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 篇“ 摄食习性 “的相关文章
长江口临近海域刀鲚的摄食 习性 2024年 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在长江口调查了冬、春两季的张网渔获物,共收集刀鲚样品1580尾,分析了刀鲚胃含物及摄食 习性 。结果表明:刀鲚胃含物中的饵料生物共鉴定到28种,是以浮游动物食性为主的广食性鱼类,优势饵料生物为中华哲水蚤;刀鲚自身的体长和海域中优势饵料生物状况是影响其食性的主要因素。长江口刀鲚的摄食 强度春季高于冬季,与性腺成熟度和水温密切相关,春季刀鲚样品中幼鱼较多,当年孵化刀鲚幼鱼因生长发育需要大量摄食 ,此时海域水温高,饵料生物丰富,其摄食 强度较高;而冬季刀鲚样品中成年刀鲚较多,该季节刀鲚多处于产卵后期,卵巢的发育约束了胃的扩张,再加上水温的降低,其摄食 强度较低。刀鲚样品未出现由桡足类向十足类的食性转变期,桡足类在刀鲚幼鱼和成鱼的饵料生物中均占据优势地位,这种现象或与长江禁捕效应带来长江口饵料生物和鱼类生存空间的竞争压力有关。 李丹 李士虎 徐军田 汤建华 吴磊 杨国祥 于雯雯关键词:刀鲚 长江口 摄食习性 体长 一种研究鳗鲡仔鱼摄食 习性 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鳗鲡仔鱼摄食 习性 的试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透明的实验桶、多个透光率不同的遮光材料、储食器、水泵、温控器、控制显示器和摄像头,所述水泵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实验桶内侧面上;所述温控器设置于所述实验桶内,并... 赵峰 宋超 庄平 俞文杰 刘鉴毅 王思凯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 习性 研究 2024年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 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 ,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张丽蓉 郝慧敏 聂竹兰 魏杰 魏杰关键词:脂肪酸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夏、秋季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 习性 分析 2024年 鱼类摄食 生态研究是海洋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鱼类的摄食 习性 不仅受自身发育的影响,而且也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019年8月和11月在浙江南部近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共采集带鱼样品599尾,通过胃含物分析研究带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随季节和肛长的变化,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带鱼摄食 习性 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以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的排序来看,浙江南部近海带鱼主要以鱼类、浮游幼体、等足类和磷虾类为食,摄食 的饵料生物达60余种,优势饵料种类为短尾类大眼幼体、七星底灯鱼和太平洋磷虾等。此外,带鱼的摄食 习性 随季节和肛长发生明显变化,在夏季,带鱼摄食 鱼类、浮游幼体和等足类的比例较高;秋季则主要摄食 鱼类和虾类。随着肛长的增大,带鱼从摄食 浮游幼体等小型饵料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 个体较大的鱼类饵料为主。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H、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与浙江南部近海带鱼的摄食 习性 有较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对浙江南部近海带鱼摄食 习性 的了解,可为该海域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刘志豪 韩东燕 高春霞 叶深关键词:带鱼 典范对应分析 舟山渔场鮸的摄食 习性 2023年 为了研究鮸(Miichthys miiuy)在舟山渔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于2021年8月至2023年6月在舟山渔场逐月采集鮸样品共计727尾,结合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鮸的摄食 习性 。结果表明,舟山渔场鮸的主要饵料生物类群有鱼类(Pisces)、虾类(Decapoda)、口足类(Stomatopoda)、头足类(Cephalopoda)、双壳类(Lamellibranchia)、蟹类(Brachyura),优势饵料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黄鲫(Setipinna taty)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其δ^(13)C值范围为-19.09‰~-13.04‰,平均值为(-16.74±1.03)‰,与体长呈显著负相关(P<0.01);δ^(15)N值范围为10.72‰~15.96‰,平均值为(12.44±1.36)‰,与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根据δ^(15)N值计算出舟山渔场鮸的营养级范围为3.93~4.92,平均营养级为4.30±0.39,营养级与其体长呈显著正相关(P<0.01)。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足类对鮸的营养贡献率最高(20.6%),其次是头足类(18.3%)、虾类(16.4%),双壳类的食源贡献率最低,为13.7%。