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37篇“ 抗凋亡基因BCL-2“的相关文章
- 诱导多能干细胞株的建立及过表达抗凋亡{2}Bcl-2的iPSCs构建
- 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是由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的衰亡所致,哺乳动物的耳蜗细胞在出生后丧失再生修复能力,在受到耳毒性药物、感染、噪音等严重创伤后,内耳细胞可能发生变性,甚至坏死、凋亡,听力将不可逆性下降。干细胞耳蜗植入作为内耳疾...
- 赵俐菁
-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抗凋亡基因BCL-2家族蛋白基因干预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化疗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抗凋亡{2}Bcl-2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紫杉醇对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抗凋亡{2}Bcl-2的影响。方法将BALB/c裸鼠32只进行细胞培养,随机分为4组,其中3个化疗组(恩度组、紫杉醇组及恩度联合紫杉醇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8只。化疗组为腹腔注射给药,第1、8天各给药1次,给药剂量:恩度10 mg/kg、紫杉醇注射液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1、8天各注射1次。给药15 d后处死小鼠并取出瘤体,将瘤体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恩度组、紫杉醇组及恩度联合紫杉醇组Bcl-2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联合紫杉醇组Bcl-2表达分别显著低于恩度组、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组、紫杉醇组及恩度联合紫杉醇组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联合紫杉醇组AI分别显著高于恩度组、紫杉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凋亡{2}Bcl-2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恩度联合紫杉醇化疗可降低Bcl-2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因此,Bcl-2水平检测在恩度联合紫杉醇治疗乳腺癌效果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姜秋颖金英华张冉冉陈春红黄大勇吕艳菊信涛申维喜
- 关键词:乳腺癌抗凋亡基因BCL-2化疗
- 结肠癌患者血清IL-8与抗凋亡{2}Bcl-2、促凋亡{2}Bax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与抗凋亡{2}Bcl-2、促凋亡{2}Bax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分期结肠癌患者血中的IL-8、肿瘤组织中的抗凋亡{2}Bcl-2以及促凋亡{2}Bax的表达,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 C、D期患者血清IL-8、Bcl-2含量明显高于A、B期,D期患者IL-8含量明显高于C期;D期患者中Bax含量明显低于A、B、C三期患者,同时C期患者Bax含量明显低于A患者,但与B期患者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IL-8与Bcl-2呈显著正相关,而与Bax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8可能通过升高Bcl-2表达,同时抑制Bax的表达,使细胞凋亡受到影响,从而促进了结肠癌的进展。
- 雷艳雷雨
- 关键词:结肠癌白细胞介素-8BAX
- SiRNA沉默抗凋亡{2}Bcl-2的表达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Beclin1依赖途径的细胞自噬的探讨
- 目的: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apoptosis)和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autophagy)在调节机体环境稳态、疾病发展和清除恶性肿瘤细胞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自噬和凋亡在肿瘤中均可发挥促进肿瘤细胞生存或死...
