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0篇“ 换水量“的相关文章
一种减少换水的三层鱼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少换水的三层鱼缸,涉及鱼缸技术领域。包括玻璃箱,所述玻璃箱底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净化水质的过滤机构和用于清理杂质的排水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底端设置有用于消毒的清洁机构,所述玻璃箱顶端前侧固定连接顶板,所...
杨朋
噬菌体制剂和杜仲提取物联用减少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前期换水的可行性探究
2023年
为探究减少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日换水的可行性,在凡纳滨对虾工厂化换水养殖的前期(0~34 d),联用噬菌体制剂和杜仲叶提取物。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养殖前期水体中的弧菌数可得到有效抑制,换水可减少33.33%,养殖全程结束时,对虾的增重率可提高40.40%。
魏玉婷凌涛徐涛孙晓林吕永郑润玲
关键词:工厂化噬菌体杜仲叶提取物
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密封性检测装置换水预测系统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密封性检测装置换水预测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增加光照强度,采集玻璃缸的原始图像,得到原始图像序列。预处理模块,用于将原始图像转换为暗通道图像,得到暗通道图像序列。浑浊度检测模块,用于...
石倩杨宁杰
文献传递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池塘养鱼产换水被引量:2
2020年
换水分别是池塘养鱼经济效益和生态影响的重要衡指标。为探讨影响常规鱼类养殖产换水的主要因子,建立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ANN)算法的预测模型,通过调查获得51组关于混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鲫鱼(Carassius auratus)、鲤鱼(Cyprinus carpio)池塘的完整管理信息。经主成分分析(PCA),草鱼放养密度、鲫鱼放养密度、鲫鱼放养规格、鲤鱼捕捞规格、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捕捞规格、鲤鱼产、塘租费、苗种费、饲料费、电费、调水费、病害防治费、人工费、水深及是否发生蓝藻等15个参数均被筛选入放养鱼类总产和夏季换水模型中。放养鱼类总产模型中还筛选进鲫鱼产、鳙鱼产和增氧方式3个参数。夏季换水模型中还筛选进鲤鱼放养密度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放养时间2个参数。随机选取45组数据采用BP-ANN算法建模并预测另外6组数据。结果显示,放养鱼类总产模型相对误差(RE)最大为8.40%,绝对误差(AE)最大为2.53 t/hm2,平均相对误差(MRE)为5.81%,平均绝对误差(MAE)为1.51 t/hm2。夏季换水模型AE值最大为19.10 cm,MAE值为13.36 cm。2种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是0.9413、0.9965,均方误差(MSE)分别是0.0065和0.0633。总体拟合性能良好,表明BP-ANN是建立养鱼池塘经济效益和生态影响模型的有效手段。
张俊彪陈雯蔡春芳何捷
关键词: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养鱼池塘养鱼产量换水量生态影响
养殖密度和换水及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在26℃下,将体长(2.089±0.021)cm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饲养在15 L聚乙烯圆形水桶中,设置400尾/m^3和800尾/m^32个密度和5个换水条件(不换水、日换水20%、日换水50%、3 d全换水、5 d全换水)双因素处理,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和日换水条件对水质和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并根据养殖密度、日换水及养殖天数对自污染因子的影响,建立了各污染指标与养殖密度、日换水及养殖天数的回归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和日换水对水体p H无显著性影响(P>0.05);水中NO_2^--N、NH_4^+-N及COD浓度均随换水增大而降低,其中日换水50%组累积最低,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 d全换水和5 d全换水试验组中,NO_2^--N、NH_4^+-N及COD浓度在换水前达峰值,在换水次日骤降至最低值,然后逐渐升高,如此循环,但仍低于对照组;相同换水条件下,密度400尾/m^3时自污染因子浓度均低于800尾/m^3组;NO_2^--N(Y_1)、NH_4^+-N(Y_2)和COD(Y_3)浓度指标与养殖密度(X_1)、日换水(X_2)及养殖天数(X_3)的回归关系模型分别为:Y_1=0.048-0.002X_2-0.001X_3;Y_2=0.163+0.04X_1-0.018X_2+0.01X_3;Y_3=4.85+0.429X_1-0.199X_2。研究表明:在养殖密度400尾/m^3、换水率50%的养殖条件下,可以保证水体自污染程度最低,凡纳滨对虾生长良好。
马贵范郭文学王玲玲刘晓燕刘振华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
