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篇“ 局部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章
- 江苏省滨海县3~5月龄婴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局部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对婴儿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aP)后局部不良反应的主动监测,评价婴儿接种DTaP的安全性。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3月,对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陈涛镇、界牌镇、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乡镇卫生院接种DTaP的3~5月龄婴儿局部不良反应进行主动监测,并按照《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研究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指导原则》(2019年第102号)对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进行分级,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局部不良反应分析。结果 共有2 490人次纳入至本次DTaP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分析中。DTaP接种后,局部不良反应1 009例次,总发生率为40.52%,其中局部硬结和红晕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4.4%和17.0%。1级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9%(893/2 490),其中硬结和红晕占比最高,分别占38.18%(341/893)和42.89%(383/893);2级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116/2 490),其中红晕和触痛占比最高,分别占34.48%(40/116)和26.72%(31/116);未见3级及以上局部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多发生在DTaP接种后3d内,占总发生率的98.0%(988/1 009)。硬结和红晕的发生率在3个不同厂家(A、B、C厂家)DTaP受种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剂次DTaP接种后,硬结、肿胀、红晕和皮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第2剂、第3剂DTaP接种后硬结、肿胀、红晕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剂(P <0.01),第3剂DTaP接种后皮疹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剂(P <0.05)。男、女婴儿接种DTaP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71%(517/1 270)和40.33%(492/1 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硬结、红晕和肿胀为3~5月龄婴儿DTaP接种后发生的主要局部不良反应。
- 张鹏梅茂冬于佳魏明伟王小山潘红星
- 关键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婴儿
- 照顾者对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知信行调查
- 2024年
- 目的 调查照顾者对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的知信行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注射室的468例使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的患儿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共459份,照顾者对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了解情况、态度及护理应对总得分为(116.92±20.84)分。了解情况得分为(53.93±14.31)分,态度得分为(20.58±4.04)分,护理应对得分为(42.40±8.26)分。不同职业类型、患儿就诊类型、患儿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对照顾者的了解情况得分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患儿用药时间、患儿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次数对照顾者的态度得分、护理应对得分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职业类型、患儿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次数是照顾者对患儿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了解情况得分的影响因素(P=0.047,P<0.001);患儿用药时间、出现皮肤不良反应次数是照顾者对患儿注射部位产生不良反应的态度得分(P<0.001,P=0.001)、护理应对得分(P=0.003,P=0.003)的影响因素。结论 照顾者对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注射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有一定护理应对能力,但照顾者对相关知识了解有限,护理人员应积极通过口头宣教、科普视频等方式,提高照顾者对患儿用药期间相关护理知识的了解情况与重视程度。
- 周彤邵苗苗李英赵雪丽刘洋陈军梅张英
- 关键词:中枢性性早熟
- 序贯教育结合责任制护理管理对过敏性鼻炎患儿脱敏治疗依从性、局部不良反应及病情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序贯教育结合责任制护理管理对过敏性鼻炎患儿脱敏治疗依从性、局部不良反应及病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予以序贯教育结合责任制护理管理进行干预,持续干预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病情控制效果和疾病自护能力,及干预期间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疾病自护能力(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鼻炎症状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脱敏治疗期间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3/65)、7.69%(5/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教育结合责任制护理管理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患儿,可以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疾病自护能力,有利于病情控制。
- 邵丽刘志红金挺
-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
- 如意金黄散外敷对阿扎胞苷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疗效的观察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如意金黄散对改善阿扎胞苷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的疗效,旨在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接受阿扎胞苷注射治疗且出现局部不良反应的6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注射部位均接受药物外涂,对照组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观察组则使用如意金黄散糊。涂药24 h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注射部位硬结情况、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涂药后,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硬结程度较对照组更轻,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71±0.40)分vs(6.20±0.60)分],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 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意金黄散外敷可缓解阿扎胞苷注射局部不良反应,有利于减轻注射部位硬结和患者疼痛,且相关操作简单易行,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卢玉珍温娴松朱雪梅王彩霞邹民钟智强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阿扎胞苷局部不良反应如意金黄散外敷
- 金黄膏外敷预防小儿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价值
- 2023年