鮸全年均摄食 ,摄食 强度随季节、体长变化显著,从不同季节来看,冬季的胃饱满指数最高,秋季最低;从不同体长来看,大个体胃饱满指数低,小个体胃饱满指数高。空胃率则为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空胃率随体长变化不明显。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舟山渔场鮸的摄食 习性 ,为研究食物网动态变化和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兰丹 郝辉擘 蒋日进 杨凡 李霞芳 赵芃 刘明智 印瑞关键词:舟山渔场 胃含物 稳定同位素 摄食习性 温台渔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摄食 习性 及其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初探 温台渔场作为中国的重要渔场之一,饵料资源丰富,是众多重要海洋经济物种的索饵场和产卵场。近年来,在持续高强度的捕捞压力影响下,温台渔场的渔业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其中,我国重要经济鱼种带鱼(Trichiurus jap... 冯柳颖关键词:带鱼 摄食习性 性腺发育 生理变化 光照周期对中华绒螯蟹扣蟹摄食 习性 和肝胰腺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选取360只体重为(10.04±1.03)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设置全光照(24L)、全黑暗(24D)和仿自然光照(10D∶14L)3个光照周期,研究光照周期对扣蟹的摄食 量、摄食 节律及肝胰腺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D∶14L组扣蟹摄食 量明显多于24D组,但24L组摄食 量与其他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4D组和10D∶14L组在白天和夜晚的摄食 量存在显著性差异;24L组扣蟹在各时间点的摄食 量无显著性差异,在10:00—13:00以及22:00—01:00时摄食 量最高;24D组扣蟹在各时间点的摄食 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01:00—04:00摄食 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10D∶14L组扣蟹在各时间点的摄食 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在01:00—04:00摄食 量最高;在肝胰腺酶活性方面:24L组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1:00和13:00达到最高峰,脂肪酶活性在01:00达到最高峰,Na^(+)/K^(+)⁃ATP酶活性在04:00达到最高峰;24D组淀粉酶、脂肪酶、Na^(+)/K^(+)⁃ATP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04:00达到最高峰;10D∶14L组淀粉酶活性在07:00达到最高峰,脂肪酶、Na^(+)/K^(+)⁃ATP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4:00达到最高峰;不同光照周期下肝胰腺酶活性无明显差异。总之,光照周期对扣蟹摄食 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扣蟹在全黑暗和仿自然光照下存在明显的摄食 节律,全光照下扣蟹存在与其他组相同的摄食 高峰,但无明显的摄食 节律,揭示光照周期对中华绒螯蟹扣蟹的摄食 节律无显著影响。 李春波 冯广朋 庄平 张涛 宋超 伍烨菱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光照周期 摄食节律 基于生物标志物和胃含物分析法的马鞍列岛海域大黄鱼摄食 习性 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作为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鱼类,曾因不合理的捕捞方式导致资源枯竭,近些年来通过增殖放流等一系列保护措施,大黄鱼资源有恢复的迹象,为了解大黄鱼资源变动后摄食 情况,于2021年10—11月,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野生大黄鱼样本328尾,应用胃含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和脂肪酸手段进行食性分析。结果显示,胃含物饵料生物分为10大类,包括鱼类(Pisces)、长尾类(Natantia)、短尾类(Brachyura)、口足类(Stomatopoda)、磷虾类(Euphausiacea)等,以及少量的海藻,其中口足类中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小型鱼类为大黄鱼重要的饵料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结果显示δ13C值范围是–19.20‰~–15.17‰,平均值为–16.70‰±0.82‰;δ15N值范围是8.86‰~14.74‰,平均值为10.76‰±0.93‰。稳定同位素分析可得饵料生物类群对大黄鱼的食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端足类(Amphipoda)、短尾类、长尾类、口足类、鱼类、磷虾类和糠虾类(Mysidacea)。大黄鱼脂肪酸总计检测出31种,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0.45%,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9.94%和19.61%。