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3篇“ 急性弥漫性“的相关文章
- 奥曲肽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分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利用奥曲肽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88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对照组利用传统方案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胃功能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低,治疗后观察组胃液量、疼痛评分更低,治疗后观察组内毒素、胃动素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对其治疗造成一定的阻碍。通过奥曲肽治疗的效果更高,能够明确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值得关注。
- 王文露
- 关键词: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奥曲肽兰索拉唑胃肠道功能
- 有创颅内压联合经颅多普勒监测对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观察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病例60例,并分组、建立档案。于2021年2月到2022年8月实施本项研究。参照组(30例):常规治疗,未行颅内压监测。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研究效果。结果 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更高[96.67%(29/30),同参照组的86.67%(23/30)比较](p<0.05)。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治疗12个月后的GOS评分、BI评分均更高[(4.49±0.45)分、(75.69±8.03)分,同参照组的(3.15±0.25)分、(59.67±6.15)分比较](p<0.05)。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治疗12个月后的MMSE评分更高[(21.69±2.45)分,分别同参照组的(19.11±2.03)分比较](p<0.05)。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33%(1/30),同参照组的23.33%(7/30)比较](p<0.05)。结论 将有创颅内压+经颅多普勒监测方案,用于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能够发挥更佳治疗效果。
- 吴秋涛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监测疗效
- 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脑外伤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ADBS,将发生PADBS的患者20例分成观察组,未发生PADBS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PADBS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误吸[优势比(OR):4.483,95%置信区间(CI):1.053~19.082,P<0.05]、低血压(OR:2.582,95%CI:2.277~76.736,P<0.05)、原发脑干损伤(OR:3.363,95%CI:4.599~181.335,P<0.05)、心跳骤停(OR:3.297,95%CI:3.657~199.738,P<0.05)、瞳孔变化(OR:3.078,95%CI:3.437~137.098,P<0.05)是影响PAD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DBS的救治原则就是发现及时,早期干预。一旦发生误吸、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心跳骤停、瞳孔变化等,给予早期积极救治,以降低PADBS发生率。
- 郭俊王荣闵飞华
- 关键词: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 2023年
- 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诊的320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在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护理前后的检查指标变化,分析护理结果,了解护理满意度。结果 临床治疗护理后,患者的检查指标明显好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正常值(3.1±0.2)s、>正常值(8.8±0.5)s、(2.44±0.57)g/L、(89±11)×109/L,均优于护理前的>正常值(15.2±0.3)s、>正常值(16.1±0.9)s、(1.31±0.45)g/L、(61±7)×109/L,组间差异显著(P<0.05);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98.13%。结论 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意义。
- 排日代·阿卜杜热伊木
- 关键词: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护理
- 颅脑外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相关因素与临床结局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结局,指导临床及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97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颅脑外伤后有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进行分组,其中57例存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另240例无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了解颅脑外伤后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3 h、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是颅脑外伤患者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高危因素(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伴有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受伤后至入院时间间隔≥3 h、青少年及儿童重型颅脑损伤等影响因素,诱发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风险增高,需要临床及时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 马国栋曹善洪肖尧
-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影响因素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作用机制
-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对大陷胸汤干预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实验研究揭示大陷胸汤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通过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ETC...
- 曾程
-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大陷胸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作用机制
- 2023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化学专业数据库、中医药百科全书(ETCM)数据库获取并筛选出大黄、芒硝、甘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主要疾病靶点。采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利用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通过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采用AutoDock Tools 1.5.6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核心活性成分为山柰酚、芦荟大黄素、白皮杉醇、甘遂素A等,核心靶点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α (PIK3R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 (AKT1)、雌激素受体(ESR1)、肿瘤蛋白P53 (TP53)等。大陷胸汤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性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其功能主要为参与炎症反应、细胞稳态调节及细胞的增殖调控,在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方面起重要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陷胸汤中的核心化合物山柰酚、芦荟大黄素、白皮杉醇等与主要靶点AKT1、ESR1、TP53的结合活性较强。结论:大陷胸汤可通过调节PIK3CA、PIK3R1、AKT1等靶点发挥治疗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功效,其作用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EGFR-TKI耐药性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
- 曾程刘同亭
- 关键词: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大陷胸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不明原因急性弥漫性脑梗死的影像特点及常见病因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急性弥漫性脑梗死的影像特点及常见病因。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期间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10例不明原因急性弥漫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临床疾病、影像学表现、实验室相关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10例患者中,胰腺癌2例,肺癌1例,外阴癌1例,泌尿系感染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附件脓肿伴脓毒血症1例,烫伤1例,不明原因凝血异常1例。急性弥漫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非分水岭、跨血管区域散发分布的急性小梗死灶,幕上大脑及幕下小脑、脑干均可发生,皮层下及深部白质均可受累。凝血功能指标显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结论:不明原因急性弥漫性脑梗死的可能病因是各种疾病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
- 王龙龙王警建李娜杨淑涵张明马洪鸽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常见病因
-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生机制与诊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3年
-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其短时间内可以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病情急且危重,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目前,PADBS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所涉及的学说包括急性脑血管扩张、脑水肿和颅内静脉循环障碍等。且PADBS尚缺少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CT等影像学检查,其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指征与时机仍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就PADBS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PADBS的救治提供一些新思路。
- 傅世龙鲜亮王守森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高压脑水肿弥漫性脑肿胀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的护理观察探讨
- 2023年
- 探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促进其预后改善的效果。方法 将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205例分成两组,起始治疗时间为2021年6月,截止治疗时间为2023年5月,在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两组均应用常规护理,同时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护理,观察指标包括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巴塞尔指数(B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恢复效果更好,体现为ICU住院时间更短,MMSE评分、BI评分、GCS评分更高(P<0.05)。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更高的恢复良好率及中度残疾率(P<0.05),重度残疾率、植物状态发生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具有明显更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结论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护理有助于促进其预后改善,改善患者身体素质与生活品质,还能够显著减少各种并发症。
- 陈兴梅刘荣华方郦瑶
- 关键词:并发症
相关作者
- 宋耀明

- 作品数:294被引量:5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冠心病患者 心绞痛患者 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 OX-LDL
- 张源萍

- 作品数:28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PCI术 心肌保护作用 磷酸肌酸 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瘤
- 黄岚

- 作品数:1,071被引量:2,540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损伤血管 冠心病患者
- 崔斌

- 作品数:118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 冠心病患者 损伤血管
- 赵晓辉

- 作品数:184被引量:3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研究主题:内皮祖细胞 卡维地洛 内皮细胞 雌二醇 小鼠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