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1篇“ 抗诱变作用“的相关文章
四物汤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四物汤对常用化疗药的诱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每个实验体系中,分别设空白组、阳性组、四物汤高剂量组、四物汤中剂量组和四物汤低剂量组。制备出微核标本后,在光镜下观察、计数。结果四物汤3个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四物汤有明显的诱变作用
董小艳刘怀
关键词:四物汤抗诱变微核实验
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的诱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CA)实验,实验分别设四物汤组(简称中药组),针刺膻中穴组(简称针刺组),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组(简称合用组),氟尿嘧啶组(简称阳性组),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制备出染色体畸变标本后在光镜下观察,计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合用组比较,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四物汤配合针刺膻中穴有明显的诱变作用,在本实验范围内针药合用诱变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或单纯中药组。
董小艳陈玲
关键词:四物汤膻中穴抗诱变染色体畸变
亚硒酸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致突变和诱变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亚硒酸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致突变和诱变作用,调整人类淋巴母(TK6)细胞密度为1×106/ml,致突变试验分别用0.01、0.1、1、10、20、40μg/ml亚硒酸钠单独处理TK6细胞48 h;诱变性试验分别用0.01、0.1、1、10、20、40μg/ml亚硒酸钠+阳性致突变物MMC(0.05μg/ml)联合处理TK6细胞48 h。并测定细胞微核率。结果显示,20、40μg/ml亚硒酸钠染毒48 h后TK6细胞的微核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硒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TK6细胞的微核率呈上升趋势。0.01、0.1、20、40μg/ml亚硒酸钠+MMC染毒组TK6细胞的微核率均高于诱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μg/ml亚硒酸钠+MMC染毒组微核率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硒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亚硒酸钠+MMC染毒组TK6细胞的微核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提示亚硒酸钠在一定浓度(1~10μg/ml)下具有诱变作用;而过高浓度亚硒酸钠(20~40μg/ml)具有致突变作用
郭亚杰唐颖
关键词:亚硒酸钠微核试验致突变性抗诱变性
胡桃楸水提物的遗传毒性及诱变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胡桃楸水提物(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 extract,JMME)的诱变作用,及评价胡桃楸是否具有遗传毒性。方法:取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不同JMME剂量的诱变组(6.55、13.09、26.18g/kg,分别为1/8、1/4、1/2 LD_(50)),不同剂量的JMME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0.04g/kg)联合应用的诱变组,阴性对照组(NS)和阳性对照组(CP,0.04g/kg),共8组,每组10只。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MNT)检测JMME是否具有遗传毒性及诱变作用。结果:阳性对照组微核发生率(28.82‰)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6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JMME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变各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除JMME低剂量组(6.55g/kg)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JMME中剂量组(13.09g/kg)和高剂量组(26.18g/kg)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中剂量组(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JMME无遗传毒性,JMME对CP诱发的微核率,具有一定抵作用,且呈量-效关系。
田玉玲李淑红刘冰刘利崔黎明
关键词:急性毒性诱变抗诱变
藤梨根提取物对小鼠染色体DNA诱变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物对小鼠染色体DNA诱变效应,为藤梨根在化疗期间减毒作用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用环磷酰胺(CP)诱变DNA,低、高剂量藤梨根提取物灌胃4d,通过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的发生情况,研究藤梨根的诱变作用。结果低剂量的藤梨根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发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MN发生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藤梨根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变导致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崔向清杨向竹黄春芳刘欢郭雁
关键词:藤梨根环磷酰胺抗诱变微核