特征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大黄鱼的初始食源包括细菌类(Bacteria)、硅藻类(Diatom)、甲藻类(Dinoflagellates)、褐藻类(Brownalgae)、浮游动物(Zooplankton)和底栖生物(Zoobenthos)等。研究表明大黄鱼摄食 具有“广食性”和“捕食性”,此外,大黄鱼摄食 还存在一定的食性转换,即糠虾、磷虾等浮游动物常见于小个体内,而龙头鱼等底层鱼类和口虾蛄、中华管鞭虾等甲壳类常见于大个体内。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大黄鱼的摄食 习性 ,合理保护大黄鱼野生资源以及制定大黄鱼管理政策提供了基础资料。 杨凡 刘明智 蒋日进 印瑞 李霞芳 申家荣 单晓鸾 徐汉祥关键词:大黄鱼 摄食习性 胃含物 稳定同位素 消化活动与短期饥饿对不同摄食 习性 鱼类最大代谢的影响 2023年 为考察不同摄食 习性 鱼类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最大代谢的变化情况,在24℃条件下,测定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丁鱥(Tinca tinc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幼鱼在消化活动期间及短期饥饿后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研究结果显示:1)在种间水平上,积极摄食 的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比其他鱼类在消化活动时的MMR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比其他摄食 习性 鱼类在短期饥饿后的MMR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种内水平上,锦鲫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南方鲇、丁鱥和鲢在消化活动时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短期饥饿后的南方鲇MMR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锦鲫、丁鱥、鲢在短期饥饿后的MMR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明显。积极摄食 的锦鲫心-鳃系统能力强,能够快速消化食物,因此在消化活动时MMR明显上升;伏击取食的南方鲇因采取典型的消化优先模式,故消化活动期间MMR有所降低;丁鱥和鲢单次摄食 量少,因而摄食 后MMR上升不明显。在经历短期饥饿后,4种鱼类均下调自身生理功能以降低能量消耗。 黄可人 张永飞 刘蒨莹 罗玉莲 庞旭 付世建关键词:有氧代谢 能量代谢 生理生态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浙江南部近海前肛鳗摄食 习性 及营养级分析 2023年 为了解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e)的摄食 习性 及营养级状况,基于2016年浙江南部近海的底拖网渔业调查,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该海域前肛鳗的摄食 生态学及其随季节和生长发育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前肛鳗δ^(13)C范围为-16.17‰~-14.73‰,平均值为(-15.19±0.31)‰;δ^(15)N范围为11.56‰~13.40‰,平均值为(12.42±0.45)‰,局部多项式回归显示δ^(13)C、δ^(15)N比值随个体发育呈上升趋势;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前肛鳗不同发育阶段δ^(13)C值差异不显著(P>0.05),δ^(15)N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季节间δ13C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计算得出,前肛鳗不同发育阶段各饵料类群的食源贡献率随肛长增长而发生变化,平均营养级较高的饵料生物平均贡献率随个体生长发育呈增高趋势;4)前肛鳗摄食 存在季节差异,春秋两季除其他虾类的平均饵料贡献率高于夏冬两季外,其他5种饵料类群的平均饵料贡献率均低于夏冬两季;5)前肛鳗营养级随肛长增加而升高,其中肛长范围为81~90 mm的前肛鳗营养级最高,平均营养级为4.20±0.15,而肛长范围为51~60 mm的前肛鳗营养级最低,平均营养级为3.98±0.12。通过探究前肛鳗不同发育阶段和季节的食性和营养位置变化,可为今后开展基于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食物网营养结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杨蕊 魏秀锦 韩东燕 赵静 叶深 高春霞关键词: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相关作者
颜云榕 作品数:139 被引量:536 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鸢乌贼 营养级 摄食习性 海洋牧场 摄食生态 蒋日进 作品数:103 被引量:481 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仔稚鱼 环境因子 沿岸碎波带 长江口 摄食习性 王凯 作品数:95 被引量:413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枸杞 人工鱼礁 生境 褐菖鲉 海域 章守宇 作品数:303 被引量:1,330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人工鱼礁 枸杞 鱼礁 海洋牧场 海域 金显仕 作品数:216 被引量:2,377 H指数:3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群落结构 小黄鱼 渔业资源 黄海中南部 长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