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7篇“ 巨尾桉人工林“的相关文章
- 云霄县巨尾桉人工林群落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
- 2024年
- 为揭示云霄县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群落植被分布特征,对该区巨尾桉人工林下植被组成、群落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该群落林下共记录到植物22科28属36种497株,其中,灌木22种,占61.11%;草本植物14种,占38.89%。植物群落种数最多的是禾本科,其次是蔷薇科、菝葜科;从数量上看,禾本科植物所占比重最大,为23.14%。(2)各层次重要值:灌木层中毛冬青(Ilex pubescens)的重要值最大,为29.65;其次是粉背菝葜(Smilax hypoglauca)和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草本层中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的重要值最大,为52.49,占明显优势地位。(3)灌木层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明显高于草本层,但是Simpson优势度指数草本层大于灌木层。
- 朱万章
- 关键词:群落多样性巨尾桉人工林
- 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4年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评价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该文以17年生的巨尾桉纯林(PP)与巨尾桉/马占相思(固氮树种)混交林(MP)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分别测定0~10 cm和10~20 cm土层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WSA)、团聚体破坏率(PAD)和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等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1)与PP相比,MP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以土壤pH、有机碳(SOC)及全氮(TN)最为显著。(2)MP的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优于PP,差异主要体现在>2.00 mm和<0.25 mm粒径中,均以大团聚体(>0.25 mm)为主;相较于PP,MP的土壤团聚体机械稳定性仅在0~10 cm土层显著提高,但其团聚体水稳定性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均显著提高。(3)Mantel分析结果显示团聚体稳定性与TN相关性最强,通过RDA分析进一步说明TN是驱动其团聚体稳定性变异的最关键因子。综上认为,固氮树种马占相思对巨尾桉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南亚热带桉树人工林水土保持、养分管理及可持续经营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 张文李佳君向明珠黄海梅李昌航颜金柳高冠女苏小艳尤业明黄雪蔓
-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桉树人工林固氮树种
- 广西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估测及样地尺度效应研究
- 2023年
- 在广西高峰林场巨尾桉人工林内设置20个(30 m×30 m)方形大样地,每个方形样地中分成9个小样地(10 m×10 m),由4个小样地组成中样地(20 m×20 m),采用参数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探索林分平均高和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高、每公顷株树呈显著正相关。在构建巨尾桉人工林蓄积量的所有模型中,基于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构建的变参模型(R2=0.9973,RMSE=4.64 m^(3)/hm^(2))优于基于林分平均高和每公顷株数构建的随机森林模型(R2=0.9617,RMSE=18.53 m^(3)/hm^(2));2个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的3组测试样地的Pearson残差落主要在[-2,2]带状区域中,2个林分蓄积量模型可以在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不同面积尺度样地(100、400、900 m^(2))应用。基于林分密度和平均高的蓄积量模型与实测蓄积量的相关性较高(R2在0.9200~0.9973),反演误差值较好(RMSE在4.64~25.16 m^(3)/hm^(2));林分疏密度对林分蓄积量变动的解释能力好于每公顷株数;在100 m^(2)样地尺度上基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树、林分疏密度)和林分平均高拟合的林分蓄积量估测模型在400 m^(2)和900 m^(2)尺度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 张国飞岳彩荣李春干杜湘晏娅萍朱泊东陈湫丽
-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疏密度蓄积量
- 林分密度和起源对不同年龄序列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及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式,揭示林分密度和起源对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交互影响特征,为提高巨尾桉人工林培养质量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而每hm^(2)蓄积量增幅在造林后期有所提高,4 a时达到数量成熟;2)各林龄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减小,超过2 a时林分密度1050株/hm^(2)的总生长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林分密度,每hm^(2)蓄积量则在1800株/hm^(2)下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3)植苗林的生长和生产力显著高于萌芽林,1050和1650株/hm^(2)适合植苗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积累,1800株/hm^(2)适合萌芽林生长和生产量积累.低密度造林(1050株/hm^(2))有利于巨尾桉个体树高、胸径和材积积累,易于大径材培育;高密度造林(1800株/hm^(2))有利于获得最高的蓄积量,提高林分生产力.本地区巨尾桉人工林的最适轮伐年龄为4~6 a.
