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9篇“ 寿命损失分析“的相关文章
2011-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情况及寿命损失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2011-2022年苏州市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趋势和减寿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苏州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资料,计算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分析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与寿命损失情况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粗死亡率为31.91/10万,脑卒中粗死亡率为118.93/10万,均呈上升趋势(P<0.05,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快速上升。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PYLL为11005人年,PYLLR为1.26%,AYLL为12.34年/人;脑卒中PYLL为13587.5人年,PYLLR为1.55%,AYLL为8.93年/人;女性冠心病及脑卒中所致寿命损失呈下降趋势(P<0.05),男性未见明显变化趋势(P>0.05)。结论2011-2022年吴江区冠心病及脑卒中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针对老年和男性居民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筛查工作。
顾思义张荣艳沈建新杨梅彭晓楚汤静陈梦想
关键词:冠心病脑卒中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
2017—2022年四川省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7—2022年四川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死亡数据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2年四川省3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户籍居民死亡登记报告资料,使用SAS 9.4、Joinpoint 4.9.1.0软件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及潜在寿命损失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结果] 2017—2022年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1.26/10万,总人群及分性别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均<0.05);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及唇口腔和咽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有明显上升趋势(P均<0.05)。2017—2022年四川省恶性肿瘤所致PYLL合计为1 520 175.00人年,PYLLR为13.98‰。[结论]四川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是造成人群寿命损失的主要恶性肿瘤,应加强重点癌症的早诊早治,降低癌症死亡率。
祁冰洁曾晶邓颖董婷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
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结直肠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温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PYLL)等指标,运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结直肠癌死亡的时间变化趋势,采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预测。结果 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累计死亡11 113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的9.13%,死因顺位一直保持在第4位。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平均粗死亡率为15.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4/10万,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4.47%,P<0.001),标化死亡率呈稳定状态(APC=0.97%,P=0.039)。男性平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28/10万、13.28/10万,均高于女性的11.75/10万、8.88/10万(均P<0.05)。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地区(χ^(2)=21.569,P<0.001)。结直肠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趋势χ^(2)=33 278.865,P<0.001),5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增长更加明显,85~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达到182.04/10万。各年龄组死亡率随时间未出现变化趋势(均P>0.05)。2014-2022年温州市结直肠癌死亡造成的PYLL为50 895.00人年,PYLL率0.75‰,男性PYLL、PYLL率均高于女性。PYLL率随年龄增长先升后降,高峰在60~岁年龄组。预测未来5年结直肠癌粗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027年将达到23.30/10万。结论 2014-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居民结直肠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中老年人和城市地区居民是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疾病负担将会越来越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加强结直肠癌筛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叶振淼郑宇航樊丽辉姜雪霞张默涵罗永园谢轶敏金茜
关键词:结直肠癌死亡率
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早死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4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以下称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北京市丰台区慢性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计算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计算早死概率的平均增长速度,并以2025年和2030年的控制目标作为标准,预测和评估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是否达标。结果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30~69岁人群主要慢性病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1.63%,P<0.05),标化死亡率女性呈下降趋势(AAPC=-3.20%,P<0.05)。主要慢性病占慢性病的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AAPC=-0.07%,P<0.05)。主要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AAPC=1.28,P<0.05)。慢性病患者70岁以前的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AAPC=-0.91,P<0.05)。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户籍人口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9.96%~11.30%间波动,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PC=-0.98%,P>0.05),女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APC=-4.97%,P<0.05)。相同年份中,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死概率高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30~69岁户籍居民因主要慢性病共造成潜在寿命损失(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379806.13人年,同一年份相同主要慢性病,男性的PYLL均高于女性;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30~69岁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平均寿命损失(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为22.47年,同一年份相同主要慢性病,女性的AYLL均高于男性。按照2014—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早死概率的年均变化速度,2025年女性早死概率的预测值可达到“2025年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目标值的要求,女性2030年早死概率的预测�
武宇晨信振江肖文陈黎黎马健桐谢俊卿
关键词:主要慢性病
2023年河南省禹州市户籍居民死因特征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23年河南省禹州市户籍居民死因特征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导出2023年禹州市报告的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和户籍人口资料,按照ICD-10统一编码进行死因分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居民死亡分布特征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进行分析。使用Excel 2019软件和SPSS 20.0软件计算粗死亡率(MR)、标化死亡率(SMR)、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相关指标。结果2023年禹州市户籍居民死亡数为9421人,粗死亡率为702.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863.88/10万。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789.68/10万、1083.97/10万)均高于女性(606.01/10万、686.67/10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2.043、595.023,P均<0.001)。禹州市户籍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心脏病(34.66%)、恶性肿瘤(24.11%)、脑血管疾病(22.62%)、呼吸系统疾病(7.24%)和伤害(5.28%),共占全死因的93.91%。潜在寿命损失前5位疾病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伤害、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禹州市户籍居民死亡及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少其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郭影王全新李燕静张亚楠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寿命损失
