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2011-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趋势和减寿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苏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资料,计算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分析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与寿命损失情况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粗死亡率为31.91/10万,脑卒中粗死亡率为118.93/10万,均呈上升趋势(P<0.05,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PYLL为11005人年,PYLLR为1.26%,AYLL为12.34年/人;脑卒中PYLL为13587.5人年,PYLLR为1.55%,AYLL为8.93年/人;女性冠心病及脑卒中所致寿命损失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针对老年和男性居民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筛查工作。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四川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死亡数据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2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户籍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使用SAS 9.4、Joinpoint 4.9.1.0软件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及潜在寿命损失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结果] 2017—2022年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1.26/10万,总人群及分性别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均<0.05);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2017—2022年四川省恶性肿瘤所致PYLL合计为1 520 175.00人年,PYLLR为13.98‰。[结论]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是造成人群寿命损失的主要恶性肿瘤,应加强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降低癌症死亡率。
目的分析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4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以下称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北京市丰台区慢性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计算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计算早死概率的平均增长速度,并以2025年和2030年的控制目标作为标准,预测和评估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是否达标。结果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30~69岁人群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63%,P<0.05),标化死亡率女性呈下降趋势(AAPC=-3.20%,P<0.05)。主要慢性病占慢性病的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AAPC=-0.07%,P<0.05)。主要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AAPC=1.28,P<0.05)。慢性病患者70岁以前的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AAPC=-0.91,P<0.05)。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户籍人口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9.96%~11.30%间波动,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0.98%,P>0.05),女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APC=-4.97%,P<0.05)。相同年份中,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高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30~69岁户籍居民因主要慢性病共造成潜在寿命损失(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379806.13人年,同一年份相同主要慢性病,男性的PYLL均高于女性;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30~69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平均寿命损失(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22.47年,同一年份相同主要慢性病,女性的AYLL均高于男性。按照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早死概率的年均变化速度,2025年女性早死概率的预测值可达到“2025年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目标值的要求,女性2030年早死概率的预测�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苏州市2型糖尿病流行趋势和归因于室外PM_(2.5)的2型糖尿病早死寿命损失。方法 选取死亡数、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early life lost,YLL)和每千人寿命损失年(YLL率)指标,应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年(GBD 2021)数据,结合苏州市2型糖尿病死亡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苏州市因2型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死亡率、YLL和YLL率出现上升趋势,归因PM_(2.5)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YLL和YLL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P<0.001)。归因于PM_(2.5)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合计3 887例,YLL为61 974人年,YLL率为0.89‰。结论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了苏州市居民健康,归因于室外PM_(2.5)的疾病负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针对2型糖尿病开展三级预防和改善空气质量对提高居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目的对2012—2021年归因于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暴露的苏州市脑卒中疾病负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2019)数据,分析死亡数、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每千人寿命损失年(YLL率)来分析归因于PM_(2.5)的苏州市脑卒中早死寿命损失情况。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25岁以上人群因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死亡率、YLL和YLL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1);归因于PM_(2.5)的脑卒中死亡人数累计26513例,YLL为402215人年,YLL率为7.45‰,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归因PM_(2.5)的脑卒中死亡人数、YLL和YLL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均P<0.01)。如果苏州市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水平(15μg/m^(3)),则在过去10年可以减少脑卒中死亡13541人、YLL 201689人年。结论归因于PM_(2.5)的脑卒中寿命损失严重危害苏州市居民健康,其疾病负担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存在差异。随着大气PM_(2.5)不断降低,归因于PM_(2.5)的脑卒中疾病负担不断下降,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对提高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