- 易冠明李万年唐希远罗华龙杨梅
-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林分密度轮伐期
- 不同年龄序列巨尾桉人工林生长的坡位效应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不同立地条件下巨尾桉人工林生长差异。[方法]对七坡林场上思分场不同坡位的巨尾桉人工林进行连年(1~5年)监测。[结果]坡位显著影响巨尾桉人工林生长进程,其生长状况下坡最优,中坡次之,上坡较差;随着年限增加,巨尾桉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逐渐降低,但蓄积生长量逐年增加;自第2年起,各坡位巨尾桉胸径、树高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出现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且随着年限增加,差异越加显著。[结论]在桉树人工林经营过程中,优先选择中、下坡进行造林,上坡林分应加大施肥量;桉树属于前期快速生长树种,应加强前期经营管理,确保质量和产量。
- 王杰李坤方能干刘秉兴杨梅
- 关键词:巨尾桉坡位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
- 巨尾桉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被引量:6
- 2022年
- 根据国内现行立木材积表编制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选择6~22 cm径阶巨尾桉人工林138株样木,按2 m(树高10 m以上)或1 m(树高10 m以下)区分段规范造材作为样木,以其中的103株样木作为建模样本,分别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6个一元材积回归方程和9个二元材积方程,应用SPSS软件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以Levenberg-Maquar迭代法对各方程进行拟合并求解各方程参数,以离差平方和、相关指数、总相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值、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预估精度和残差分布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建模样本可选择的一元材积回归方程以中岛广吉式(V=a_(0)d^(a_(1))a_(2)^(d))为最佳,相关指数(R^(2))为0.95881,总相对误差(RS)为0.15488%;二元材积方程以迈耶(1949)式(V=a_(0)+a_(1)d+a_(2)d^(2)+a_(3)dh+a_(4)d^(2)h)为最佳,相关指数(R^(2))为0.99022,总相对误差(RS)为0.9926%,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值(REAA)为7.97929%。以其余的35株样木作为检验样本,分别对中岛广吉式一元材积回归方程和迈耶(1949)式二元材积方程进行检验。中岛广吉式一元材积回归方程总相对误差(RS)为4.25673%,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F
- 韦文长高德祥刘世雄刘明奎
- 关键词:立木材积表巨尾桉人工林
- 巨尾桉人工林小径桉木常规干燥工艺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提高桉树人工林小径桉木的干燥效率和质量,在对桉木干燥加工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锯材的堆积方式和干燥基准进行分析,制定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干燥工艺,小径巨尾桉锯材从初含水率47.30%干燥至终含水率9.14%,共耗时178 h,平均干燥速率0.21%/h,比企业干燥工艺的干燥速率高出23.53%;干燥质量指标均满足GB/T 6491-2012对二级锯材的技术要求。该工艺可进行推广,有利于桉木锯材干燥生产的提质增效及节能减排。
- 陈桂丹陈松武刘晓玲林家纯罗玉芬蒙芳慧陈艳
- 关键词:木材干燥巨尾桉
- 巨尾桉人工林林木二元形高模型的研建
- 2022年
- 为研究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林木二元形高模型,利用编制双江县巨尾桉二元立木材积表的138株造材样木实测数据(随机划分编表样本103株,检验样本35株),使用SPSS 21.0软件非线性回归分析工具对8个常用的二元形高备选模型进行拟合,根据分析计算的相关指数(R2)、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偏差(MAD)、总相对误差(RS)、模型预估精度(P)等指标对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型FH=aHb Dc和FH=aHb/Dc的各项评价指标综合得分并列最高,基于国内外林学界在二元形高模型方面的应用传统,本研究选定FH=aHb/Dc作为巨尾桉人工林林木二元形高的编表模型,代入参数值的模型表达式为FH=0.633358 H^(1.356645)/D^(0.493597)。使用35株检验样本实测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90480,估计值的均方差(RMSE)为0.61151,平均绝对偏差(MAD)为0.50557,总相对误差(RS)为1.561%,预估精度(P)为98.52%;经残差检验,检验样本残差图以横轴为中轴线分布均匀;经进行F检验,计算得F值为0.96,小于F_(0.05)(1,33)的查表值4.14。生产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99035,估计值的均方差(RMSE)为3.37780,平均绝对偏差(MAD)为2.85151,总相对误差(RS)为1.836%,预估精度(P)为99.48%。编表样本和检验样本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模型FH=0.633358 H^(1.356645)/D^(0.493597)的拟合精度高、误差小,适合作为巨尾桉人工林林木的二元形高模型,以此为基础编制的二元形高表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 高德祥韦文长
