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96篇“ 形而下“的相关文章
山水何以可游?——论山水画中的形而下之道及其超越性被引量:2
2024年
山水画之所以“可居”“可游”,因其有道,山水之道既体现为形而上的哲思,也呈现为画面上的逶迤细路。它并非某种凸显于画面有形体、有细节的视觉对象,却常呈现为被山水树石等物装裱的虚空。五代北宋时期的全景山水和我们的身体图式相契合,为观者“步入”山水画之中开了方便之门,也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知觉方式。画面路径多开始于画幅下端并向上方横斜蜿蜒,在观者的知觉中被解读为向画面深处延展,散点透视则营造了一个动态知觉过程,使得“游观”成为可能。山水画中的路形态多样,但其在视觉上多显现为深远山水意境中的“细路”。“三远”图式即意味着画面上的道路,需要被呈现为“窄”和“细”的形态,否则便无法凸显咫尺万里之势,与“细路”相对应的是“独往”,呼应着中国传统哲学与诗学中的“独往”,从而获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越。
沈亚丹
关键词:空间知觉
山水何以可游--论山水画中的形而下之道及其超越性
2024年
本文立足于山水画中的形而下之道,阐释其在诸多图像语汇中的特殊性及超越性。一、山水空间中的形而下之道,可居可游是山水审美空间的至高境界:“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郭思)山水画须有路径,这一点似乎是约定俗成并不言而喻的。从五代荆关、董巨,再到北宋郭熙、王希孟,南宋马远、夏圭,乃至于元明清山水画,画面上大多有路,且路的延伸转折对画面空间的建构至关重要。画幅中的屋舍亭榭必有路可循,必可居可游,这也暗示了路的存在。
沈亚丹
关键词:山水画夏圭画面空间山水审美约定俗成
符号学理论“旅行”与“形而下学”的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符号学理论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锐利的反思锋芒,既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又具备方法论的可操作性;既强调形式立场,又超越了形式研究的局限,是整个当代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基础。通过对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归纳出四个重要的思想来源:一是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符号学”,二是以皮尔斯为代表的“三元模式”符号学,三是以卡西尔为代表的“符号形式哲学”,四是以巴赫金为代表的“文化符号理论”。这些代表性的符号学理论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解释譬如敦煌艺术符号、民间视觉符号、当代互联网符号等具有中国意味的研究对象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试图以“中国方式”重新阐释符号学理论,这种阐释旨在符号学理论的本土化,使符号学理论成为解释“中国问题”更有力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武器。
刘丽莎
关键词:语言符号学文化符号学符号哲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新释——兼论《系辞》的宇宙论被引量:1
2023年
历代学者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解读都存在问题。在《系辞》原文中,这两句话冠以“是故”,表明是对前面“乾坤其易之缊邪”一段的进一步推论和说明。《系辞》中的“易”有《易》之书、易道和宇宙本原三种用法,而“缊”于、“立乎”乾坤的“易”为本原易存在于乾坤的形式,可称为次生易,亦即易道。“形”义为形成,“而”犹“其”也,“上”“下”分别指抽象、超验的方面和具体、经验的方面。据此,这两句话正确的句读方式应该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意是乾坤形成,其抽象、超验的方面叫做“道”;乾坤形成,其具体、经验的方面叫做“器”。前者指存在于乾坤的次生易,即易道;后者为乾坤的物质存在形态。因而,将“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是一场基于误读的误会。
郭沂
关键词:《系辞》形而上形而下
朱熹鬼神思想研究:形而上与形而下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其人的鬼神思想是儒家鬼神思想的滥觞。但相较之于鬼神,孔子更加关注于人事。孔子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及“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孔子对鬼神的基本态度是“敬而远之”。虽然孔子“不语怪力乱神”,...
胡东兴
关键词:鬼神祭祀
音乐意义的形而下体现并及听本体的可靠性研究
本书以音乐意义的形而下体现为基础,依次展开涉及音乐本体问题、聆听方式问题、音响结构力问题与听感官事实问题的研究,用碎片缝合、裂隙弥合与论域复合式的表述,依托方法论之道,尝试在形而下的听行为与形而上的听本体之间构建能以通达...
郭一涟
李格尔对尼采“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的形而下的注释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尝试从尼采“权力意志”的角度释读李格尔的艺术思想,指出李格尔的艺术史工作是从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其思考的核心是对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的回应。因此,李格尔找到了同样关注这一问题的尼采,并以尼采的生命哲学为基础,构建自身的艺术冲动与艺术意志。
冯鹤天驰何桂彦
关键词:权力意志艺术意志历史语法
形而下之道:古代中国边疆研究的方法论刍论被引量:1
2022年
对于中国边疆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构建与研究范式,中国边疆研究者应以中国学者的人文关怀为核心,秉持哲学思辨的态度与科学实证的研究精神,确立中国边疆研究者的中国边疆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在中国边疆研究者的自我理论体系视阈下,凿空中国边疆演进历程、特点与规律,呈现出中国边疆研究者的古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学科领地与疆界。
高福顺
关键词:中国边疆学自我认知研究范式
论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形而下之道 下
刘文秀
论中国古代哲学形而上形而下之道 上
刘文秀

相关作者

李宪伦
作品数:85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哲学 用语
王迅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叙事 形而下 形而上 阳光 鬼子
李蜀人
作品数:36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西方哲学 认识论 形而上学 道德 形而上
朱其东
作品数:21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办学特色 地方工科院校 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上
黄玉顺
作品数:265被引量:1,018H指数:2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研究主题:儒学 生活儒学 儒家 孔子 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