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篇“ 布氏菌素“的相关文章
布氏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在布氏菌病诊断中的意义
2010年
从发病机制看,布氏菌病是由布氏菌感染引起的由免疫机制参与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自布氏菌侵入机体的同时,其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即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大体系发生各种免疫反应,传染的过程就是免疫发生的过程。免疫学研究证明,布氏菌病存在着4型变态反应,
马建新孙成山
关键词:布氏菌病布氏菌素变态反应
纯化布氏菌素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5
1999年
用三氯醋酸和硫酸铵从布氏菌液中提取了纯化的布氏菌蛋白衍生物,对动物及布氏菌病病人、布氏菌隐性感染者、布氏菌苗免疫者、肺结核和其他病人及健康人群做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证明,该制品具有良好的皮肤变态反应原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国际相关标准品完全一致;其显著特点是安全性好,无副作用,非特异性反应也大大低于现行;同时提出了临床判定的阳性参考标准。
郝宗宇李恪梅张莉张爱梅吕家锐郭正印苏城邓文斌
纯化布氏菌素与旧布氏菌苗免疫人群的皮试动态分析
1999年
用纯化布氏菌素和旧布氏苗免疫人群按同体双臂法测定免疫后1、3、6、9、12月5个不同时间的动态阳性率及反应强度比较。结果表明免疫后3个月为阳转高峰,6个月开始下降,12个月为0。两种阳转率基本一致(P>0.05)无显著性差异,总符合率为84.0%,但纯化反应强度明显小于旧
李恪梅刘志臣赵恒云苏城黄建
关键词:布氏菌素免疫人群
纯化布氏菌素人体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应用纯化布氏菌素(P.B)对布病病人、苗接种者和健康人做皮肤变态反应,并以法国参考标准品和我国目前应用的做对照,对纯化布氏菌素进行了安全性观察和标化。结果表明,PB对人体安全,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最适用量为0.3μg/0.1ml/人;最佳观察时间为注射后48h;阳性反应判定标准为局部红肿浸润反应均径≥10mm。
王显军李恪梅史景禄苏城苏城冯开军冯开军黄建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纯化布氏菌素现场应用的标准化被引量:1
1998年
对纯化布氏菌素首次用同体双臂法在布病患者、免疫人群及流调人群中进行了现场标化及考核。确定了使用的适宜剂量单位为1.0U/0.1ml/人,观察时间为48h,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为局部红肿均径≥10mm。
李恪梅王显军赵恒云苏城冯开军林增良黄建
关键词:布氏菌素
新制纯化布氏菌素用于人体皮试的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在布病疫区采用我国新研制的纯化布氏菌素和老布氏菌素(粗制),用同体双臂法对353名易感者和90名用布病活苗免疫者作皮肤变态反应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纯化布氏菌素以0.3μg/0.1mL/人份·老以0.1mL/人份的用量,二者反应高峰均出现于48h,在感染和免疫人群中两种反应的符合率分别为98.6%和73.3%。纯化布氏菌素的纯度好,皮变反应强度均轻于老并无非特异性过敏反应出现。
赵恒云李恪梅李恪梅刘志臣黄建王秀芝潘铁厚王栋武孙广久岳大伟王殿良
关键词:皮试布鲁氏菌病疫苗
纯化布氏菌素布氏菌感染和免疫等各类人群皮试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
1998年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布氏菌病的暴发。用布氏菌素作皮肤试验是布氏菌病防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检查项目。现用的旧是本世纪初开始应用的一种粗制品,缺点甚多。为了提高制品质量,增强其安全性和特异性,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制了一种新的纯化布氏菌素(Purifited Brucellin),经卫生部药审中心批准已在疫区进行了现场使用观察。证实了其安全性好、特异性强、能定量。同时对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操作性做了标化和规定。为取代旧,付与临床应用,我们对人用剂量,观察时间及阳性反应的判定标准等都作了比较和最适选择。为了使这一新制品更好地服务于布氏菌病的防治工作,我们就其在不同类型人群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面与参考标准品和现用旧进行了比较观察,它将为本新制品在全国推广应用提供数据。
李恪梅苏城黄建赵恒云刘志臣潘铁厚王显军冯开军林增良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氏菌素免疫皮试敏感性特异性
新型布氏菌素的研制
1997年
目的:解决人用布氏菌素的非特异反应问题。方法:用三氯醋酸和硫酸铵从布氏菌液中制备了富含蛋白(95%以上)的布氏菌素。结果:经多次动物试验证明,该具有良好的变态反应原性,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参考标准品完全一致。结论: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制品为纯度高、质量好、易标化的新型布氏菌病诊断制剂。
郝宗宇李恪梅李恪梅黄建张爱梅黄建邓文斌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氏菌素
纯化布氏菌素的安全及毒副反应观察被引量:2
1997年
纯化布氏菌素(Purified Brucellin)为新制的一种细提取物,它的主要成份为热稳定性蛋白。对于布氏菌感染或曾接受过布氏菌苗免疫之机体,作皮试抗原时,可引起特异的皮肤变态反应。其稀释液中含有微量酚作为防腐剂,评价它的质量优劣,首要的是它对动物和人体能否产生毒副反应,重复使用,能否使机体致敏;出现过敏反应。为此,在向布病防治工作中推广这一新制品之前,必需对其安全和毒副作出评价,以确保今后本品在全国各疫区使用时,人体不会受到伤害。因此。
李恪梅王显军赵恒云林增良苏城黄建
关键词:布氏菌素纯化毒副反应
布氏菌素的发展和未来
1995年
布氏菌素的发展和未来黄建,李恪梅综述王国治审阅布氏菌抗原能引起致敏机体的变态反应。早在1913年为兽医工作者Mcfady-Can等所发现。到1922年Burnet首次以皮肤试验诊断人群布氏病(简称布病)。70多年来,有不少布病工作者,试制过各种类型的...
黄建李恪梅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相关作者

李恪梅
作品数:76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布氏菌 布鲁氏菌病 炭疽疫苗 噬菌体 布氏菌素
黄建
作品数:50被引量:10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研究主题:布氏菌 布鲁氏菌 卡介苗 布鲁氏菌病 布氏菌素
苏城
作品数:91被引量:19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疫苗 结核杆菌 结核
王显军
作品数:202被引量:1,718H指数:2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狂犬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鲁氏菌病
冯开军
作品数:42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布鲁氏菌病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病学 布氏菌病 恙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