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4 篇“ 弓形回波 “的相关文章
一次夜间β中尺度弓形 回波 形成机制机理研究 2023年 2017年9月24日夜间至25日凌晨,沿长江一线发生了一次夜间强对流过程。准东西向锋面雨带南侧垂直于锋面走向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线状逐渐演变为弓形 ,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短时强降水,并伴随7级雷暴大风。从环境场来看,夜间不存在有利的热力条件,预报难度较大。本研究利用观测和数值模拟对弓形 回波 的形成和演变机制机理进行分析,雷达观测显示初始阶段有一条东北—西南向的β中尺度线状对流带,在其西南侧不断有新生的对流单体合并进入对流主体,形成侧后向传播,之后在对流主体移动方向前侧(东南侧)又有新的对流单体生成,逐渐发展成西北—东南向的带状,并向东北方向移动,最终导致原β中尺度线状对流带演变并加强为弓形 回波 。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的对流系统演变过程与实况十分接近,利用涡度方程进行诊断分析显示涡度的倾侧项在侧后向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流发展初期,在倾侧项作用下回波 西南侧有新的对流单体生成并与主体回波 合并,随着回波 不断合并增强,辐散项的作用逐渐增大,主体回波 在西南侧的倾侧项和东北侧的辐散项共同作用下正涡度明显增大,且其垂直平流项将正涡度向上传播,有利于对流的垂直伸展。在主体回波 前侧,受水平平流项的作用不断有新的对流单体生成,但由于垂直伸展高度低,受低层风引导向东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对流单体排列呈西北—东南向且逐渐合并涡度增大,最终导致线状主体回波 演变为弓形 回波 。此次弓形 回波 的形成过程与经典模型存在显著差异,其弓形 后侧没有明显的后侧入流急流,而是具有明显的前侧近地层入流,主要受到了前侧暖区内对流系统发展影响。 孙敏 赵畅 吴君婧 孔晓宇关键词:弓形回波 冷涡背景下华北平原一次弓形 回波 致灾大风过程分析 被引量:4 2023年 为了提高对弓形 回波 致灾大风环境演变和致灾机理的认识,综合利用多源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20年6月25日华北平原夜间弓形 回波 的风暴环境演变特征及地面致灾大风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背景下,华北平原处于中层干冷气流与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叠加区域,因此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流风暴演变可归结为“超级单体-弓形 回波 -逗点回波 ”三个阶段,风暴环境逐渐从中等强度的对流有效位能和深层风垂直切变向弱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的风垂直切变演变;超级单体阶段,探空曲线呈“X”型分布,负浮力效应为地面大风的产生做主要贡献,动量下传和冷池密度流的作用为辅;弓形 回波 阶段,由于低层暖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出现较强逆温,850—500 hPa垂直温度直减率增大,负浮力、动量下传和冷池密度流作用均较前一阶段明显加强,导致地面13级致灾大风的形成;逗点回波 阶段,850—700 hPa的干层减弱,负浮力作用与超级单体阶段相当,动量下传和冷池密度流作用与弓形 回波 阶段相当,造成地面大风的形成。最后给出本次弓形 回波 环境演变和致灾机理的物理模型。 许长义 章丽娜 肖现 王彦关键词:弓形回波 浙北地区春季一次弓形 回波 造成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2023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 回波 、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 带的移出而结束。 宋刘明 田德宝 吴建青 张珊珊 葛非凡关键词:雷暴大风 高空急流 中尺度辐合线 克拉玛依一次罕见弓形 回波 大风的雷达回波 特征分析 2022年 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西傍依尔山脉,强大风是克拉玛依市的主要灾害之一。文章了分析2020年7月3日克拉玛依区域发生的一次罕见弓形 回波 造成短时强阵风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 特征。分析表明:前侧入流气流和后侧入流急流是造成克拉玛依区域此次强阵风的主要原因;弓形 回波 形态的弱反射率因子雷达回波 仍需高度警惕,出现楔形矛头时就具有灾害性大风的危害,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马晓慧 史昀 菅人乐 李文博 崔丽娜关键词:弓形回波 雷达资料同化对江西东北部一次弓形 回波 过程模拟的影响 2020年 利用雷达观测资料和FNL1°×1°再分析资料,采用中尺度WRF模式及其3DVar同化系统,探讨了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和反射率因子对2016年4月3日出现在江西景德镇的一次弓形 回波 过程模拟的改进效果及其影响途径。结果表明:1)只同化雷达径向速度或反射率因子均能改进模式对弓形 回波 的模拟效果,但同化雷达径向速度改进效果更好;同时同化两种资料改进效果最佳。2)雷达径向速度同化通过直接调整风场,进而引起水汽输送和水凝物凝结、凝华等微物理过程变化,对动力场和热力场都有一定调整;雷达反射率同化是首先将雷达反射率因子反演成雨水、雪和霰粒子混合比,能够调整水凝物场,但是当没有协调动力条件配合时,模式将不吸收这部分资料,对水汽场和动力场都没有明显改善;同时同化两种资料,能够综合调整动力场、热力场和水汽场,得到动力、热力和水汽协调的最优初始场。3)同化反射率资料只在积分初期模拟效果好,随着积分时间延长,ETS评分迅速降低;同化径向速度资料,积分初期效果不如同化反射率资料,但预报效果稳定;同时同化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模拟结果最好,在整个积分阶段ETS评分均为最高。 