- 目的:分析金黄膏外敷在小儿接种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小儿接种患者80例,均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本中心接种门诊接种,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40例为对照组,用硫酸镁湿敷,观察组40例外敷金黄膏预防,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疼痛程度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无重度瘀斑和Ⅲ级硬结;观察组轻度、中度瘀斑和Ⅰ级、Ⅱ级硬结占比更低,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外敷用药第1天,两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第2天和第3天评分更低(P<0.05);恢复情况对比显示:观察组每日给药次数为(1.56±0.32)次,少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为(7.21±1.44)d,治愈时间为(2.80±0.36)d,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予以接种小儿金黄膏外敷,可有效预防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缓解疼痛感作用明显,加快恢复速度,有应用价值。
- 高颖
- 关键词:金黄膏小儿瘀斑
- 早期综合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致局部不良反应的效果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致局部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转化日当天肌内注射黄体酮患者,根据患者病案编号尾数,奇数60例设为对照组,偶数60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后疼痛程度、红肿发生率及皮下硬结程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18±1.37)分,对照组为(5.00±1.9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红肿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皮下硬结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明显减少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肌内注射黄体酮所致的局部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智珊珊于晓晓王琼于茜桑薇薇沈涛
- 关键词:早期综合干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一例维生素D2注射液致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 2022年
- 总结一例妊娠期妇女肌内注射维生素D2注射液后出现罕见注射局部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针对注射部位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时应深入分析原因,尽早实施针对性护理及疼痛管理,还应给予积极心理支持,以利于患者尽早康复。经过1月的积极护理干预,患者局部不良反应的到治愈,同时吸取经验教训,在临床工作中加强基础技能的培训与练习,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彭利龙晴朱玲莉刘芯如韩梅
- 关键词:维生素D2肌内注射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效果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局部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支气管哮喘患儿160例,其中13例失访,予以剔除,剩余147例(男74例、女73例,年龄<6岁),按照不同种类ICS分为3组(丙酸培氯松45例、布地奈德58例、丙酸氟替卡松44例),收集观察对象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记录连续应用ICS 3个月内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反射性咳嗽、声音嘶哑或发声困难。比较不同种类ICS的局部不良反应。结果14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反射性咳嗽、声音嘶哑或发声困难、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分别为40.1%(59/147)、12.9%(19/147)、29.3%(43/147)。3组支气管哮喘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药物(丙酸培氯松气雾剂、布地奈德气雾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中,反射性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4.4%(20/45)、48.3%(28/58)、25.0%(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气管哮喘患儿声音嘶哑或发声困难、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种常用ICS在反射性咳嗽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相比丙酸培氯松气雾剂和布地奈德气雾剂,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发生反射性咳嗽较少。
- 肖亚男
- 关键词:儿童支气管哮喘局部不良反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用药依从性
- 不同温度局部冷敷在减少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儿童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局部冷敷在减少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儿童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进行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3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安慰剂组、冷敷组、冰敷组,每组120例。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温度局部冷敷以及安慰剂局部冷敷的方法,观察三组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部不良反应分级及局部不良反应分类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安慰剂组、冷敷组、冰敷组患者在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局部不良反应分级严重程度、局部不良反应中的速发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迟发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敷疗法并不能降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
- 刘玲玲林秀贤林结冰吴丽茜王思颖
- 关键词:护理干预冷敷
- 膀胱癌灌注治疗相关局部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被引量:2
- 2021年
- 膀胱灌注治疗可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进展,但无论是膀胱灌注化疗还是灌注免疫治疗均会产生局部不良反应。其预防措施主要有: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对灌注治疗实行全程管理;识别危险因素;优化灌注措施;减少卡介苗的灌注剂量和缩短卡介苗膀胱内保留时间。对于灌注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可口服索利那新或灌注透明质酸钠。对于卡介苗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可口服异烟肼、喹诺酮类的抗生素或戊聚糖多硫酸钠,也可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或硫酸软骨素。本文综述了膀胱癌灌注治疗相关局部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治疗,旨在为临床上预防和减轻相关局部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改善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中断率并优化肿瘤学结局。
- 陈冠球刘楠范晋海
- 关键词:膀胱癌灌注治疗尿路刺激征
相关作者
- 林志斌

- 作品数:65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变应原 IGE 常年性
- 李添应

- 作品数:126被引量:40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鼻息肉 变应原 变应性
- 陈德华

- 作品数:33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特异性 常年性 粉尘螨滴剂
- 徐睿

- 作品数:105被引量:90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鼻息肉
- 陈冬

- 作品数:47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变应性 大蒜新素 变应性鼻炎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