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篇“ 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
-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CNL)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H)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行CCNL的159例H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两年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31)与无效组(n=28),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两年,159例HLDH患者总优良率为8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突出节段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和术前腿部VAS是影响HLDH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CCNL可有效治疗HLDH,高龄和术前腿部低VAS是疗效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
- 胡龙泉史小花吕卓敏张洪新袁鹏
- 关键词: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 消髓化核汤联合牵弹三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消髓化核汤联合牵弹三步法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巨大型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牵弹三步法(松筋活筋理筋、正骨复位、强筋束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髓化核汤(药物组成:生黄芪、威灵仙、当归、川芎、防己、地龙、木瓜、白芥子、水蛭)加减治疗。两组均于出院3个月判定疗效。对比两组椎间盘突出物重吸收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33%(42/4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7.78%(35/4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间盘突出物重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髓化核汤联合牵弹三步法治疗巨大型LDH气滞血瘀证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椎间盘突出物重吸收率,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杜欢欢魏娟程坤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巨大型重吸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青壮年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单节段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3月采用PEID治疗的31例单节段巨大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15~40(28.5±7.4)岁;L_(4,5)10例,L_(5)S_(1)21例;左侧14例,右侧17例;病程3~19(6.8±3.1)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痛及腿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椎管正中矢径、椎管有效矢径、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评估椎管减压情况。比较椎间隙前缘高度、中部高度及后缘高度评估椎间隙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完成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手术时间30~71(48.7±14.2)min,出血量10~40(21.1±7.0)ml,术中透视次数4~7(4.7±0.7)次。住院时间3~8(5.1±1.3)d,术后随访12~34(16.9±4.1)个月。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分别为(6.2±1.8)、(1.4±0.8)、(1.9±0.7)、(1.6±0.6)分;腿痛VAS分别为(7.6±1.6)、(1.8±0.9)、(1.6±0.6)、(1.4±0.7)分;ODI评分分别为(35.74±4.62)、(6.68±1.78)、(6.90±1.85)、(7.10±1.9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腰痛VAS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14例,良15例,可2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管正中矢径分别为(0.77±0.18)、(1.18±0.24)cm;椎管有效矢径分别为(0.48±0.17)、(0.89±0.23)cm;椎管面积分别为(0.90±0.22)、(1.68±0.43)cm^(2);硬膜囊面积分别为(0.41±0.10)、(0.81±0.24)cm^(2);末次随访时椎管正中矢径、椎管有效矢径、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缘高
- 陈康杨富国罗园超何仁建黄宏杰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手术
- 脊柱内镜纤维环缝合术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应用
- 目的探讨大型椎间盘突出病例中应用单轴内镜或双通道内镜下纤维环缝合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6例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接受脊柱内镜手术摘除突出髓核并行纤维环破口缝合重建纤维环。比较术前术...
- 郑启斌陈剑舞吴喜跃林元相康德智
- 非手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5
- 2023年
- 巨大型腰椎间盘症(GLDH)作为腰椎间盘突出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目前临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而手术疗法目前存在着神经损伤、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困扰。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普及,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后若未经手术干预会出现髓核自行回纳或减小的现象,没有出现明显神经损害的GLDH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可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突出物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免于承受手术的风险与负担,为其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中医药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突出优势与特色,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突出物的减少。但目前对于如何预测突出物是否会发生重吸收以及非手术疗法的选择、预后判断等问题尚无定论,且各种非手术疗法缺少更高级别的循证研究以验证其疗效。
- 杨博文马国梁陈忻孙凯秦晓宽许博银河朱立国
- 关键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重吸收病理机制中医药疗法针灸
- 针刺椎间孔内外口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研究针刺椎间孔内外口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优势,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法收集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及推拿科门...
- 刘行芝
- 关键词:针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该院36例GI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ELTA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责任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Delt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椎旁肌损伤程度轻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术前明显降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LTA组术后各时段腰痛VAS明显低于开放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GILDH,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和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在跨越Delta内镜学习曲线和优化手术流程后,该技术可以成为常规开放手术的替代方案。
- 叶贵生唐海波周长征舒杨涂志鹏唐成剑汤小康李洪辉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巨大型
- 经皮椎间孔镜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PELD)在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LD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LLDH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腰后路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观察组采用PELD,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疼痛、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与卧床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PG)E2水平均明显提高,对照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LIF的临床疗效比较,PELD治疗LLDH患者相当,且手术切口短、出血量低、卧床时间短,能够改善疼痛状况与腰椎功能,降低应激损伤。
- 秦立友王海荣李志云朱波涛
- 关键词: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炎性反应
- 子午流注纳子法耳穴贴压对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子午流注纳子法耳穴贴压对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压痛阈、耐痛阈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濮阳市中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80例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磁珠耳穴贴压,观察组40例给予基于子午流注纳子法,严格按照午时、申时、酉时进行耳穴贴压,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效果、腰椎功能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18±0.84)分低于对照组(3.28±0.96)分,压痛阈、耐痛阈分别为(8.38±1.56)分、(10.98±0.83)分,高于对照组(7.53±1.48)分、(9.50±1.1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为(14.73±1.26)分低于对照组(17.58±1.17)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为(21.40±2.76)分高于对照组(19.50±2.32)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评分分别为(1.25±0.44)分、(1.50±0.51)分、(1.60±0.40)分、(1.35±0.48)分,均低于对照组(1.68±0.50)分、(1.80±0.41)分、(1.80±0.41)分、(1.73±0.45)分(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耳穴贴压对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睡眠质量。
- 汤丽杰宋卓玲张利芳
- 关键词:子午流注腰椎间盘突出症压痛阈耳穴贴压
-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PELD)与经椎板间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LDL)的疗效并针对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探讨其分型方法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4例,UBE组16例、PELD组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既往腰椎手术史、双下肢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和疗效指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依据改良游离髓核分型方法对其分型。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总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45个月。PELD组术后并发股神经损伤1例,1个月后完全恢复,UBE组术后第22个月复发1例,其余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VAS评分及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1例,其中B2型10例,A2型1例;PELD组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例,B2组4例。结论PELD技术与UBE技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相似,二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无明显差异;验证了改良游离髓核分型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 戴鑫威邵嘉瑜张先鹏何泽伟楼钰晗杜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