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38篇“ 抗炎症作用“的相关文章
- 光生物调节促进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改善认知功能及其抗炎症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对脑慢性低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再生及认知功能和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去双侧卵巢,1周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BCCAO组、PBM干预组(BCCAO+PBM),每组8只。BCCAO组永久性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建立脑慢性低灌注模型,但不予光照;Sham组只钝性分离左、右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不予光照。BCCAO+PBM组在永久性结扎BCCAO的基础上,采用808 nm激光隔日照射大脑额叶皮层1个月,每次5 min,光剂量为20 mW/cm^(2)。造模完成后第86~90天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第90天处死大鼠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细胞增殖标记物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新生神经元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蛋白DCX、成熟神经元标志蛋白NeuN以及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分析海马区Iba1,炎症小体组成NLRP3、ASC、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水平。结果水迷宫潜伏实验中,与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大鼠找到水下平台的时长缩短;在探索实验中,移除平台后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探索的时间增加(P<0.05)。与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GFAP、Iba1的免疫荧光强度减弱(P<0.01);与Sham组和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可增加海马DG区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P<0.05);3组间NeuN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BM干预组DCX阳性细胞数增加(P<0.001),且DCX~+/NeuN~+共定位的细胞数较BCCAO组增多(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BCCAO组相比,PBM干预组Iba1、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P<0.05),ASC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BM能有效改善慢性低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损�
- 涂静宜黄媛媛黄莺吴蒙王瑞敏
- 关键词:神经元再生神经炎症
- 两种石耳科多糖的理化特性及其抗炎症作用
- 2022年
- 为研究石耳科多糖的理化特性、微观结构和抗炎症作用,从石耳科两个相近物种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和疱脐衣(Lasallia papulosa)中制备得到多糖CUEP和YUF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两种多糖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进而研究多糖对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Umbilicaria esculenta和Lasallia papulosa中分离纯化得到CUEP和YUFP的得率分别为25%和27%,二者均含有糖类物质的特征官能团,CUEP由162~474 u的多糖链聚合而成,YUFP由98 u单一多糖组成;CUEP和YUFP均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甘露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177.96∶1.00∶4.45∶3.19和33.21∶3.17∶1.00∶2.40;CUEP呈线状,糖链间相互缠绕且聚合度高、不易分散,而YUFP则呈蝴蝶结状,更易解聚;75μg·mLYUFP能显著地降低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而75μg·mLCUEP则能显著地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OX-2的mRNA相对表达量.
- 罗巅辉
- 关键词:石耳科化学成分微观结构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蛹虫草活性成分抗炎症作用的药效机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蛹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虫草酸的抗炎症作用机制。方法以蛹虫草为研究材料,以蛹虫草的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虫草酸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原理,构建蛹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虫草酸抗炎症作用蛋白质互作网络。并依据该网络,以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为模型,在确立虫草素和虫草酸合适的干预浓度和时间后,对在互作网络中筛选到的8个关键节点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蛹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虫草酸的抗炎症作用相关靶点86个,构建虫草素和虫草酸的抗炎症作用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虫草素/虫草酸抗炎症作用靶点通路主要富集在26条通路中,对互作网络中筛选到的8个关键节点蛋白质的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发现,虫草素和虫草酸干预24 h后8个关键靶点蛋白均明显下调。结论蛹虫草活性成分虫草素和虫草酸对抗炎症作用的多条信号通路有调控介导作用,通过调控多种关键靶蛋白表达情况参与抗炎症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蛹虫草的抗炎症作用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窦瑶魏琳宋伍孙聪王宏英王卫芳郭艳霞阎慧郭寰宇梁雪娇毛璐周晓晶
- 关键词:蛹虫草抗炎症网络药理学蛋白质互作网络
- 血耳多糖的提取工艺、微观结构及其抗炎症作用被引量:12
- 2019年
- 采用单因素法和响应曲面法优化热水提取法提取血耳总糖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液料比124∶1、提取时间120 min和提取温度100℃,其总糖提取率可达到35.347%±0.551%。利用Sevage法、冻融法、透析和DEAE-Sepharose CL-6B柱层析等方法对血耳粗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均一组分(命名为TSP-Ⅱ)。TSP-Ⅱ的回收率为31.56%,相对分子质量是350 ku,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7.3%和1.05%。红外光谱显示TSP-II具有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SP-II的微观结构,显示TSP-II是无分支结构的多糖,糖链之间相互缠绕。通过1μg/mL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TNF-α、IL-6和COX-2)。经脂多糖诱导的细胞添加TSP-II(75,150μg/mL)后,3种炎症因子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血耳多糖TSP-II具有良好的抗炎症作用。
- 王昭晶曹森曾亚威罗巅辉
- 关键词:响应曲面法微观结构抗炎症作用
- 肾气丸合八正散加减对乙肝合并围绝经期慢性尿路感染肾虚湿热证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及抗炎症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肾气丸合八正散加减对乙肝合并围绝经期慢性尿路感染肾虚湿热证的疗效以及肝肾功能的改善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筛选乙肝围绝经期慢性尿路感染患者104例,按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治疗,0.5 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肾气丸合八正散加减治疗,1剂/d,2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肾虚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酸酰基转移酶(GGT)]、肾功能指标[尿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肝酶(NAG)]水平、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17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患者肾虚湿热证症状评分、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GGT)水平、肾功能指标(α1-MG、β2-MG、N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6.54%)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IL-2、IL-6、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肾气丸合八正散加减治疗乙肝合并围绝经期慢性尿路感染肾虚湿热证,可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抑制IL-2、IL-6、IL-17水平。