曹倩 雷桂莲关键词:雷达资料同化 WRF模式 弓形回波 一次弓形 回波 的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 运用地面气象观测、高空观测、雷达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12日夜间柳州雷达观测到的一次弓形 回波 过程的环流场和雷达回波 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沦:这次过程是在中高层有南支波动气流,低层有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环流背景下发生,主要由两个较强的雷暴单体组合演变形成,弓状回波 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反映明显.速度图上也出现“弓形 ”速度州波。 覃艳秋 赵龙捷 刘蕾关键词:大风 下击暴流 弓形回波 中气旋 一次弓形 回波 的天气过程分析 运用地面气象观测、高空观测、雷达观测资料,对2016年4月12日夜间柳州雷达观测到的一次弓形 回波 过程的环流场和雷达回波 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这次过程是在中高层有南支波动气流,低层有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的环流背景下发生,主要... 覃艳秋 赵龙捷 刘蕾关键词:雷暴大风 环流场 弓形回波 弓形 回波 造成的一次河北风雹过程分析2017年 2013年6月25日,河北省中南部县(市)遭受严重风雹灾害。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云图等对这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过程发生在高空急流、500 h Pa西北气流、低空冷涡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低空辐合有利于风雹产生;地面辐合线促使对流风暴发展,风雹沿辐合线移动,地面中尺度高压导致灾害性大风产生;反射率因子图上存在单体弓形 回波 、弓形 回波 复合体、前侧入流缺口、后侧入流缺口,径向速度图上存在中气旋及中层径向辐合。冰雹发生区域中低层切变达-4.6×10~3/s,CAPE值达1 627;沙氏指数为-2.73℃,K指数达27℃。冰雹及大风发生区域与假相当位温高值带位置吻合。EC对500 h Pa及700 h Pa高度和风场预报与实况较为一致,对20:00 850 h Pa风场辐合预报较差,且地面气压场上未预报出低压中心,与实况偏差较大。 张立霞 房荣 侯晓玮关键词:地面辐合线 中尺度高压 垂直风切变 一次由“弓形 回波 ”所引发的冰雹天气过程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黔东南州新一代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5年5月8日凌晨发生在贵州东北部区域的强冰雹"弓形 回波 "雷达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因子维持强度较大值及较长的持续时间是此次冰雹过程较为明显的特征,回波 前沿飑线回波 带的回波 强度梯度较大,弓形 结构保持时间较长;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两侧正负速度对差值的变化、零速度线的旋转、以及逆风区的出现都是强对流天气过程最常见的特性;RCS上,出现了典型的有界弱回波 区和强回波 悬垂,强回波 伸展高度超过了当天-20℃高度层;VCS上,倾斜上升气流与中层下沉气流在风暴低层形成径向辐合区;垂直液态水含量的跳变与降雹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降雹时,其VIL值维持较大数值。 方标 张逸 茅海祥 安承德 严小冬关键词:冰雹 弓形回波 有界弱回波区 中气旋 源于飑线前期和强降雨带后期的弓形 回波 雷达产品特征及预警 被引量:13 2015年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环境物理量和地面中尺度站监测实况,对4次弓形 回波 的形成与特征及所致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其中这4次弓形 回波 包含2次产生于飑线发展的前期,2次产生于强降雨带减弱阶段。结果表明,源于飑线发展前期的弓形 回波 所致大风明显大于源于强降雨带减弱阶段的弓形 回波 所致大风,前者可致10级甚至以上大风,后者可致9级大风。风暴后部中低层径向速度"异动"现象,即径向速度绝对值迅速增大,预示着风暴后部倾斜下沉气流迅速加强,导致低层反射率因子上出现明显后部入流缺口,从而产生弓形 回波 。飑线发展前期阶段,其后部中层出现绝对值≥27 m·s^(-1)的径向速度时,比弓形 回波 形成时问提前18~30 min;强雨带减弱阶段,其后部中低层出现绝对值≥25 m·s^(-1)的径向速度时,比弓形 回波 形成时间提前6~12 min。 刁秀广 孟宪贵 万明波 张骞 李静关键词:弓形回波
相关作者
俞小鼎 作品数:165 被引量:3,786 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龙卷 中气旋 强对流 雷暴 强对流天气 董春卿 作品数:68 被引量:211 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暴雨过程 暴雨 夏季降水 积层混合云 王秀明 作品数:62 被引量:1,250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雷暴 强对流 雷暴大风 短时强降水 下击暴流 胡玲 作品数:25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气象台 研究主题:人工增雨 增雨 弓形回波 龙卷 下击暴流 郭媛媛 作品数:61 被引量:142 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省气象台 研究主题:夏季降水 数值模拟 积层混合云 气候特征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