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17篇“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相关文章
-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
- 2024年
-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起病隐匿、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在全球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中高居第3位。目前急性PTE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凝、溶栓、经皮腔内吸栓和手术取栓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首选抗凝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TE推荐抗凝联合全身溶栓治疗,但是出血风险高,溶栓效果有限,因此逐渐被经皮腔内吸栓治疗所取代。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可迅速清除血栓、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功能以及纠正低氧血症,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本文通过介绍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PTE的手术操作过程,探讨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姜鹏孙建锋梅菲
- 关键词:肺动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 CT评价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及右心功能不全研究进展
- 2024年
-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在心血管病死亡原因中位列第3,仅次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卒中[1-2]。APE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种之一[3]。APE患者中,约45%合并右心功能不全[4-5]。当出现肺动脉广泛、多部位栓塞时,可致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是APE患者高病死率及预后不良的指标[6]。因此,早期识别与诊断、及时抢救与治疗、规范随访与管理至关重要[7]。
- 张红霞刘敏
-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右心功能不全
- 88岁以上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探讨88岁以上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对2020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88岁以上APTE 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均有冠心病,有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和心房颤动各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出现胸闷、气短和咳嗽、咳痰各4例,胸痛、晕厥和发热各1例。轻度低氧血症1例,中度低氧血症3例,Ⅰ型呼吸衰竭3例。心电图检查心房颤动、ST-T改变和T波倒置各2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均提示双侧多发肺栓塞。曾误诊为肺炎2例,冠心病1例,呼吸衰竭1例。误诊时间2~15 d。4例均经肺动脉CTA检查确诊,均给予抗凝治疗7~10 d好转出院。3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治愈,1例正在随访中。结论 88岁以上APTE患者误诊主要原因为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掩盖了急性肺栓塞引发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对于有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及心、肺、脑慢性疾病的88岁以上患者应常规进行深静脉栓塞筛查,必要时进行肺栓塞排查。
- 杨栋才任慧敏程家欣路晨阳卜丽娜刘志燕李楠贾卫红
- 关键词:肺栓塞误诊呼吸功能不全血管造影术
- 基于CT肺动脉栓塞指数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CT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obstruction index,CTI%)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的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2年3月经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的APT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基于CTI%对患者进行分度后分析。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基于CTI%的分度:轻、中、重度APTE患者分别为11例(22.0%)、17例(34.0%)、22例(44.0%)。基于CTI%的分度与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implified pulmonary embolism severity index,sPESI)无明显相关(P=0.225)。3组患者术前的血氧饱和度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导管碎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12例(24.0%),导管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37例(74.0%),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1例(2.0%),手术成功率为100.0%,临床成功率为88.0%(44/50)。围术期死亡6例(12.0%,中度1例,重度5例),其余44例患者顺利出院。规律随访患者36例(81.8%),平均随访时间(34.6±33.1)月,无APTE复发、抗凝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有5例(13.9%,中度2例、重度3例)发生肺动脉高压,10例(27.8%,轻度3例、中度4例、重度3例)发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结论:导管碎栓/抽栓联合局部溶栓治疗APTE安全有效;基于CTI%的中-重度A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及术后肺动脉高压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
- 游德淑余海洋李业梅蔡耕嫡秦立昊王凯贾中芝胡玲红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碎栓
- 重组人尿激酶原在高危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高危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APE)患者导管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高危AP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_(A-a)O_(2))]、右心功能指标[肺动脉压(PAP)、右心室内径]以及出血情况(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咯血)。观察患者住院期间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随访6个月,测量肺动脉压力,评估患者是否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结果33例APE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接触性溶栓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困难、胸闷及憋喘等症状均明显好转或消失。住院期间,APTT为(54.4±2.88)s,PT为(16.0±2.36)s,TT为(29.9±9.66)s。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栓塞部位均再通,效果满意。术后,33例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情况。随访6个月,33例患者均未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结论高危APE患者接受导管注入重组人尿激酶原接触溶栓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及右心功能,均未发生再次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状,未遗留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国锋胡光超李乃选
- 关键词:重组人尿激酶原肺动脉血栓栓塞
- 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猝死1例被引量:1
- 2021年
- 1案例1.1简要案情和病史摘要某女,30岁,患精神分裂症13年余,某日因“乱语,自语,哭笑无常,行为怪异3月余”再次入院,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患者入院后给予喹硫平联合碳酸锂、丙戊酸镁口服和氟哌啶醇肌注治疗,喹硫平逐渐加至治疗量700mg/d、碳酸锂1000mg/d、丙戊酸镁1000mg/d,病情逐渐好转,患者治疗2个月后病情出现反复,加用氯氮平150 mg/d口服后精神症状稍改善,患者于服用氯氮平第7天突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发绀,经抢救无效死亡。
- 田琴张付黄恩平廖家顺缪麒张燕琳谢卫兵李冬日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肺动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
- 抗凝血酶Ⅲ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预测院内死亡及优化危险分层的应用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索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5月至2019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住的204例已确诊的PTE患者,研究资料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基础疾病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评分系统,分析ATⅢ与PTE院内死亡及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ATⅢ优化危险分层的价值。结果 ATⅢ水平预测PTE患者院内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其中截断值为77.7%(敏感性64.71%,特异性80.21%)。根据截断值水平分为ATⅢ≤77.7%组(n=48)及ATⅢ>77.7%组(n=156),慢性心力衰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肌钙蛋白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院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17)与存活组(n=187),比较白细胞计数、ATⅢ、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APACHEⅡ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ATⅢ≤77.7%、白细胞计数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别对危险分层及危险分层联合ATⅢ进行院内死亡预测,AUC分别为0.705、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列线图展示危险分层联合ATⅢ新评分模型。结论 ATⅢ≤77.7%是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利于优化危险分层,其机制可能与血栓形成、右心功能障碍及炎症反应等有关。
- 林晶陈佳龙吴淡森石松菁
-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 抗凝血酶Ⅲ在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中预测院内死亡及优化危险分层的应用
- 目的: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是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抗凝血酶III是人体凝血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在血栓形成及肝素抗凝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凝血指标抗凝血酶III在急...
- 林晶
-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 1例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致心脏骤停成功救治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内源性和外源性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生率、病死率和误诊率都较高。急性PTE进行紧急溶栓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大面积...
- 王浙桦李亚清邬盛昌
- 活血通肺汤联合利伐沙班片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D二聚体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活血通肺汤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 Tn I)、D-二聚体(D-D)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PT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给予相应基础治疗,治疗组55例予活血通肺汤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对照组55例单纯予利伐沙班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记录患者呼吸困难、胸闷、咯痰及发绀消失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心率(HR)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肌c Tn I、D-D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4.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胸闷、咯痰及发绀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O2)及p(CO2)水平均升高(P<0.05),HR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对p(O2)、p(CO2)及HR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RP、c Tn I、D-D、ET-1及v WF水平均降低,NO水平均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对CRP、c Tn I、D-D、ET-1、v WF及NO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肺汤联合利伐沙班片治疗急性PET可明显促进呼吸困难、胸闷、咯痰及发绀症状恢复,升高p(O2)、p(CO2)水平,降低H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CRP、c Tn I、D-D、ET-1及v WF水平,增加NO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 刘玲甄海宁邓在勤汪晓明周珊珊
- 关键词:利伐沙班急性肺动脉栓塞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