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05篇“ 救国“的相关文章
救国安民
2024年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遭受前所未有的耻辱。战争失利带来的创痛,激发了众多有志之士的爱国热情,其中就包括张骞。他意识到清王朝已无可救药,决定创办“实业”,开拓一条“救国安民”的新道路。
关键词:不平等条约甲午战争爱国热情安民救国清王朝
饱读诗文,胸藏救国救民志
2024年
任弼时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写出了很多精彩、有趣的评说:称誉明太祖朱元璋为“古之圣贤豪杰其功最大者”,提倡大禹、张骞、哥伦布等人“奋力前进,战胜艰难”的精神,尊崇俾斯麦“可为强国之模范”,赞扬彼得大帝“性勤俭,能忍劳耐苦”,等等。虽然年纪小,但是任弼时对历史中的人和事,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杨慧
关键词:救国救民明太祖朱元璋任弼时彼得大帝名人故事
吴玉章救国思想的嬗变历程刍议
2024年
吴玉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与思想家。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先后历经三个历史时期,吴玉章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追求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其救国思想表现出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色,其思想的与时俱进性使其救国思想永葆青春。深入探究吴玉章救国思想的嬗变历程,分析其转变的现实依据与思想因由,对新时代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启示。
汪玉莲周立
关键词:救国思想嬗变历程
遵义青年独特的抗日救国印记
2024年
贵州遵义这座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名城,正由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播下的红色种子,因此,进入抗日战争期间,遵义当地革命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国活动。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千方百计迫害遵义青年——解散组织、制止活动、逮捕人员。
胡平原
关键词: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革命史抗日救国进步知识分子历史文化名城
周素园与贵州抗日救国
2024年
这位国民党元老认同马克思主义1936年2月9日,红二、红六军团进占黔西北重镇毕节。有的红军干部不明情况,看到城区十字街有一个大庭院,便带人进去打土豪,不料却在书架上搜出不少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和进步书籍,书上有密密麻麻的圈点和标注。“地主还读马列?”红六军团政治委员王震听闻后马上约见房主周素园。
袁正纲
关键词:抗日救国军国民党元老周素园红六军团黔西北马克思主义
邓中夏: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五四先锋
2024年
邓中夏,生于湖南宜章,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此时的北大在校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引导下,形成了自由探讨学问的氛围,各种进步社团纷纷建立。邓中夏阅读了大量宣传新思潮的书刊,积极参加北大各种学会和研究会的活动。
李勇翁丽萍
关键词:邓中夏救国救民办学方针兼容并包北大
祖父张丙昌和他的实业救国思想
2024年
1888年,我的祖父张丙昌(字午中)诞生于陕西省富平县董南堡。其父张鹏一(1867-1944)曾在京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回乡继续推行维新运动,组织修建了富平县大水利文昌渠,泽惠乡里,并创办学校,亲自讲学。求学时期受兴实业思想启蒙1904年,17岁的张丙昌考中秀才。18岁入学陕西三原宏道学堂,19岁考取上海国立中学,同年(1906年)公派赴日留学,在私立经纬学堂学习。1908年,考入日本仙台国立高等工业学校土木工科学习,后考入早稻田大学继续学习土木工程。在日学习期间,张丙昌广泛结交留日进步人士,探讨救国之路。
张帅
关键词:实业救国思想维新运动思想启蒙土木工程
范源濂:带有浓烈救国色彩的教育家
2024年
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具有普遍社会影响的教育主张。面对西方列强的疯狂侵略和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的中国国力贫弱,社会各阶层都在积极探索救国之路。一大批革命者、改良者选择献身教育救国,认为救中国的衰弱必以教育为急务,进而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面貌,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大教育家。范源廉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官珍妮
关键词:晚清政府教育救国积贫积弱社会各阶层中国国力
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建国”:吴玉章教育思想研究
2024年
吴玉章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其教育实践密不可分,经历了从“教育救国”的工读主义到“教育建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历史性转折,明确了“为国办学”“为民兴校”的根本主张,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生产性与阶级性,积极推进普及教育与培养新时期新青年的战略设计。吴玉章教育思想生动诠释了教育与国家、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对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价值导向;坚持教育“人民性”的教育目的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与改革论。
陈露茜吴秋翔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救国
救国与兴邦: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的西北行
2024年
上海美专国难宣传团的旅行宣传是由沈逸千组织的一次带有宣传与考察性质的活动,其中沈逸千只身出塞的西北考察是此次国难宣传团行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沈逸千西北行成果摄影、绘画作品的梳理分析,结合民族危机与开发西北的时代背景,发现他对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与工业发展最为关注,并积极进行了抗战动员和西北实业发展的推动。其西北行是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塑造民族认同与动员抗战的视觉实践,同时也是在实业救国主张下美术与工业结合的考察实践,为建立起连结国家与人民、边疆与内地的桥梁做出重要贡献。
冯康
关键词:上海美专实业救国

相关作者

冯救国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工孵化 水产 稚鱼
朱华
作品数:57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科学救国 思想论 任鸿隽 科学教育思想 吴佩孚
俞可
作品数:195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领导 高等教育 校长 欧盟
姚远
作品数:310被引量:937H指数:1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科技期刊 西北联大 科技期刊史 科学传播史 中国期刊史
尚金州
作品数:35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东北抗日联军 毛泽东 抗日战争 东北抗联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