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期望寿命及潜在寿命损失的危险因素,为实施预防措施和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21年勐腊县的死亡和人口数据,计算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慢性病早死概率、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2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为74.78岁,其中男性70.93岁、女性77.23岁。全人群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幅前3位的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男性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幅均高于女性。全人群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21.15%,其中心血管疾病为13.05%、恶性肿瘤为7.70%、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0.99%、糖尿病为0.77%;男性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是女性的1.78倍。结论勐腊县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应全面加强健康教育、环境整治及健康监测,特别是应加强损伤和中毒干预,不断提高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
毛琦刘春梅牛晓文何慧芝朱静李俊明
关键词:常住人口去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
2013—2022年苏州市归因于室外PM_(2.5)的2型糖尿病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苏州市2型糖尿病流行趋势和归因于室外PM_(2.5)的2型糖尿病早死寿命损失。方法 选取死亡数、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early life lost,YLL)和每千人寿命损失年(YLL率)指标,应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年(GBD 2021)数据,结合苏州市2型糖尿病死亡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苏州市因2型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死亡率、YLL和YLL率出现上升趋势,归因PM_(2.5)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YLL和YLL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P<0.001)。归因于PM_(2.5)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合计3 887例,YLL为61 974人年,YLL率为0.89‰。结论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了苏州市居民健康,归因于室外PM_(2.5)的疾病负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针对2型糖尿病开展三级预防和改善空气质量对提高居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王临池黄春妍华钰洁陆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大气污染
安徽省2009—2022年淮河流域5县(区)肺癌死亡变化趋势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对2009—2022年安徽省淮河流域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潜在寿命损失进行分析,了解该区域肺癌的死亡趋势及寿命损失情况,为肺癌预防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依据2009—2022年安徽省淮河流域死因监测资料及常住人口数据,分析肺癌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等指标及其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9—2022年,安徽省淮河项目地区肺癌死亡病例为29438例,肺癌粗死亡率为38.97/10万,中标率为33.77/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比例为27.32%,70岁之前死亡比例为40.95%,PYLL为17291.89人年,SPYLLR为3.35‰。2009—2022年,安徽省淮河项目地区肺癌粗死亡率(AAPC=3.060%,P<0.001)及比例(AAPC=2.197,P<0.001)呈上升趋势,中标率呈下降趋势(AAPC=-0.853%,P=0.029),70岁之前死亡比例呈下降趋势(AAPC=-1.928%,P<0.001)。结论安徽省淮河流域肺癌中标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未来需要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加强健康教育,推进肺癌早期诊断工作。
程倩瑶贺琴胡静垚朱敬丽吕逸丽陈叶纪王华东邢秀雅
关键词:肺癌流行病学死亡率
2012—2021年归因于大气PM_(2.5)的苏州市脑卒中早死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2012—2021年归因于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暴露的苏州市脑卒中疾病负担进行分析。方法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2019)数据,分析死亡数、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每千人寿命损失年(YLL率)来分析归因于PM_(2.5)的苏州市脑卒中早死寿命损失情况。结果2012—2021年苏州市25岁以上人群因脑卒中导致的死亡人数、死亡率、YLL和YLL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1);归因于PM_(2.5)的脑卒中死亡人数累计26513例,YLL为402215人年,YLL率为7.45‰,均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份的增加,归因PM_(2.5)的脑卒中死亡人数、YLL和YLL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均P<0.01)。如果苏州市维持在国家一级标准水平(15μg/m^(3)),则在过去10年可以减少脑卒中死亡13541人、YLL 201689人年。结论归因于PM_(2.5)的脑卒中寿命损失严重危害苏州市居民健康,其疾病负担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存在差异。随着大气PM_(2.5)不断降低,归因于PM_(2.5)的脑卒中疾病负担不断下降,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对提高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葛锡泳陆艳王临池黄春妍华钰洁刘强
关键词:细颗粒物脑卒中疾病负担
2019年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死因登记资料,使用SAS 9.4软件分析不同性别、城乡以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各类心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LL)及标化YLL率,并进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和Z检验。结果2019年湖北省常住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全死因的45.16%,心血管疾病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78岁,死亡率为301.03/10万,标化死亡率为243.49/10万,标化YLL率为2820.83/10万。其中男性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275.21/10万)高于女性(212.99/10万),农村(255.70/10万)高于城市(232.39/10万),示范区(233.24/10万)低于非示范区(258.76/10万)。男性、女性、城市、农村、示范区和非示范区心血管疾病的标化YLL率分别为3145.66/10万、2464.56/10万、2696.73/10万、2958.72/10万、2726.29/10万和2958.28/10万,其中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非示范区高于示范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全省及性别、城乡分组的心血管疾病死因顺位前3位均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病。除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外,男性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除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外,农村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城市;示范区的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的标化死亡率均低于非示范区。结论湖北省心血管疾病死亡负担较重,应积极探索针对不同性别、城乡的防治措施,进一步扩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
周梦格张岚何田静祝淑珍李茜唐雨萌潘敬菊
关键词:标化死亡率

相关作者

黄春妍
作品数:38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流行病学 早死 老年人 减寿分析
王临池
作品数:86被引量:544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流行病学 肺癌
李欣
作品数:6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潜在寿命损失 死亡率 寿命损失分析 糖尿病 寿命表
陆艳
作品数:123被引量:657H指数:13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糖尿病 恶性肿瘤 老年人 2型糖尿病患者
朱晓云
作品数:68被引量:36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发病率 恶性肿瘤 早死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