状积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在SF-36评分上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更高(P<0.05)。结论:采用少腹逐瘀汤对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热罨包,可以获得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丘东娴
-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疼痛症状月经周期
- 温经汤加减联合布洛芬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温经汤加减联合布洛芬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的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PD寒凝血瘀证患者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用布洛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温经汤加减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环氧化酶-2(CoX-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E2、SP、CoX-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GE2、SP、CoX-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动脉RI、PI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子宫动脉RI、P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汤加减联合布洛芬可缓解PD寒凝血瘀证患者疼痛,降低其血清疼痛介质水平,调节子宫微循环,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晓慧王昀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温经汤布洛芬中医证候
- 加味温经汤联合艾灸辅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加味温经汤联合艾灸辅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效果。方法: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温经汤联合艾灸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小腹冷痛拒按评分、肢冷色青评分、月经量少评分、经色紫暗夹块评分、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舒张期峰值A/B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温经汤联合艾灸辅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可提高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胡古玲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艾灸
- 温经汤联合火针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NO的影响
- 2024年
- 观察温经汤联合火针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NO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将大鼠进行分组、造模,予治疗后测定各组血清及子宫组织NO水平。结果 与其余组相比,汤药针灸组扭体潜伏时间与30min内扭体次数均差异明显(P<0.01),血清与子宫NO值均更高(P<0.0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存在NO平衡漂移,温经汤联合火针可以通过调节NO的平衡状态缓解痛经症状。
- 张萱罗芳园胡丽娜唐薇薇周开立
- 关键词:温经汤火针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
- 和血通经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 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和血通经汤加减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的治疗作用。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在中医证候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CMSS痛经症状评分上的差异,验证和血通经汤加减的临...
- 王亚月
- 关键词: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
- 不同灸量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灸量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上饶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68例,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者每次每穴隔药灸治4壮,对照组患者每次每穴隔药灸治8壮,确保对两组患者每个月经周期施灸7次,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痛经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3.5%(25/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隔药灸可改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有很好的疗效,而不同灸量对疗效的影响不大,文章建议应用4壮治疗。
- 袁近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隔药灸灸量
- 艾灸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小肠经热学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究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小肠经相关经穴的热学特性,以及艾灸关元穴对其热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21例(痛经组)及正常女性21名(正常组)。在月经来潮的第1~3天,采用红外热成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小肠经相关经穴(腕骨、养老、小海、肩贞、臑俞、关元)的红外辐射温度,比较两组的红外温度变化;痛经组在关元穴进行单次30 min的艾灸治疗,比较艾灸前后痛经组患者小肠经相关经穴的温度变化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痛经组患者关元、双侧养老、左侧小海、左侧肩贞、双侧臑俞红外温度均降低(P<0.05);与艾灸前比较,痛经组患者艾灸后腹痛VAS分值降低(P<0.05),痛经组患者关元、双侧腕骨、养老、小海、肩贞、臑俞红外温度增高(P<0.05)。结论: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小肠经穴位的红外温度低于正常女性,验证了小肠经与胞宫的特异性联系。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艾灸后肠经穴位温度显著升高,提示小肠经温度升高可能是艾灸关元穴疗效的经络效应机制之一。
- 时嘉璠李莹秋黄怡然王逸潇宋一萍李文迅
-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红外热成像艾灸小肠经
相关作者
- 杜惠兰

- 作品数:407被引量:1,907H指数:22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补肾调经方 逍遥丸 月经病 生殖激素 补肾法
- 王东梅

- 作品数:101被引量:63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原发性痛经 多囊卵巢综合征 寒凝血瘀证 不孕症 止痛方
- 成秀梅

- 作品数:105被引量:48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大鼠卵巢 寒凝血瘀证 寒凝血瘀 温经汤 糖尿病肾病大鼠
- 路帅

- 作品数:46被引量:249H指数:10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温经汤 月经病 大鼠卵巢 寒凝血瘀证 实寒证
- 王丹丹

- 作品数:20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寒凝血瘀证 原发性痛经 止痛法 P75 痛经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