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24篇“ 心跳呼吸骤停“的相关文章
- 心跳呼吸骤停病人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分析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样本均由研究者医院急诊科提供,共计2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间为2022年3月~2024年2月。依照是否成功复苏分为对照组(未成功复苏,19例)、观察组(成功复苏,9例),分析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观察组复苏开始时间、持续胸外按压启动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短于对照组,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复苏实施地点为医院的占比、电击除颤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率、持续不间断胸外按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有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中,复苏开始时间、肾上腺素使用剂量、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电击除颤、人工气道快速建立、胸外按压持续性是影响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的因素较多,临床需予以重视,做好针对性处理措施,并尽早开展规范的复苏。
- 李廷刚翟世波万子婷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影响因素
- 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价值探讨
- 2024年
- 心跳呼吸暂停风险极大,引入全程优化护理,探究其应用优势。方法 纳入2021.01-2023.11治疗的60例心跳暂停患者作为临床资料,由抽签分组,对比组纳入30例,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纳入30例,应用全程优化护理,对比两者差异。结果 试验组的满意度更高,其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其心肺复苏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静脉给药时间、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呼吸机启用时间均更短、抢救时间(P<0.05);其心律恢复用时、自主循环恢复用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更短(P<0.05);其干预2w、4w后的生理自理能力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以缩短恢复时间和改善抢救指标,还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不良护理事件,获取相对良好预后,得到较高的满意度评价。
- 包琳琳苏思铭余桠
- 关键词:急诊生命体征抢救时间
- 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筛选eICU-CRD数据库(2014―2015年)和MIMIC-Ⅳ数据库(2008―2019年)诊断心跳呼吸骤停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30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LBI评分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成4组,比较各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合并症及临床结局等的差异,住院死亡风险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条样条(RCS)曲线分析ALBI评分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钠,肌酐,阴离子间隙,动脉血二氧化碳,酸碱度,心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平均动脉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肝病比例及住院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与低ALBI评分组相比,其余各组患者的住院死亡风险增大,且随着评分增高而增大(趋势性P<0.05)。RCS曲线显示ALBI评分与住院死亡风险整体呈现线性趋势(P>0.05)。结论ALBI评分升高是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更加重视,并尽早干预。
- 胡杰宗丹谢波姬晓伟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住院死亡
- ICU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同时对患者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分析
- 2024年
- 研究亚低温治疗配合精细化护理干预在ICU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01-2023.01三年中ICU入住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9例,均进行亚低温治疗。然后按照盲选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精细化护理干预,最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后2周、4周、8周的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护理前(P<0.05);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精细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行亚低温治疗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服务,可以帮助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 沙莎
- 关键词:ICU心跳呼吸骤停亚低温治疗
-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撤机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CPA)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机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20年5月—2023年8月收治的189例CP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验证组(n=57)及建模组(n=132)。根据建模组CPA患者ECMO撤机28 d内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49,生存)和预后不良组(n=83,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CPA患者ECMO撤机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使用R4.3.1软件中rms程序包构建预测CPA患者ECMO撤机后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DCA)曲线对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区分度、一致性、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预后不良组CPA至ECMO治疗时间、血乳酸水平、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的患者占比长于或高于预后良好组,住院时间短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A至ECMO的治疗时间长、血乳酸高以及联合CRRT为CPA患者ECMO撤机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住院时间长为保护因素(P<0.05)。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和0.896,H-L拟合度检验中,建模组χ^(2)=9.511,P=0.301,验证组χ^(2)=8.105,P=0.423。列线图模型预测的高风险阈值为0.05~0.72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结论CPA至ECMO治疗时间长、血乳酸高、联合CRRT、住院时间短是CPA患者ECMO撤机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这4个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冯路坤石岩李丹许艳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体外膜肺氧合预后
- 系统护理干预在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的应用
- 2023年
- 探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选在我院接受抢救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52.00%、20.00%,P<0.05。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00%、72.00%,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应用。
- 张阳
-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急诊心跳呼吸骤停
-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急诊护理与生存率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研究心跳呼吸骤停病患接受急诊护理对提高生存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病患,时间纳入段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借助计算机随机分组抽样,实验组执行急诊护理操作,纳入33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操作,纳入33例,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在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中,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对比二者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差异对比P<0.05;(2)在生存与死亡统计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的生存率记录值、死亡率记录值更低,差异对比P<0.05;(3)在体征恢复方面,实验组与参照组相互比较,前者的体征恢复情况显示良好,差异对比P<0.05。结论 对心跳呼吸骤停病患施以急诊护理服务,能够提高生存率,强化临床急救效果,使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 郭小娟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生存率
- 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急诊科用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兴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院前、院内急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抢救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抢救,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徒手心肺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有效率、心肺复苏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复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心肺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后,试验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成功后,试验组的复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采用徒手心肺复苏联合心肺复苏机可有效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有效率,提升心肺复苏质量,减少复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李春刘香玲唐姣媛吕柳蒋丽萍
- 关键词: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徒手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机
- 心跳呼吸骤停病患亚低温治疗中精细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
- 2023年
- 分析精细化护理在心跳呼吸骤停病患亚低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在ICU中接受亚低温治疗的心跳呼吸骤停60例病患,定其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病患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n=30),另一组为对比组(n=30),对比组给予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方式,而治疗组给予病患进行精细化护理方式,将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治疗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比对比组更低,在护理后以Barthel指数比对比组更高,治疗组的抢救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治疗组中病患生命体征的恢复时间明显比对比组更短。结论 将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在心跳呼吸骤停亚低温治疗当中,效果显著。
- 马蕾
-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亚低温治疗精细化护理
- 院前急救中应用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急诊科收治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62例病例资料,根据该院急诊科120到达现场并实施院前急救的不同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分组,分为球囊组(实施球囊面罩辅助呼吸31例)、气管插管组(实施气管插管辅助呼吸31例)。评估院前急救抢救效果、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球囊组一次性人工通气建立成功率(100%)比气管插管组(64.62%)高,且建立人工通气时长、心肺复苏成功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且两组复苏5 min后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成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比较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球囊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而言,球囊面罩用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可提高一次性人工通气成功率,并缩短人工气道建立时间、心肺复苏成功时间以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可优先选择。
- 陈建根史云桃
-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院前急救抢救效果抢救成功率
相关作者
- 祝益民

- 作品数:582被引量:3,266H指数:24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脓毒症 患儿 重症患儿 危重患儿
- 曾健生

- 作品数:93被引量:5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感染性休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心跳呼吸骤停
- 李丹凤

- 作品数:17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救援队 生命 心跳呼吸骤停 护理 紧急事件
- 赵祥文

- 作品数:96被引量:7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小儿 危重症 危重病 休克
- 钱素云

- 作品数:795被引量:3,668H指数:2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PICU 脓毒症 PEDIATRIC 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