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72篇“ 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相关文章
- 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垫片置入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垫片置入装置,包括前套管、后套管、指旋套、内鞘杆、驱轮,前套管与后套管结构相同均为同径的圆管状,指旋套设置在前套管与后套管之间并转动连接二者,内鞘杆设于前套管和后套管内部,并且长度大于前...
- 朱伟杰
- 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材领域,提供一种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床架以及位于床架上方的用于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体位固定装置包括位于床架上方的支撑床板,以...
- 郭华胡国文吴雷肖烽吕世刚李同
- 三叉神经痛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手术策略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个体化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策略及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例TN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27例;发病年龄为(58.3 ± 9.0)岁。根据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患者术前疼痛分级及手术疗效。其中术前BNI Ⅳ级27例,Ⅴ级19例。46例患者手术均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结合术中血管情况采取显微镜手术完成10例,内镜完成手术12例,内镜和显微镜双镜联合24例。探明责任血管后,予以涤纶垫棉减压。术后通过电话或者门诊跟踪随访患者。结果:46例TN MVD患者,43例(93.5%)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6.5%)术后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Ⅱ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减退,2例出现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Ⅱ级1例、Ⅲ级1例),8例出现颅内积气,4例出现术后发热,2例皮下积液。经过治疗,颅内积气、发热均治愈,皮下积液1例消失,1例持续存在。46例患者随访中位时间为16.2(1~33)个月,3例术后BNI Ⅱ级患者2例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复发加重(BNI分级Ⅳ级)。结论:责任血管的复杂程度是制定TN MVD策略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结合术中具体血管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TN治疗值得借鉴的手术策略。
- 洪文明陈东辉张芳汪惊涛王斌王斌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探析
- 2024年
- 探析影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本院中选入接受MVD治疗的69例PTN患者进行研究,年限为2021年4月-2024年4月。对PTN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借此分析影响PTN患者MVD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经MVD治疗,治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50例、13例、6例,分别占比72.46%、18.84%、8.70%。(2)以术后疗效为分组标准,50例患者治疗痊愈,可归为痊愈组,19例患者治疗好转或无效,可归为未痊愈组。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在病程、压迫程度、减压程度上存有显著差异,P<0.05。2组在性别、年龄、疼痛部位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2)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压迫程度、减压程度是影响PTN患者MVD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N治疗中,MVD可获较好疗效,利于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实际治疗中,PTN患者的病程、压迫与减压程度均会对MVD疗效产生较大影响,需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 王子健沈博伟马浩
- 关键词:疗效影响因素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显微血管减压(MVD)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采用MVD术治疗的178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risman的疗效判断标准评估患者的手术疗效。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不同神经血管特征患者手术疗效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均随访2年左右,末次随访时疗效良好164例(92.13%),包括治愈130例、显效28例、好转6例;疗效不良14例(7.87%),包括无效10例、复发4例。不同性别、年龄、疼痛侧别、病程、疼痛范围患者手术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三叉神经和血管接触程度、垫隔后三叉神经和血管的距离、垫隔后三叉神经弯曲程度患者手术疗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叉神经和血管接触程度(OR=0.233,95%CI:0.080~0.675,P=0.007)、垫隔后三叉神经和血管的距离(OR=6.991,95%CI:3.261~14.984,P<0.001)、垫隔后三叉神经弯曲程度(OR=0.351,95%CI:0.158~0.776,P=0.010)是患者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三叉神经和血管接触程度较轻、术中垫隔后三叉神经和血管的距离大于1倍三叉神经中段宽度(WTN)、垫隔后三叉神经弯曲成弧形的弦高小于1/2 WTN的患者MVD手术疗效较好。
- 黄润鑫姚麒沈剑虹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影响因素
- 关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复杂类型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体会
- 目的通过对少数由于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所致复杂类型三叉神经痛病例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一些特殊处理,包括对异常迂曲延长的椎基底动脉的全程充分减压、直接责...
- 张海涛蒋成昊徐蛟天赵长义焦永成张志文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 面肌痉挛患者显微镜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护理实践与效果评价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评价面肌痉挛患者接受显微镜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的护理实践与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94例面肌痉挛患者,均采用显微镜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将这一群体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7例。所有受试者在治疗前后接受PSQI(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睡眠质量指标测评,以评估护理实践的效果。结果 通过对所掌握的信息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在进行护理工作之前,两个小组内病人的一些重点指标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工作之后,研究组内所有的病人的各项重点指标数据相对于参照组内病人各项数据表现的更为优秀。结论 ,将显微镜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引用到面肌痉挛病人的护理工作之中,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病人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品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李海荣侯晓辉王立江靳晓倩
- 关键词:面肌痉挛护理实践
- 双镜联合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附159例报道)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组男54例,女105例。年龄27~82岁,平均59.25岁。病程1~10年,平均3.12年;其中三叉神经痛94例,面肌痉挛62例,舌咽神经痛2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CT、MRI和CTA/MRA检查,并行MRI-3D-TOF检查。术中在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结合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通过门诊随访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发现颅神经根部有明显的压迫血管,术后出现听力下降3例,迟发性面瘫2例,一过性头晕耳鸣2例,脑脊液耳漏1例。术后随访3个月~9年(平均4.6年)发现三叉神经痛患者94例中87例疼痛症状消失,手术有效率为92.55%;面肌痉挛62例中56例痉挛停止或显著减轻,手术有效率为90.32%;舌咽神经痛2例术后疼痛症状均消失;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术后疼痛及痉挛也均消失。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术方法,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有利于术中识别责任血管并进行充分减压,这样既提高了手术疗效,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积极稳妥推广。
- 王焕明胡飞熊玉波陈俊杨崇阳涂圣旭李宇段佩
- 关键词:神经内镜显微镜微血管减压颅神经疾病
- 责任血管差异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 李静
- 不同面部肌肉异常肌反应联合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中不同面部肌肉异常肌反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在手术中的变化以及联合监测在评估近期疗效...
- 康崟
- 关键词:面肌痉挛
相关作者
- 赵卫国

- 作品数:343被引量:1,456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脑缺血 面肌痉挛 局灶脑缺血 脑水肿 微血管减压术
- 朱宏伟

- 作品数:164被引量:6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 手术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
- 濮春华

- 作品数:51被引量:31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手术
- 倪红斌

- 作品数:191被引量:58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 梁维邦

- 作品数:207被引量:70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研究主题: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减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