-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林木
- 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二元形高模型的研建被引量:2
- 2022年
- 为研究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相关关系,建立巨尾桉林分二元形高模型,为巨尾桉人工林伐区设计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提供科学实用的林分形高表,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巨尾桉伐区小班的标准地每木检尺及造材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92个建模样本和31个检验样本。以标准地胸径实测值计算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断面积,以双江县巨尾桉胸径-树高数学模型导算单株木树高值并计算林分平均树高,以双江县巨尾桉二元材积模型计算单株木材积并计算每公顷蓄积,进而计算林分形高值。应用92个标准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形高值作为建模样本,选择有代表性的8个二元形高数学模型作为备选模型,使用SPSS21.0软件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各模型进行拟合评价,以拟合优度(R^(2))、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偏差(MAD)、总相对误差(RS)和预估精度(P)作为评价指标,8个备选模型的评价结果表明:建模样本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为FH=sH^(b)D^(c)和FH=sH^(b)/D^(c),经综合比较,选定模型FH=sH^(b)/D^(c)作为双江县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二元形高模型,代入参数值后的模型表达式为FH=4.555080H^(-0.479807)/D^(-0.749612)。使用31个检验样本进行适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总相对误差(RS)为-0.6%,在±5%的误差范围内;F检验的F统计量为2.12,小于F_(0.05)(1,29)的查表值4.18,通过F检验。各项评价指标及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模型适合作为双江县巨尾桉人工林林分二元形高模型,根据本模型导算的林分二元形高表可以在森林蓄积量调查生产实践中应用。
- 高德祥韦文长
-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林分
- 滇西南巨尾桉人工林木根径、胸径与树高模型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为研究巨尾桉人工林林木根径、胸径与树高数学模型,在滇西南的双江县选取138株(其中建模样本103株,检验样本35株)树干健全、通直圆满、无分杈的巨尾桉人工林样木,采集其根径与树高、胸径与树高成对数据。利用SPSS 21.0回归分析,分别建立线性方程、对数曲线、指数曲线和Logistic曲线等11个数学模型,以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均方差(RMSE)、平均绝对偏差(MAD)、相对误差(RS)、模型预估精度(P)、显著性(Sig)P值作为模型评价指标,对比11个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11个根径—树高模型显著性(Sig)P<0.001,其中有9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大于97%,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较好;11个胸径—树高模型显著性(Sig)P<0.001,其中9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大于97%,回归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也较好。通过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三次项曲线H=a_(0)+a_(1)DR+a_(2)DR^(2)+a_(3)DR^(3)是拟合效果最好的根径—树高数学模型,代入拟合参数后的根径—树高数学模型表达式为H=11.069901-0.729389DR+0.096782DR^(2)-0.001984DR^(3);线性方程H=a_(0)+a_(1)D是拟合效果最好的胸径—树高数学模型,代入拟合参数的胸径—树高数学模型表达式为H=4.818702+0.891217D。
- 高德祥韦文长
- 关键词:巨尾桉人工林根径胸径树高滇西南
相关作者
- 高德祥

- 作品数:16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研究主题:巨尾桉 巨尾桉人工林 根径 自然保护区 胸径
- 甘雪菲

- 作品数:16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石蜡 储热 相变储热 太阳能干燥 储热系统
- 高建民

- 作品数:243被引量:68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木材 木材干燥 太阳能 太阳能干燥 木质陶瓷
- 伊松林

- 作品数:323被引量:6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木材 木材干燥 干燥木材 太阳能 太阳能干燥
- 黄承标

- 作品数:149被引量:1,14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马尾松 土壤理化性质 桂西北 人工林 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