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15篇“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章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原菌根除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胃部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鉴于此,结合国内外近几年研究报道,旨在综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消化性溃疡工作病原菌根除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合文献显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致病机制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黏膜屏障损害、免疫反应和遗传等有关。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中阳性率较高,其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户口、吸烟史、个人卫生等有关。CagA、VagA、尿激酶、黏附素是Hp感染常见致病菌,且多种致病菌的耐药性居高不下,部分菌株对克林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西医主要应用三联疗法、四联疗法及联合治疗方法来根除Hp感染消化性溃疡病原菌,中医治疗方法为中药汤剂、针灸及联合治疗,虽然其均能有效根除Hp感染,但优缺点各异,影响根除病原菌效果的因素良多,考虑和患者耐药性高、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对上述内容进行系统性综述能够帮助临床全面了解消化性溃疡,为Hp感染消化性溃疡病原菌根除方法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尹霞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病原菌影响因素幽门螺杆菌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记录患者相关血生化指标,采用13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采用ELISA法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表达水平的测定。出院后3个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记录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上消化道出血事件。结果180例研究对象中,Hp阴性78例(43.33%),Hp阳性102例(56.67%)。Hp阳性患者Hb水平低于Hp阴性患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患者VEGF、VCAM-1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CTRP9水平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IL-6、IL-8、TNF-α、C反应蛋白是预测患者Hp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p阳性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Hb、C反应蛋白是预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Hp感染发生率高,Hp阳性可促使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损伤;Hp感染会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 酉鹏华何晓敏陈海潮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C反应蛋白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 四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分析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随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病人过程中,将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联合使用的效果。方法 纳入80例消化内科收治的CAG伴随存在Hp病人进行分组,研究组40例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对照组40例仅仅实施西医药物四联疗法。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估数据、根除Hp情况、PGⅠ指标、GAS-17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IL-8指标、IL-6指标、TNF-α指标、hs-CRP指标、各项临床症状的评估分值、PGⅡ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CAG伴随存在Hp病人过程中,将西医药物四联疗法、胃复春中药制剂联合使用的效果理想。
- 吴炜彬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四联疗法胃复春
- 高剂量二联与含铋剂四联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初始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 2025年
- 探讨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治患者根除治疗中应用高剂量二联疗法和含铋剂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幽门螺杆菌初次检验阳性患者 , 通过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均为 100 例。高剂量二联组予以( 阿莫西林 + 雷贝拉唑 )含铋剂四联组予以( 阿莫西林 + 胶体果胶铋 + 雷贝拉唑 + 克拉霉素 )。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结果 高剂量二联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1.67%(88/96),含铋剂四联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 83.16%(79/95),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76>0.05)。与含铋剂四联组16.84%比较,高剂量二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22<0.05)。两组患者依从性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0.05),高剂量二联组92.71%(89/96)显著高于含铋剂四联组的80.00%(76/95)。结论 患者幽门螺杆菌初治患者应用高剂量二联疗法与含铋剂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相当,但高剂量二联疗法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值得在本区域内推广使用。
- 刘飞周品华范瑞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临床疗效
- 雷贝拉唑与伏诺拉生片应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比照观察
- 2025年
- 比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患者治疗中雷贝拉唑与伏诺拉生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300例患者,年龄35~65岁,均确诊Hp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数字表法,均分2组。雷贝组150例,予以雷贝拉唑四联疗法。伏诺组150例,予以伏诺拉生四联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结果 临床疗效中,伏诺组有效率更高(P<0.05)。不良反应中,两组发生率比较(P>0.05)。炎症因子中,伏诺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P<0.05)。免疫功能中,伏诺组治疗后CD3+、CD4+水平更高,CD8+水平更低(P<0.05)。胃肠激素中,伏诺组治疗后胃泌素、内皮素水平更低,胃动素水平更高(P<0.05)。结论 Hp感染合并酸性消化性疾病患者治疗中,伏诺拉生片的疗效优于雷贝拉唑,可更好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免疫功能,利于康复与预后,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建议首选。
- 拉扎提·马哈什张瑞张福生
- 关键词:HP感染雷贝拉唑
- 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排便习惯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根除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排便习惯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2023年6—12月收治的415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进行根除治疗,将患者分为A组(未进行根除治疗,n=200)与B组(进行根除治疗,n=215)。两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排便一般情况评分与临床症状评分,以及B组患者治疗前后排便一般情况评分与临床症状评分。结果B组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每次如厕时间评分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便费力、肛门坠胀感、排出困难和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便秘、腹泻、排便不尽感和腹胀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每次如厕时间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便秘、腹泻、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排出困难、腹痛和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可能有助于患者排便习惯的改善。
- 吕伟彦杨盛烨丁思元卢盛言刘旭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排便习惯
- 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袋,可降低检验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且适用于不能一次性吹满气体的患者,同时可快速确认袋体内气体是否充足。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袋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对称设置于袋体...
- 岳倩茹唐维红徐莎莎
- 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 2024年
- 幽门螺旋杆菌为一种可长期寄生于人体内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感染主要在儿童时期获得,大多数为无症状感染者,但长期感染科导致消化性溃疡疾病、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也是导致部分胃肠外疾病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若不及于儿童时期对Hp感染进行治疗,极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并且感染可持续至成人期。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生理特点、相关疾病、检测方法、治疗方面进行总结,以便为儿童Hp感染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王昕庄玲伶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儿童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眼病的相关性
- 2024年
-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鞭毛的革兰阴性菌,除造成胃肠道感染外,与其他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关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变等。近年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一些眼病也有不良影响,如睑缘炎、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刺激炎性介质的释放、刺激产生抗体和效应T细胞、分子模拟等机制参与相关眼病的发生和发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或许有助于治疗以上眼病。
- 苗慧杨一佺吕爱国范肃洁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眼病
- 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定植于胃和十二指肠,可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Hp相关的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Hp的根除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该菌的耐药性也大大提升,以往的研究方案逐渐显露出弊端,而中药治疗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中药优势,不断研究新的治疗方案对Hp的根除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主要对Hp的病理机制和治疗进展、中药治疗进行综述。
- 刘子熙侯林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中药治疗十二指肠地榆苍术
相关作者
- 刘晓兰

- 作品数:486被引量:1,537H指数:17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
- 研究主题:纤溶酶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粉 抗氧化活性 果胶酶
- 郑喜群

- 作品数:367被引量:1,275H指数:17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
- 研究主题:纤溶酶 玉米蛋白粉 玉米黄粉 玉米蛋白 玉米肽
- 陈良苗

- 作品数:61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
- 郭乐

- 作品数:73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检验学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旋杆菌 重组抗原 多表位 尿素酶 核心组件
- 卢学勉

- 作品数:70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患者 2型糖尿病 牙垫 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