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8篇“ 峡部植骨“的相关文章
单通道内镜辅助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
2025年
目的探讨单通道内镜辅助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科医学采用单通道内镜辅助清理、自体髂及重组人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8例腰椎裂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21.8±4.1)岁(范围16~29岁);均为单节段双侧裂,包括2例L_(4)和6例L_(5)。分别记录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于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通过腰椎CT及二维重建评价术后6、12个月裂愈合情况及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裂再断裂情况。采用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评估手术前后固定节段及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75±3.11)个月(范围24~30个月)。术后6、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术后1年VAS评分[(1.63±0.74)、(1.25±0.71)、(1.00±0.53)分]和ODI(10.25%±5.17%、6.33%±5.03%、4.86%±3.35%)与术前[(7.25±1.04)分和40.67%±9.67%]比较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较术前VAS评分及ODI的改善率分别为83.31%±8.85%及85.22%±9.60%,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较术前VAS评分及ODI的改善率分别为85.96%±6.97%及88.05%±7.25%。内固定物取出术后1年时,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为优7例、良1例。8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愈合3例、术后12个月愈合5例。内固定取出术后1年无一例发生裂愈合后再断裂。1例内固定取出术前及取出术后1年固定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较术前进展1级,1例邻近节段较术前进展1级。术后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切口渗出、术后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单通道内镜辅助结合经皮椎弓�
曹峥李振宙赵宏亮朱加亮侯树勋
关键词:腰椎脊椎滑脱
联合短期钉棒固定治疗腰椎裂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短期钉棒固定治疗腰椎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010-01至2022-12在武警广西总队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173例腰椎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U形钛棒固定,n=55)与研究组(+短期钉棒固定,n=118),比较手术完成情况、疼痛与腰椎功能、腰椎间盘退变情况以及性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愈合时间[(10.65±0.68)月]短于对照组[(13.40±1.16)月],研究组住院时间[(14.43±2.32)d]短于对照组[(16.51±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研究组不愈合率为6.78%,低于对照组的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8,P<0.05)。研究组临近椎间盘退变率为2.54%,虽低于对照组的5.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裂患者实施联合短期钉棒固定治疗,可缓解疼痛和腰椎功能障碍,性融合效果良好,同时可于愈合后取出临时固定装置,最大程度降低邻近椎间盘退变风险。
雷鸣魏新辉叶青蓝育新刘唐誉苏畅黄晓诞
关键词:峡部植骨腰椎峡部裂临床疗效
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融合治疗青少年腰椎裂的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 探讨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融合治疗青少年腰椎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10—2020-02采用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融合治疗的31例青少年腰椎裂,其中单节段裂24例,双节段裂6例,三节段裂1例。共39个裂腰椎,其中A型28个,B型6个,C型5个。A型和B型裂椎体采用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融合,C型裂椎体采用常规椎体间融合内固定。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5年,平均1.4年。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除了5个C型裂椎体行椎间融合术外,其余34个腰椎双侧裂(共计68个裂断面)中25个椎体双侧融合,7个椎体单侧融合,2个椎体未融合,裂融合率为83.8%(57/68)。结论 节段内V形棒内固定技术联合融合治疗青少年腰椎裂可避免腰椎节段间融合或固定,可保留腰椎节段活动度,具有创伤小、神经损伤风险小、术后腰椎稳定性好、融合率高等优点。
方贤聪刘伟王振林程继伟吕鹏赵宏幸永明王杰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青少年
患椎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评价患椎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6年7月,本科采用患椎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裂31例,均为男性;年龄17~29岁,主要症状为腰痛。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109.10±15.12)min,术中出血量(133.55±58.12)ml。3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17.65±4.22)个月,随时间推移,ODI和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LL显著减少(P<0.05);连接率显著增加(P<0.05)。随访过程中无内固定松动、断钉断棒。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椎弓性愈合。[结论]对青少年单纯腰椎裂患者,患椎钉棒固定是一种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
孙军战高升黄升云
关键词:青少年腰椎峡部裂钉棒系统自体骨移植
“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治疗单纯腰椎裂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治疗单纯腰椎裂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融合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采用“U”棒单节段固定结合治疗的37例单纯腰椎裂患者,男26例,女11例;年龄17~42岁,平均(26.54±6.32)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比较术前及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观察术后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37.46±9.71)个月。患者术后下腰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DI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率约为82.43%,融合时间(8.82±3.6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未继发腰椎滑脱及邻近节段退变,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等。结论“U”形棒单节段固定结合治疗单纯腰椎裂,术式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腰痛缓解明显、腰椎功能恢复好、性融合率高、内固定牢固,疗效确切。
程刚杨小玲唐勇涛吴长军魏思奇
关键词:单节段固定植骨
