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30篇“ 少数民族文学“的相关文章
- 少数民族文学
- 梁庭望
- 关键词:文学研究少年读物少数民族文学
- 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专题(笔谈)
- 2024年
-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了作为主体的汉族外,还生活着土家、苗、瑶、侗、白、回、壮、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湖湘历史和文化。自沈从文以来,一代代湖南少数民族作家不断涌现,用文字展现着湖湘文化之美,延续着民族精神之光,在中国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版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新作频出、佳作不断,以其特有的民族特征丰富着“文学湘军”和湖南文学的民族底蕴与地域特色。我们邀约了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春林教授、杨玉梅编审、王士强研究员就“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撰写专题笔谈文章,本期刊发他们分别为回族作家马笑泉、土家族作家少一、苗族作家梁书正的作品所著的评论文章,以飨读者,期望促进湖南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和文艺批评的繁荣,推动湖南少数民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 王春林杨玉梅王士强
- 关键词:少数民族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走向湖南少数民族回族作家
- 边疆自觉、少数民族文学与当代中国观
- 2024年
- 近现代中国由王朝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边疆的自觉,边民的发现、想象和书写,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的观念基础。国际地理和国内空间的再认识与复杂化,意味着中国对于外部与内部、世界与自我的认知变化。在国内外多重因素所导致的主动与被动的迁徙与流动中,地理、政治、社会与价值观念得以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权国家。包容不同类型的文化于国家一体的内部,兼顾共同性与特殊性,促成了新中国多民族共同主体的再造。这个主体再造的过程,决定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中国特色国家意志体现与文化表达的当代属性。少数民族文学从属于社会主义文化新体系与格局的建构,成为总体性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了集体主义的美学风格。在经由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后学”思潮的洗礼之后,如今需要重申社会主义早期文化实践的遗产,重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
- 刘大先
- 关键词:边疆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学共同体
-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及路径问题
- 2024年
-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本土化问题反映着研究范式的创新诉求,也体现着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体系建构的探索。要探讨该问题须尊重国家总体文学的话语模式,厘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西方理论资源之间对接的限度和程度,在多民族及多民族文学的关系性联结中确立集民族性和普遍性于一体的“中国经验”。
- 李翠芳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本土化
- 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 2024年
- 延安解放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团结与解放的重要基石,它从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民族政策等方面构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在团结御辱、共克时艰的民族解放激流中,少数民族作家纷纷投奔革命圣地延安,究其原因,既有民族解放的诉求,又有个人理想的探寻,也有成长环境的熏陶,他们的文学叙事丰富了延安解放区文学的同一性与多元化。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将时代共振与边地异动的主题相结合,呈现出了延安文艺与西南边陲艺术风格的交融,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集体诗学与个体审美的相互关联。通过探究延安解放区西南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利于加深西南边地与中原内陆地区的联结,彰显各民族在共同奋斗中铸就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为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添丰厚的精神内涵。
- 申朝晖易辰希李俭普
- 少数民族文学书写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4年
- 少数民族文学承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使命。少数民族文学在表达民族团结话语、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的基础上,呈现乡村书写与个人情感结合、历史变迁与日常生活结合;通过历史叙事展现各民族之间天然的历史联系,民俗叙事体现少数民族作家自觉的文化认同和追求,神话原型叙事蕴含着“社会共同体”的集体性表达。这些不同的叙事蕴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阐释,也印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 胡游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 浅谈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主题书写及其他
- 2024年
- 自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仍然保持着新时期发展的强劲势头,形成庞大的创作队伍,其中不乏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别具风格。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文学整体创作的主题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时代重大主题的反映;二是对本民族精神之根的探寻;三是民族情怀的抒发;四是通过对平凡日常生活以及人情人性书写,来揭示人生命运等生存主题。
- 孙淑奇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当代文学史民族情怀生存主题人生命运主题风格
-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 徐俊六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少数民族文学文学表达叙事话语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建构
- 2024年
- 文学对于文化记忆的建构有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具有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他们以多种方式书写中华儿女的血脉联系。重述神话,以当代语境和古老记忆对话,激发共鸣,传承记忆,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填补中国历史中的少数民族视角,文学再现“我们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通过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学书写,少数民族作家将“地方故事”融入“中国故事”,建构共享的国家记忆。
- 聂章军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集体记忆文化记忆中国故事
- 新文科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学融入高校文学课程的内在机理研究
- 2024年
- 高校英语文学课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但是普遍存在“核心课程”却未实现核心教学效果的问题,文学课程成为“选读课”“导读课”。在新文科建设“跨学科”的要求下,文学课程知识结构需要优化。将少数民族文学通过多维路径融入现有的英语文学课程教学是途径之一。探索构建少数民族文学融入高校英语文学课程的路径和内在机理是关键。通过高校文学课程的内在机理研究,建构合适路径,充分发挥文学的美育功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 马晓欢
- 关键词:文学课程少数民族文学
相关作者
- 欧阳可惺

- 作品数:34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民族主义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 张永刚

- 作品数:84被引量:121H指数:5
-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理论 少数民族文学 西南边疆 城市文化 文学
- 徐其超

- 作品数:56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少数民族文学 《尘埃落定》 茅盾文学奖 少数民族 《格萨尔王传》
- 梁庭望

- 作品数:71被引量:23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 研究主题:壮族 少数民族文学 稻作文化 骆越 壮语
- 李长中

- 作品数:64被引量:201H指数:8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人口较少民族 民族文学 后现代 少数民族文学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