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3篇“ 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文章
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
2025年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即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前列腺素E1组。后两组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的体内模型,前列腺素E1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15 min内立即尾静脉注射脂质前列腺素E110μg/kg。分别在损伤后2,24 h测定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脊髓血管直径和面积、脊髓含水量、血管功能调节因子(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A2、前列环素、内皮素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2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脊髓损伤后24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血管面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但是脊髓组织内皮素1质量浓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④前列腺素E1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
王荣荣黄玉珊李湘淼白金柱
关键词:脊髓损伤前列腺素E1微循环障碍
低负荷血流限制和高强度抗阻运动对男性运动青年大腿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2025年
背景:微循环作为人体物质能量代谢交换的唯一场所,与人体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抗阻运动是提高微循环功能的有效方式,但也有研究指出血流限制训练也能提高微循环功能,且具有负荷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目的:比较6周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高强度抗阻运动对运动型男性青年大腿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并从血管内皮功能角度探讨运动改善微循环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湖北民族大学60名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高强度抗阻运动组和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每组20人。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进行6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运动强度为30%1RM)的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高强度抗阻运动组进行6周(每周3次、每次90 min、运动强度为70%1RM强度)的抗阻训练;对照组该时间段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训练。分别在干预开始的前1 d以及6周干预结束后次日的晨起空腹状态下对3组受试者血管血流灌注量、经皮氧分压、肌氧饱和度、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大腿围、肌力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干预后,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和高强度抗阻运动组的血管血流灌注量加热值、血细胞移动速度加热值与对照组及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血管血流灌注量加热值、血细胞移动速度加热值与高强度抗阻运动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经皮氧分压和肌氧饱和度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运动干预后,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和高强度抗阻运动组一氧化氮、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对照组及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③运动干预后,低负荷血流限制运动组和高强度抗阻运动组大腿围和大腿肌肉力量与运动干预前相比有显著
彭永胡江平朱欢
关键词:微循环功能经皮氧分压内皮素1
女性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诊疗进展
2024年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潜在机制,其在有缺血症状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有关。通过提高对CMD生理和病理机制的认识,可运用无创冠状动脉功能测试或侵入性冠状动脉功能测试识别相应患者并进行干预,现有的治疗措施主要改善症状和心肌血流。未来通过对该疾病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策略,从而为女性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郭俊林文俊杰顾永林张立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一种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识别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受试者的心肌多模态影像图片,利用ssformer分割模型对心肌多模态影像图片进行分割,得到分割后的心肌节段;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分类模型,对分割后的心肌节段进行...
穆玉明陈杰王国栋李世昱
化学损伤法建立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大鼠模型及评价
2024年
目的对比不同月桂酸钠注射剂量对建立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大鼠模型的差异,建立稳定的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模型方法。方法取50只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月桂酸钠1组(SL-1,1 mg/mL)、月桂酸钠2组(SL-2,2 mg/mL)和月桂酸钠3组(SL-3,4 mg/mL)。心尖注射相应剂量的月桂酸钠溶液或生理盐水后缝合。正常饲养21 d后,检测心功能、内皮功能、氧化应激与炎症相关指标,染色观察心脏组织与病理变化,心脏铸型观察血管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L-1组LVFS水平有所下降,血清MDA与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SL-2组与SL-3组LVEF与LVFS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MDA、TNF-α、IL-6、IL-1β水平上升情况明显,且ET-1与NO水平显著异常(P<0.05或P<0.01)。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与特殊染色结果显示,随剂量加大,各造模组心肌损伤与炎症水平情况加重,心肌缺血部位位置明显增多,且血管内红色血栓数量逐渐增多,血管堵塞情况明显,冠状动脉大血管形态结构无明显病变。心脏腐蚀铸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CMD模型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与扭曲。结论3种月桂酸钠注射剂量均对模型大鼠造成损伤,但1mg/mL剂量损伤情况较轻,对于心功能与内皮功能障碍形成能力不足,2 mg/mL剂量与4 mg/mL剂量均对大鼠模型造成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的升高心功能损伤与内皮功能障碍情况加剧,血栓数目增多,血管结构有明显损伤。认为较高剂量的月桂酸钠注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CMD大鼠模型。
黄日康张明倩高佳慧张丽媛黄芷珊成璐梁五林张硕峰贾占红
关键词:造模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国内针对危重症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中老年疾病,患者发病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可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异常。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的发生是导致PCI术中及术后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并发症之一。因此对于术后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研究十分重要。 。
余逸舟王仲华
关键词:微循环功能障碍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及初步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间,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且应用压力/温度导丝法测量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的25例患者。以IMR≥25 U定义为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根据是否合并CMD将患者分CMD组(n=15)和非CMD组(n=10),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58.4±13.3)岁,男性18例,平均体重指数(26.7±3.6)kg/m~2。所有患者均检测成功,无检测相关并发症,平均IMR为(30.5±15.3)U。共有15例患者合并CMD。CMD组和非CMD组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用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MD组患者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显著大于非CMD组[(20.2±2.8)mm vs.(16.9±2.3)mm,P=0.005],两组在其他超声心动图参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IMR<50 U的22例患者中,左心室壁最厚处厚度与IMR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23,P=0.049)。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和血流储备分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CMD严重程度与左心室壁厚度呈正相关。
许浩博朱法胜杨伟宪袁建松王娟王天杰刘一陆王勇田涛乔树宾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前壁心梗患者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微循环障碍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行PCI治疗后使用caIMR评估微循环功能的前壁心梗患者130例,其中微循环阻力异常组52例,微循环阻力正常组78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归分析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微循环阻力异常组的对比剂用量、发病-手术时间、Gensini总分和LAD Gensini评分分别为(121.92±31.37)mL、(10.51±5.12)min、(97.91±31.77)分和(69.36±13.15)分,均高于微循环阻力正常组的(109.03±28.2)mL、(4.94±2.94)min、(81.05±35.22)分和(54.45±23.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建立了涵盖介入策略的预测模型,其准确性较常规模型更高,AUC为0.91比0.87,能较好预测心梗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的风险。结论建立前壁心梗微循环障碍模型可以较好地区分心梗后微循环障碍的高危人群。
张宇杰王迪叶添宝刘亮金贤沈成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微循环功能障碍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微循环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对肥厚型心肌病有无合并微循环功能障碍两组之间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或住院部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
吴楚文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功能障碍预后分析
内皮细胞介导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在HFpEF中作用研究进展
2024年
心力衰竭(HF)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影响全球超过6000万患者,由于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负担的增加,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负担增加[1]。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HF的最常见类型,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多为女性,心血管和非心血管合并证的患病率高[2]。HFpEF患者有典型的HF症状和体征,即呼吸困难,活动耐量降低、活动后恢复时间延长,疲劳、乏力及身体低垂部位水肿[3]。
沈祥丽于莉莉周阳王莉宗永华陈玉善
关键词:内皮细胞心肌肥大心脏纤维化

相关作者

田伏洲
作品数:578被引量:2,682H指数:2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肝胆管结石 再灌注损伤 胆道镜
汤礼军
作品数:387被引量:1,513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胆道镜 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再灌注损伤 肝胆管结石
汪涛
作品数:198被引量:802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胆道镜 超声引导 恶性梗阻性黄疸 穿刺引流 胰周脓肿
石力
作品数:125被引量:596H指数:1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胰腺炎 胆道镜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术前减黄 恶性梗阻性黄疸
黎冬喧
作品数:15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肝脏 微循环功能 肝糖原 肝部分切除 糖原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