藤梨根提取液对小鼠染色体DNA诱变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藤梨根提取液对小鼠染色体DNA诱变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组、低剂量I组、低剂量II组、高剂量I组、高剂量II组6组,分别予蒸馏水、低剂量藤梨根提取液、高剂量藤梨根提取液灌胃;除高剂量I组、高剂量II组外,于给药第2天予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诱变,给药第4天处死各组动物。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PCE)微核(micronucleus,MN)的发生情况,观察藤梨根的诱变作用。结果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对CP诱发的小鼠MNPC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高剂量组的MN发生率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低、高两种剂量的藤梨根提取液均未显示有促进小鼠体内自发MN和有抑制自发MN产生的作用。结论藤梨根提取液对诱变剂引发DNA的损伤具有抑制作用
刘欢郭雁崔向清陈维志夏彤夏冰景晨黄梅花马海强杨向竹
关键词:藤梨根煎剂抗诱变
三种补益类中草药在Ames实验中的诱变作用
2009年
目的研究三种补益中药的诱变性能。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Ames实验)对三种补益中药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下的诱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甘草、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黄芪中、高剂量组能抑制由2,7-AF诱发的TA98菌株回变菌落数增加(P<0.05);黄芪低、中、高剂量组,绞股蓝中、高剂量组能抑制由NaN3诱发的TA100菌株回变菌落数增高(P<0.05)。结论在Ames实验中,甘草、黄芪、绞股蓝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诱变性,其中绞股蓝、黄芪诱变作用显著。
倪娅赵刚
关键词:中草药抗诱变AMES实验
绞股蓝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系统研究绞股蓝诱变作用及剂量效应。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A-m es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试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绞股蓝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的诱变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绞股蓝低、中、高剂量组对2,7-AF诱发的TA98回变菌落数增加效应均表现出抑制作用,高剂量组作用十分显著(P<0.01),抑制率达到58.0%;对NaN3诱发的TA100回变菌落增加效应,绞股蓝中、高剂量组也具有诱变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抑制率为47.2%。绞股蓝中、高剂量组能抑制由MMC诱发,淋巴细胞SCE率的增高(P<0.05);绞股蓝三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由MMC诱发人淋巴细胞MN率的增高,中、高剂量组效果十分明显(P<0.01)。绞股蓝三个剂量组均能降低由MMC诱发的CHO染色体畸变率,各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且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1),高剂量组抑制率达到49.15%。结论绞股蓝在遗传毒理学的体外测试系统中表现出较强的诱变性。
倪娅徐云丹赵刚
关键词:绞股蓝抗诱变AMES实验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5种补益类中草药诱变作用的对比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人参、绞股蓝、黄芪、甘草和女贞子水提物的低、中、高剂量诱变性能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人参、绞股蓝、黄芪的中、高剂量组,甘草3个剂量组均能降低环磷酰胺(CP)诱发的微核率(p<0.05);绞股蓝、甘草3个剂量组,人参高剂量组,黄芪中、高剂量组对CP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增高有抑制效应(p<0.05);人参、绞股蓝、甘草3个剂量组,黄芪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由2,7-AF诱发的TA98菌株回变菌落数增加(p<0.05);黄芪、女贞子3个剂量组,绞股蓝中、高剂量组均能抑制由NaN3诱发的TA100菌株回变菌落数增高(p<0.05);绞股蓝中、高剂量组,甘草中剂量组能降低由MMC诱发的SCE增高(p<0.05);人参中、高剂量组,绞股蓝、甘草3个剂量组、女贞子低、中剂量组对MMC诱发的MN增高有抑制作用(p<0.05);人参中、高剂量组,绞股蓝、甘草3个剂量组,女贞子低、中剂量组对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有抑制作用(p<0.05).表明绞股蓝、甘草、人参的诱变性能良好,作用范围较广;黄芪、女贞子具有一定的诱变作用,但有局限性.
倪娅赵刚
关键词:抗诱变微核染色体畸变AMES实验
两种中药配伍诱变作用的比较
2008年
目的观察及对比诱变中药人参、五加皮、猪苓、甘草(配伍1)及人参、五加皮、茯苓、当归(配伍2)的诱变作用。方法以诱变剂敏感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诱变剂敏感性实验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比较各实验组的染色体断裂率(b/c:每分裂相染色单体的断裂数),观察并比较两种配伍的诱变效果。结果配伍1、配伍2诱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伍1、配伍2诱变组与博来霉素处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配伍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配伍1、配伍2具有良好的诱变作用且本身不具有诱变作用,对肿瘤易感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祝威刘洋付涛张桐菲刘冰
关键词:抗诱变中药配伍

相关作者

赵刚
作品数:65被引量:210H指数:7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姜黄素 细胞生长 5-FU 抗诱变 四君子汤
张爱华
作品数:490被引量:1,192H指数:17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砷中毒 燃煤型砷中毒 砷中毒患者 砷 亚砷酸钠
张桥
作品数:110被引量:539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DNA 精子 苯 染色体畸变 二甲肼
黄幸纾
作品数:63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微核试验 抗诱变作用 毒性 致突变 药理
董小艳
作品数:108被引量:29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研究主题:空气污染 PM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PM2.5 抗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