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4篇“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文章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2000年
- 胡俊斌宋善俊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理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
- 2025年
- 报告1例成功救治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男,54岁,因发热2周,全身红斑伴瘙痒3 d就诊。患者1个月前曾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皮肤科检查:口唇糜烂、附着脓性分泌物,头面部、躯干、四肢多发红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红斑间可见正常皮岛,双手掌靶型红斑;肋缘下可见一长约35 cm手术疤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广泛坏死,表皮内坏死角质形成细胞周围见淋巴细胞卫星状浸润,表皮下裂隙形成,真皮浅层轻度淋巴细胞浸润。毛囊上皮灶状坏死,小汗腺周围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患者全身红斑变暗,病情好转后出院。随访4个月,患者皮疹无复发,未出现肝移植排斥反应。
- 蒋于阳汤露露陈海菊吕春盈熊宏迪吴易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肝移植药物性皮炎
- 吡咯并嘧啶化合物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用途
- 提供了一种吡咯并嘧啶化合物的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用途,具体涉及式I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用途。<IMG width='"247"/' orientation='"portr...
- 屠礼凡张喜全王训强于鼎李超逸
- 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2025年
-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1%,病死率高达85%。GVHD的发生是因供者T淋巴细胞对受者组织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和骨髓,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皮疹、发热、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组织行业内专家制订《肝移植术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对GVH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详细阐述,旨在规范与优化肝移植术后GVH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并提出诊断流程和治疗建议,以期改善肝移植术后GVHD受者预后。
-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吕国悦周俭徐骁杨扬朱志军
-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安全有效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脐带MSCs治疗的Ⅲ度以上aGVHD患者30例,描述患者一般情况及预后、MSCs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回输时间点对疗效的影响及回输前后患者血象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为70%,其中17例(56.67%)完全缓解,4例(13.33%)部分缓解,9例(30%)无效。患者使用MSCs期间均未出现输注相关不良反应。中位随访时间为165(27,1398)d,3年总体生存期为53.08%。发病2周内回输MSCs的疗效优于2周后回输(P<0.05)。回输MSCs 30 d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P均<0.05)。结论:脐带MSCs治疗移植后重度aGVHD是安全有效的。
- 张凌风韩奇洋张晓颖陈尚钧方玥琨杨秀秀黄巧林王娜张义成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疗效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新靶点
- 2025年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段,其疗效取决于预处理过程中对原发肿瘤的清除效果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然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是allo-HSCT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目前的临床前研究重点在于探索如何在减少aGVHD的同时保留足够的GVL效应以提高移植疗效。对此,我们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临床前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a GVHD中关于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调控及其具体分子机制,分析了临床前研究中aGVHD的最新治疗策略,以期开发更多的治疗靶点与方案。
- 段昊良茹煜华陈佳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抗原提呈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
- 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小鼠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机制
- 2025年
- 背景: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如何通过应用中药改善肠道炎症、调节自噬以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当下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探讨黄芩汤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机制。方法:CB6F1小鼠经总剂量8 Gy的60Co X射线照射后通过尾静脉输入Balb/c H-2d小鼠的单个核细胞悬液(骨髓+脾)制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黄芩汤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黄芩汤或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14 d,进行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并记录生存时间,取小肠组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行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使用16S rDNA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PCR等检测自噬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1),临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黏膜病理分级评分显著降低(P<0.01),小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下降(P<0.01),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结构完整性部分恢复;(2)肠道菌群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剂量组促炎菌株肠球菌显著减少(P<0.05),而有益菌如梭状芽孢杆菌及促自噬的红球菌显著增多(P<0.05);(3)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中剂量组的自噬标志物显著升高(P<0.05);透射电镜下,黄芩汤中剂量组自噬泡数量显著增多;(4)结果表明:黄芩汤显著降低条件性致病菌丰度和小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并提高有益菌相对丰度,同时促进小肠黏膜自噬的表达,从而明显改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肠道症状。
- 夏梦婷孙润洁付佳琪李素贞于漫亚崔兴
- 关键词:黄芩汤造血干细胞移植肠道菌群肠球菌
- 用于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预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试剂盒及其应用。具体地公开了抗体组合物,包括CD3抗体、CD161抗体、Vα7.2抗体、CD114抗体、IL‑17A抗体、IL‑4抗体和CXCR6抗体。本...
- 赵晓甦高梦鸽常英军黄晓军
- 一种血小板轨迹计算器及其在构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评估模型中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血小板轨迹计算器或血小板轨迹模型在构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风险评估模型中的用途。本发明利用two‑stage GBTM模型发现在移植后的血小板模式存在三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发现血小板轨迹是预测aGV...
- 周家喜姜尔烈冯丹王洪涛王霏刘翠翠庞爱明苏培梁枫
- 不同环孢素应用方式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不同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应用方式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aemia,S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llo-HSCT的63例SAA患者,所有患者均在allo-HSCT后使用CsA预防aGVHD,25例接受传统CsA预防的患者为T1组(移植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CsA静脉注射改为口服应用),38例接受延迟口服CsA静脉注射方案的患者为T2组(连续静脉注射CsA直至+50 d,然后改为口服CsA方案)。分析不同CsA应用方式后aGVHD的发生率、CsA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aGVHD的危险因素、CsA平均浓度、总生存期的差异。结果两组间Ⅱ~Ⅳ级aGVH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组比T2组:64.0%比36.8%,P=0.032)。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供者(human leukocyte antigen-mismatched-related donor,HLA-MMRD)移植,Ⅱ~Ⅳ级aGVHD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组比T2组:56.0%比18.4%,P=0.001)。T1方案和HLA-MMRD是发生Ⅱ~Ⅳ级aGVH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两组之间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组比T2组:68.9%比89.5%,HR=2.526,95%CI:1.131~5.638,P=0.039)。结论延迟口服CsA方案可能是降低SAA患者aGVHD发生率的有效方式。
- 郭伟赵雅倩马梁明王涛
- 关键词:环孢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