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治疗青少年腰椎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椎板钩固定结合治疗青少年腰椎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8年12月应用肌间隙入路钉钩固定结合治疗的青少年腰椎裂患者38例,术前及末次随访进行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估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采用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术后3、6个月复查腰椎CT评估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48个月的随访,平均24.76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为95%;术后总融合率为92.1%,随访中无内固定断裂、脱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肌间隙入路钉钩系统固定结合治疗青少年腰椎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郭飞张兴胡传亮刘军
关键词:峡部裂骨移植肌间隙入路
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治疗腰椎裂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研究U形钛棒内固定系统结合治疗腰椎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例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裂患者;累及节段L_(3)4例,L_(4)14例,L_(5)32例。采用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系统结合治疗30例(U形钛棒组),节段间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治疗20例(椎弓根钉组)。对比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腰椎CT评价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7.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形钛棒组腰椎活动度显著大于椎弓根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性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性融合,无感染、慢性疼痛、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不伴有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的单纯性腰椎裂患者,节段内U形钛棒固定与节段间椎弓根钉固定结合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保留腰椎的活动度。
石林新吴成如廖国权高升史凤之俞军卫孙国荣陈然顾庆陟
关键词:腰椎峡部裂峡部植骨椎弓根钉棒
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裂的临床效果
2021年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裂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腰椎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拟行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入路,而试验组患者实施经Wiltse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7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裂患者,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轻术后7 d的疼痛与功能障碍,效果理想。
邓志生谢婷婷肖智青
关键词:峡部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
联合临时钉棒固定治疗腰椎裂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联合临时钉棒固定治疗腰椎裂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腰椎裂患者,合并Ⅰ度滑脱者28例,伤椎分布L 421例,L 559例,均采用联合钉棒固定治疗,随访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6~44个月,平均(30.67±4.45)个月。手术平均时间(94.11±15.41)min,平均出血量(146.31±20.81)mL,住院时间(9.45±2.32)d,愈合时间(7.68±0.78)个月。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的上位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优良率为97.22%;术后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腰痛,1例切口延迟愈合,无感染、顽固性腰痛、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出现。结论联合临时钉棒固定治疗腰椎裂,患者疼痛、功能障碍缓解以及愈合效果良好,愈合后将临时固定取出,能够避免相邻椎间盘退变。
贾一明吴蕾蕾张海博徐文达冷辉
关键词:峡部植骨腰椎峡部裂
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8例腰椎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单节段双侧裂。根据术前腰椎裂CT表现分为3型,其中Ⅰ型(线型)15例,Ⅱ型(中间型)24例,Ⅲ型(硬化型)9例。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判断裂愈合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及固定节段活动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及髂位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07 min;术中出血量50~160 mL,平均90 mL。随访6~36(15.3±3.8)个月,48例患者共96侧裂,术后1年愈合率为86.5%,术后2年愈合率为94.8%,其中5侧未愈合,双侧未愈合2例,单侧未愈合1例,均为Ⅲ型患者。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9±2.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5±0.3)分,取髂位疼痛VAS评分由术后1个月(3.7±1.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0.9±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JOA评分由术前(20.3±3.2)分恢复到末次随访时(26.9±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2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取出后运动节段活动度为4°~10°(5.6°±2.3°)。切口延迟愈合1例,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Wiltse入路跨运动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裂,术中出血量小,愈合率高,是裂修复手术中可尽量保留血运的一种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张志成张阳张立志单建林关凯赵广民李放
关键词:腰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

相关作者

刘海春
作品数:71被引量:489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骨胶原 骨不连 电刺激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大鼠
汤继文
作品数:111被引量:529H指数:1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嗅鞘细胞 手术方法 膝关节 颈椎病
陈允震
作品数:118被引量:1,486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电刺激 骨胶原 骨不连 骨密度
贾连顺
作品数:1,685被引量:11,100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宋跃明
作品数:977被引量:3,011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 手术治疗 经皮内镜 前路 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