- 王仁章帆潘照忻巧娜吴骏骅
- 关键词:肾气丸八正散围绝经期慢性尿路感染
- 4种银耳属多糖的理化特征、微观结构及其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对4种银耳属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理化特性、微观结构及其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水提取法及DEAE-Sepharose CL-6B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银耳属多糖,利用高效空间排阻色谱法(HPSEC)、气相色谱法(GC)和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理化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微观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抗炎症作用。结果分别从金耳、银耳、脑耳和血耳的水提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主要多糖TABW-Ⅱ、TFBW-Ⅱ、TEPW-Ⅱ和TSPW-Ⅰ,它们都是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26×10^3,11×10^3,21×10^3和356×10^3,均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4种银耳属多糖均是线状无分支结构,TSPW-Ⅰ形成更加伸展的链缠绕结构。与维生素C相对比,TSPW-Ⅰ显示出更强的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P<0.05),EC50值分别是0.127和0.088mg·mL-1。TSPW-Ⅰ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环氧化酶(COX)-2的抑制作用最强(P<0.05),在150μg·mL-1质量浓度下,抑制率均超过95%。结论血耳主要多糖TSPW-Ⅰ与其他3种银耳属多糖相比拥有不同的糖原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更加伸展的线状缠绕链结构,同时也表现出最好的抗氧化与抗炎症作用。银耳属多糖都具有抗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炎药物开发。
- 王昭晶罗巅辉曾亚威
- 关键词:银耳属抗氧化活性抗炎作用微观结构
- CYP46A1过表达对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模型小鼠的认知改善和抗炎症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46A1(CYP46A1)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方法构建含人源CYP46A1的慢病毒载体,通过立体定位仪注射到3月龄的雄性5XFAD转基因小鼠双侧海马中,对照组在相应部位注射空载体。2个月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和T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LISA检测脑组织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情况和炎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YP46A1过表达组小鼠海马中CYP46A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域的Aβ斑块面积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β淀粉样蛋白40(Aβ_(40))、Aβ_(4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 CYP46A1过表达可改善5XFAD转基因小鼠的认知障碍及脑内炎症水平,提示CYP46A1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样的作用。
- 赵敏孔彦莹严华成刘乐斌苏建新周志坚于德宪彭秋菊谢丽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炎症
- ApN/TNF-α信号途径在有氧运动防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抗炎症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防治效果,探讨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号途径的抗炎症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10只)和运动组(E,10只)。14 w运动干预结束后取材观察主动脉管壁的病理变化,检测脂肪组织ApN mRNA表达和血清ApN水平及主动脉脂联素受体(AdipoR)1、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纤维板断裂,可见大量泡沫细胞浸润和纤维斑块,E组小鼠较C组主动脉病变有所延缓;E组小鼠ApN mRNA表达及血清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E组小鼠主动脉AdipoR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主动脉TNF-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通过增强ApoE-/-小鼠ApN信号途径,抑制主动脉TNF-α蛋白表达,发挥防治AS的抗炎症作用。
- 吴卫东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APOE-/-小鼠脂联素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应激和抗炎症作用机制被引量:9
- 2018年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通过酶和酸性水解过程降解甲壳素的产物,由于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性,使其具有潜在的生物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并从体内免疫调节因子、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和调节脂类代谢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机理,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郑亚光闫素梅史彬林张博綦赵艳丽
- 关键词:抗氧化抗炎症
- 不同真菌固体发酵对蕨菜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以蕨菜为原料,采用木蹄层孔菌、灵芝和裂褶菌3种功能真菌进行固体发酵,研究发酵前后蕨菜醇提物中总酚、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变化,并对发酵前后蕨菜体外抗氧化、抗炎症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真菌固体发酵后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含量较发酵前明显下降,而发酵后总黄酮含量较发酵前均显著增加(P<0.05)。未发酵蕨菜醇提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radical,ABTS^+·)能力均优于固体发酵后的蕨菜醇提物,其中未发酵蕨菜醇提物清除ABTS^+·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_(50))值为(0.51±0.02)mg/mL,而经木蹄层孔菌、灵芝和裂褶菌固体发酵后IC_(50)值分别为(2.69±0.01)、(1.20±0.14)、(0.92±0.01)mg/mL。发酵与未发酵蕨菜醇提物在0~0.2 mg/mL质量浓度条件下,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发酵与未发酵蕨菜醇提物均能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分泌水平,且呈现量效关系,其中3种真菌固体发酵后的抑制效果更显著(P<0.05)。当质量浓度为0.2 mg/m L时,未发酵蕨菜醇提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水平的抑制率为27.09%,而经木蹄层孔菌、灵芝和裂褶菌固体发酵后的抑制率分别为58.61%、63.57%、69.46%。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前后蕨菜醇提物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有较好的相关性,总黄酮含量与抗炎症作用呈显著正相关。
- 吴永祥吴丽萍吴丽萍胡晓倩
- 关键词:蕨菜活性物质抗炎症
相关作者
- 吴卫东

- 作品数:43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有氧运动 脂联素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膳食 AMPK
- 王昭晶

- 作品数:48被引量:26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
- 研究主题:多糖 抗氧化活性 水溶性多糖 分离纯化 纯化
- 叶和杨

- 作品数:85被引量:519H指数:18
- 供职机构:赣南医学院药学院
- 研究主题:小鼠 大豆苷元 大豆苷元磺酸钠 耐缺氧作用 镇痛作用
- 胡福良

- 作品数:881被引量:1,940H指数:1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蜂胶 蜜蜂 蜂王浆 化学成分 蜂蜜
- 朱冰坡

- 作品数:41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动脉硬化症 老年男性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功能 C反应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