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3篇“ 岩溶生态系统“的相关文章
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土壤有机碳贮量
2023年
岩溶生态系统退化过程(森林-灌丛-草被的变化过程)中,土壤总有机碳贮量显著下降,表明岩溶土壤由大气CO_(2)碳汇变成碳源,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植被类型也由C3植被向C4植被变化,使土壤有机碳呈现变重的趋势。土壤活动性有机碳组分中的微生物量碳也发生相应变化,在B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下降,但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并未产生显著差异,这可能是退化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下降的一个原因之一。因此,有效防止岩溶生态系统的退化,将显著促进岩溶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中作为大气CO_(2)汇的作用,同时,对于岩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岩溶森林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贮量,表层土壤含有高达87.12±35.10 g·kg^(-1)的有机碳,整个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均高,而且下部土壤层次的碳含量较之其他植被类型的下部土壤层次高,岩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未显著影响到岩溶土壤DOC的量,但从三种植被条件下的含量大小来看,以森林植被最高,而以灌丛地最低,草地的DOC含量高于灌丛地。岩溶土壤有机碳的稳定同位素δ^(13)C值森林下为-26.15‰,变为灌丛下的-25.44‰,变化较小,表现出与植物叶的稳定碳同位素变化较为一致的现象,而变为草地系统后,土壤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则显著增重,达到-20.83‰,也同样表现出与植被的碳同位素值相同的变化。
李小永田小琴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被引量:7
2022年
岩溶生态系统是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生态系统,缺水、少土、富钙是岩溶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的基本特征,植物与岩溶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演化出独特的岩溶植物。岩溶植物具有喜钙性、石生性、旱生性,其多样性表现为少属科、寡种属和特有种,更有岩溶生态系统中特有的洞穴弱光带、天坑植物群落。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肩负着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生态服务功能的重任,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根据中国岩溶生态系统发育特色,探索发展具有仿自然特色的生态产业,走出岩溶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完善中国岩溶生态系统理论。
曹建华袁道先杨慧黄芬朱同彬梁建宏梁建宏罗劬侃罗劬侃
关键词:多样性生态产业
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关键指标和评估模型比较被引量:10
2021年
为了能更合理地评价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以岩溶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为蓝本,通过引入石漠化因子,对RUSLE进行修正;通过计算土壤侵蚀量、划分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关键因子影响评估,构建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空间叠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3种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利用遥感数据对多种评估结果进行验证与对比,选取最优评价方法对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引入石漠化因子后的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可以较合理地评价广西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流失空间分布状况;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因子作用大小顺序为:气象>石漠化>植被>土壤>地形>人类活动,土壤流失影响率与大多数敏感性因子和土壤侵蚀强度均呈一致变化趋势;3种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对比以主成分分析法(PCAEI)评估结果最优,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AHPEI)次之,因子叠加分析法(CMSEI)较差。广西岩溶生态系统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中度、高度敏感区为主,水土流失敏感性整体中度偏重,水土流失敏感性强度由东部向西部、由南部向北部逐渐增强,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河池市、百色市,不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崇左市。
莫建飞陈燕丽陈燕丽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
海岸带典型红树林、盐沼、沙质海滩和岩溶生态系统海底地下水排放
作为全球水和生源要素(如氮、磷、硅和碳)源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已经被认为是海岸带各生态系统陆海界面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已报道数据...
陈小刚
关键词:氡同位素
基于界面结构的岩溶生态系统枯落物研究
喀斯特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生境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决定了我们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来研究喀斯特地区枯落物的相关特征,必须将其与小生境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以在喀斯特地区因岩石的出现而出现的各种界面系统为基础来研...
杨民英
关键词:土壤养分养分循环
文献传递
粤北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研究
魏兴琥著
关键词:岩溶沙漠化
An Overview of Karst Ecosystem in Southwest China: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Management被引量:18
2015年
Karst areas in Southwest China, with Guizhou as the focal center, are confronted with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large areas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Human activities are defined a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soil erosion. Further, local farmers in the area suffer from poverty due to a lack of drinking water, food and a weak living environment. Over one-third of nationa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occur in this part of China. To balan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and help local farmers out of poverty we propose integrated controls and discuss on ground water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soil conservation and remedia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especially economic plant species) in this paper.
曹建华袁道先童立强Azim MALLIK杨慧黄芬
岩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特征与碳汇效应被引量:14
2013年
碳酸盐岩是岩溶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而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对大气CO2浓度的降低产生重要的作用,目前地球上99.5%的碳被封存在碳酸盐岩中;岩溶生态系统具有富钙、偏碱性的地球化学背景,制约其碳循环特征:碳酸盐岩是在清洁海洋环境中、以生物化学沉积为特征形成的沉积岩,其酸不溶物含量低,通常小于10%,意味着岩溶区土壤资源短缺,土壤总碳库量偏小,同时石灰土的富钙性导致石灰土缓效性碳库和惰性碳库大,土壤碳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资源短缺,植被生长发育受到养分、水分的胁迫,使植被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发生变化,岩溶区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可占30%~50%,高于非岩溶区的;岩溶水中的高HCO3-浓度,刺激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并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提高碳迁移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文的目的是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揭示岩溶生态系统中碳酸盐岩-土壤-植被-水中碳赋存的状态和转化过程,提出促进岩溶碳汇效应的技术途径。
张春来黄芬杨慧王培曹建华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土壤植被水生植物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中细菌多样性的时空特征研究
本文以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为例,并以思赖碎屑岩区为对照,研究了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时空特征,并对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CA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各样地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在2.57~3...
李为张红辉林生彦申泰铭余龙江
关键词: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碳酸酐酶
文献传递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以丫吉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9
2013年
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以丫吉岩溶试验场这一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洼地、坡地与垭口三种岩溶形态为研究样点,分别采集0~10、10~20 cm与20~30 cm土壤样本,采用浓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获取微生物区系数量,采用比色法分析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加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在0~10 cm,洼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0.10 g·kg-1,显著高于垭口的38.28 g·kg-1和坡地的24.42 g·kg-1;洼地土壤剖面从上至下细菌数量分别为3.26×106、2.73×106CFU·g-1和1.15×106CFU·g-1,均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洼地土壤0~10 cm的脲酶活性为1.92 mg·(g·24 h)-1,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的1.12 mg·(g·24 h)-1和0.77 mg·(g·24 h)-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洼地土壤剖面均显著高于垭口和洼地剖面。统计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在剖面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细菌数量、脲酶活性、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和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下,土壤细菌数量、总微生物数量与总土壤酶活性相应提高。细菌数量、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与归一化的酶活性可以作为岩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指示指标。
靳振江李强黄静云邓丽君陆文体黄美辉唐志琴唐显治罗堃杨帅吴琼敏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酶活性微生物数量

相关作者

曹建华
作品数:284被引量:3,045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岩溶区 岩溶 碳 石漠化 土壤
袁道先
作品数:291被引量:4,235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石笋 岩溶 岩溶区 古气候 石漠化
李阳兵
作品数:286被引量:3,914H指数:37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石漠化 岩溶山地 喀斯特石漠化
杨慧
作品数:101被引量:89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研究主题:岩溶区 岩溶 碳 土壤 石漠化
余龙江
作品数:599被引量:3,660H指数:3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紫杉醇 红豆杉 玛咖 花生四烯酸 红豆杉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