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篇“ 意象模式“的相关文章
明代中后期艳情小说“性”意象模式之生成机制探究
2018年
明代中后期,相继出现了一批文言和白话艳情小说。受纵欲主义思潮和市场文化的影响,这类小说的叙事从形象塑造、情节叙述到语言修辞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地表现在"性"意象模式的膜拜与建构上:作品人物沦为"性"的符号和欲望消费的客体,意象本身从审美形象滑向观念意象;文本修辞中的换喻功能增强,欲望溢出理性的规范;与此同时,文本格调旨趣日益低下,呈现出"俗""艳"倾向。本文以审美表现理性和文化功能主义为支点,揭櫫这种意象模式的内在生成机制与文化趣味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文化格局的影响。
赵卫东
关键词:艳情小说
中国当代陶艺的意象模式
2015年
意象是中国当代陶艺中的一个核心美学范畴,是陶艺创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本体性因素。陶艺家的创作灵感与对生命的体悟都凝聚于意象之中,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中国当代陶艺在形态、釉色、气韵三个维度的意象言说,体现着时代精神与审美特质,陶艺家从心与物交融的审美意象中强调对自然、生命的体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意象模式。它不仅传承文明,还体现了当下的社会形态与审美追求。
万长林
关键词:中国当代陶艺意象模式生命体悟
格式塔意象模式下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意美再现
2010年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意象的再现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关键所在。然而意象的再现不等同于意象的一一对应,通过格式塔意象再造能更好地再现原诗的整体意象,从而达到意美再现。
王明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格式塔意象
月与日的辉映与逆变——《金锁记》的整体意象模式
2009年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月亮",是处于小说文本中心位置的主导意象,对全篇具有统摄作用。月亮意象象征寓意的透射,在围绕自身生发衍变的同时,又与"太阳"意象相辉映与逆变,构成小说的整体意象模式,展开多方面的意义延伸。月亮意象在小说里出现20处,太阳意象出现13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重所指。它们的逆变和辉映,透射出七巧、芝寿、长安三个女性人物复杂的心理蕴涵,从历史维度揭示出在父权统治男性中心社会里女性扭曲、畸形而惨痛的真实心态。
高岭
关键词:《金锁记》月亮意象太阳意象
茅盾象征性散文及其意象模式梳辨
2008年
茅盾的许多散文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其所选取的意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0年为第一阶段,其特征为"苦闷沉郁、迷蒙恐惧及淡淡的希望";30年代为第二阶段,其特征为"充满生机、活力与战斗性";40年代为第三阶段,其特征为"赞美、歌颂、美好与向上"。茅盾正是以这些意境隽永的散文小品象征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激荡着时代风云、包含着精湛社会内容而又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画卷。
蒋有红
关键词:意象模式
论刘辰翁宋亡后咏春词与元宵词的意象模式被引量:3
2008年
宋亡之后,遗民词人刘辰翁抒发亡国哀痛的最主要题材就是咏春词和元宵词。这种偏好的原因在于创作两类词意象模式的特殊性。咏春词中的传统意象更容易激发亡国情绪,而经验意象则重叠着过去与目前双重的情感;元宵词多用今昔对比的意象模式,同时将现实意象与非现实意象交替入词,强化盛衰兴亡的主题。
万静
关键词:刘辰翁元宵词意象
意象模式:鉴赏诗词的有效门径
2006年
朱文成
关键词:意象模式诗词诗歌鉴赏题客观物象门径
中医的意象思维与意象模式被引量:14
2004年
意象既非具象又非抽象,既兼具象又兼抽象。意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最具特色的思维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意象思维产生了一系列的意象模式,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中医学的六淫、四气、藏象、证候等亦属意象模式意象模式具有整体性、衡动性、相对性、随机性、中和性、指示性等特征。认识掌握意象思维方法对古今文化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吉文辉
关键词:中医学意象思维意象模式阴阳五行
动作类反训词的意象模式被引量:1
2001年
对“反训”现象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不能从总体上揭示“反训”的本质。本文试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动作类反训词的意象模式,即:“相向位移→反向位移”、“相向位移→静态维持”、“静态意象→动态建构”、“静态意象→不定向的同向位移”、“静态意象→定向的同向位移”以及“静态意象→受事意象位移”。并简要分析了认知规律在词义研究中的系统化功能和预测功能。
林达青苑全驰
关键词:意象模式词义古汉语训诂学
意象模式及其在唐宋传奇小说中的运用被引量:5
2000年
模式是一种功能框架 ,隐寓着一种规范的确立和对常态的认同。中国古典叙事模式的探讨应当着眼于时间、结构、视角、意象四个方面 ,而后者尤为唐宋传奇所独擅。唐宋传奇小说意象模式的运用主要有 :借助核心意象暗寓人物命运 ,通过意象叠加定格创设诗化情境 ,异性信物本身的表情达意 ,神话灵异故事的预言意义等。情意、表象兼具的意象往往凝聚精神 ,疏通文脉 ,强化了作品的审美趣味 ,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
李钊平
关键词:文本形式叙事模式意象模式唐宋传奇

相关作者

万静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刘辰翁 咏物词 意象模式 意象 春词
王明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意象模式 《红楼梦》诗词 翻译视角 格式塔意象 格式塔
邹晓霞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陈澧 《水浒传》 和谐社会 文人 意象模式
王纯菲
作品数:56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学 中国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两极性 女性伦理
田甜
作品数:6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加强高校 生态伦理教育 生态道德意识 高校环境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