- 纪晓坤
- 关键词:胃癌细胞自噬抗凋亡基因BCL-2沉默效应
- 文献传递
- NKX3.1下调前列腺癌PC-3细胞中抗凋亡{2}bcl-2的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转录因子NKX3.1对bcl-2基因表达以及前列腺癌细胞{2}的影响。方法:转染pcDNA3.1-NKX3.1于前列腺癌PC-3细胞中,得到瞬时转染NKX3.1的PC-3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NKX3.1对bcl-2基因的表达的影响,并通过EMSA技术,研究NKX3.1诱导bcl-2基因下调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通过流式细胞术、{2}小体染色等方法研究NKX3.1对细胞{2}的影响。结果:NKX3.1可明显下调PC-3细胞中bcl-2 mRNA及Bcl-2蛋白的表达;EMSA结果证明NKX3.1可与bcl-2基因上游调控区中的NKX3.1结合元件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C-3细胞转染NKX3.1后,细胞{2}数增加了1.41倍;用Hoechst 33258细胞染色发现NKX3.1可使PC-3细胞{2}小体数量明显增加。结论:NKX3.1可下调抗{2}基因bcl-2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2}。
- 陈兆波刘春艳倪娜娜于洋张鹏举陈蔚文崔福爱姜安丽
- 关键词:PC-3细胞基因,BCL-2
- 抗凋亡{2}bcl-2对大鼠脑梗死早期缺血部位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质粒pLXSN介导的bcl-2 cDNA对在大鼠脑梗死后缺血部位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调节机制。方法6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n=30)和bcl-2组(n=30),每组再按照缺血再灌注后24、48、72h分为3个亚组。各组大鼠均成功制备MCAO模型,2h后再灌注;再灌注3h,经颈内动脉分别缓慢注射生理盐水及质粒pLXSN介导的bcl-2 cDNA 120μl。干湿重法测脑水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cl-2组脑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基质金属蛋白酶-9阳性细胞数在相应时间点均有明显减少(P<0.05),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均于再灌注48h左右达到高峰。结论在脑梗死数小时内,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介导的bcl-2 cDNA可以减轻对脑梗死后缺血区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调节作用,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并减轻脑水肿。
- 刘晓梅何志义
- 关键词:BCL-2基因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9
- 苯扎贝特对内皮细胞LOX-1及抗凋亡{2}Bcl-2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苯扎贝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凝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及抗凋亡{2}Bcl-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各组LOX-1及Bcl-2 mRNA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观察各组Bcl-2蛋白的变化。结果ox-LD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OX-1表达显著增加(P<0.05),抗凋亡{2}Bcl-2表达降低(P<0.05),苯扎贝特组LOX-1 mRNA表达减少(P<0.05),Bcl-2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5)且呈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苯扎贝特可通过下调LOX-1的表达,上调抗凋亡{2}Bcl-2表达从而抑制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
- 薛丽霞屈巧芳张国红申晓彧
- 关键词:苯扎贝特脂蛋白类LDL基因BEL-2
- 抗凋亡{2}bcl-2转染哺乳动物细胞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构建抗凋亡{2}bcl-2的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型质粒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细胞。方法:利用{2}重组技术,将bcl-2全编码cDNA序列,导入pCMV-Tag1表达型质粒;应用磷酸钙共沉淀技术,将其转染293T细胞;并利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Bcl-2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全编码cDNA序列成功导入pCMV-Tag1表达型质粒;在转染后的293T细胞成功地检测出bcl-2融合蛋白的表达,融合蛋白大小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该表达型质粒可以成功转染哺乳动物细胞,为对胰岛细胞的转染奠定了基础。
- 何庆苏京刘铭王保平王晶陈克勤尹潍
- 关键词:转染免疫印迹法
- 含抗凋亡{2}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构建并鉴定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方法:将{2}凋亡基因bcl-2片段从载体pcDNA3.1中切下,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中,酶切鉴定;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系PT67,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株。结果: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逆转录病毒转入包装细胞PT67,经G418筛选,形成了{2}性克隆,并测得病毒滴度为3×1011cfu/L,提示构建的含鼠bcl-2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稳定的包装细胞系成功。结论:含{2}凋亡基因bcl-2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 李素芳魏锐利金玲
- 关键词:抗凋亡基因BCL-2酶切鉴定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CDNA3.1脂质体法
- 抗凋亡{2}Bcl-2在儿童急淋白血病中表达与早期治疗反应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抗凋亡{2}Bcl-2表达蛋白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ALL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Bcl-2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结果Bcl-2蛋白在ALL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3·2558、P<0·01);治疗前后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3·4317、4·1132,P均<0·05,早期治疗反应差与早期治疗反应好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2·9462、2·3747,P<0·01、<0·05);治疗反应好组,一个疗程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t=1·7309;P<0·05),治疗反应差组,一个疗程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但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1·1875;P>0·05),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t=2·4164;P<0·05)。结论抗凋亡{2}Bcl-2蛋白在儿童急淋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危险因素有关,可以作为一个影响儿童ALL疗效、预后,评定危险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 唐成和李树军张文林贾汝贤石太新
- 关键词:儿童BCL-2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