培育密度、换水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室内育苗池或玻璃缸养殖方式,研究了不同培育密度、换水和倒池培育对珠母贝浮游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育密度为0.8、1.2只/mL,直线铰合期时间分别为7.00、7.40d,日均生长为5.16、4.87μm,壳顶期时间分别为10.76d和10.77d,眼点期密度为0.58只·mL-1和0.60只·mL-1,差异不显著;日换水分别为40%、60%、80%,直线铰合期时间、壳顶期时间、日均生长及眼点期密度差异不显著,日换水40%能满足幼虫的生长和存活;壳顶初期进行倒池培育,能促进浮游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其存活率。
黄海立符韶邓陈茂刘志刚
关键词:珠母贝浮游幼虫变态存活
换水与循环水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l)仔、幼蟹生长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室外无充气无控温条件下比较了换水及循环水对锯缘青蟹仔、幼蟹中间培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换水为10%、20%、30%的各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60%、65%、79%;4期幼蟹以上变态率分别为46%、65%、79%;在实验设定的换水范围内,增加换水具有促进蟹苗生长和提高存活率的作用;日换水30%基础上增加100-300%内循环和500%/d流水培育的各试验组,在提高蟹苗的存活率方面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同期蟹苗的平均个体大小有差异,表现为同期蟹苗的规格随循环水增加而变大;增加换水和流水培育对于降低氨氮、亚硝酸氮含及微生物数有较明显的作用,培育水内循环在这方面的效果不明显。
于忠利王建刚乔振国
关键词:锯缘青蟹仔蟹幼蟹换水量循环水量存活率
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中换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本项目研究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中换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项目设计两组不同换水的池塘H1(每日换水3%~5%)和H2池塘(每日换水8%~10%),在8月到10月养殖期间,每7d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鉴定...
吴强强李景陈效儒张璐陈昌福陈齐勇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浮游植物优势种温棚
温流水精养罗非鱼的适宜换水
1992年
为节约用水,沙特阿拉伯研究不同的水体交换对罗非鱼生长的影响。在3.75m的水泥池中放养平均体重19g的尼罗罗非鱼240尾,试验98天起捕验收.结果发现:换水1升/分的鱼生长最好(特定生长率1。80,平均日增重1.06g);换水0.5升/分的鱼生长次之(特定生长率1.74,乎均日增重0.94g);每日分两次全部换水,鱼生长较差(特定生长率1.63,平均日增重0.86g,
关键词:换水量特定生长率罗非鱼温流水精养起捕
全文增补中
基于重离子微孔膜生化法处理海水养殖尾水的实验研究
2024年
海水工厂化养殖是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化控制等技术装备车间,通过人工控制养殖水体的温度、盐度、光照、溶解氧、换水、饵料等因素进行的海水养殖活动,简称工厂化养殖,在海水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大部分水作为循环水回用,但在养殖过程中,为保持鱼类生长活性,需要对水质、水进行调配,不可避免会有部分养殖水需要排出系统,称为养殖尾水。根据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意见》(环海洋〔2022〕3号)要求,“全面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推动解决部分地区海水养殖业不规范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助力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和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但是目前缺少有效的尾水处理技术,现有尾水处理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处理效果不稳定,行业内急需低成本有效的尾水治理技术。
耿春茂廖志军张信武彭东豪朱静璇吴锦辉甘松永
关键词:海水养殖海洋生态环境工厂化养殖换水量生长活性

相关作者

李鲁晶
作品数:61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研究主题:水产养殖 南美白对虾 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殖 养殖
许文静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换水量 出肉率 半人工养殖 半滑舌鳎 金头鲷
张国新
作品数:4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唐海县农林畜牧水产局
研究主题:光照强度 换水量 抗菌素 养殖密度 工厂化
王春生
作品数:41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研究主题:养殖 海水养殖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大菱鲆
康文义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换水量 活体 金头鲷 卤虫无节幼体 卤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