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篇“ 斯密问题“的相关文章
斯密问题”的三重意涵及其流变——兼论“斯密问题”何以为问题被引量:1
2024年
斯密问题”是经济思想史研究的经典问题之一。基于思想史编史学研究视角,本文先后考察了该问题的三个版本。其中,前两个较早提出的、基于文本分析的“法国联系论”和“二元人性论”版本,随着学术界对斯密生平著作的挖掘整理及对其思想的整体性研究相继得到了澄清和解释。近年来兴起的“社会历史论”版本又提出,“斯密问题”本质上反映着商业社会的结构性问题。借助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本文指出“斯密问题”成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同时代背景下学者们对商业社会之利弊评判的不同侧重:斯密同时代的学者希望借助商业秩序来开创人类社会的新历史阶段;德国历史学派是为了批判英国经济学、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当代中国“斯密问题”的研究热潮则植根于市场化改革的特殊背景。究其本质,“斯密问题”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体现着不同分析范式及其背后社会秩序观之间的张力,而并非斯密自身思想体系或者论证逻辑的矛盾。
王欢朱紫橙杜丽群
关键词:经济思想史
斯密问题”的由来、新表征与破解机理
2024年
斯密问题”由德国历史学派提出并在学术界引发热议,主要形成了矛盾论、统一论和依情境讨论三种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斯密问题”在理论层面表现为行为主体“利己”与“顾他”间的矛盾,现实层面表现为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失衡的非偶然性。这两个新的表征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桑塔费学派思想,各主体的行为选择不单出于“顾己”动机,还受环境、文化、习俗等影响产生“顾他”动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兼顾外在力量推动和内在动力驱动,形成“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社会”是破解机理的核心所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完善三次分配的重要性,体现出构建有爱社会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极强的潜在力。
刘一方
关键词:斯密问题共同富裕
虚荣:解决亚当·斯密问题的一种新进路
2023年
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亚当·斯密问题”争论至今,推动了学界对斯密体系准确和深入的认识。关于自爱与同情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达成较为明确的共识。但各种新的斯密问题仍不断从新的角度和层次提出,其中近期引起较多关注的是《道德情操论》第一版和第六版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虚荣出发的解释进路,为新旧斯密问题的解答展现了新的前景。作为自爱与同情的辩证运动的结果,虚荣不仅连接着《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中改善自身境遇的动机,还是《道德情操论》第一版至第六版的神奇跳跃的起点。
曹帅
关键词:自爱虚荣
从亚当·斯密问题看马克思所有权正义思想——兼论对共同富裕实践的启示
2022年
在现代社会工业与商业的对立中,马克思的思想始终指向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而所有权正义的问题线索可以作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但因为这一问题涉及多个层面与维度具有一定的理论复杂性,因而我们选择在所有权的视阈下重构资本主义社会的典型问题——亚当·斯密问题作为视角来呈现马克思的检视与批判,在应然与实然之间展示出马克思所有权正义思想的独特品质。从这一视角来重构亚当·斯密问题,焦点主要集中在商业与正义、财富与德性这两个问题上。马克思在对此的批判中表征出其所有权正义思想的无产阶级立场,对剥削、支配与压迫的克服以及在共产主义实践中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所有权制度安排。同时,所有权问题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探究对于我国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规避资本主义私有制体系下的共同富裕理论在价值立场与判断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于静怡
关键词:所有权正义亚当·斯密问题共同富裕
可行的社会与理想的社会——“新斯密问题”的一个解读视角
2022年
斯密对《道德情感论》第六版所作大幅修改被视为晚年的重要思想转变,由此衍生出关于其思想在"1759—1776—1790"间发展的"新斯密问题"。对主要文本的梳理表明,斯密区分了"可行的社会"与"理想的社会"。在《道德情感论》第一版和《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类天性中的同情共感秉性和交换倾向为核心原理,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运行机制,以及商业社会如何带来社会的繁荣与公平。斯密也逐渐认识到商业社会中社会成员并不幸福,这只是一个次优的可行选择。通过《道德情感论》第六版中的大幅修订,斯密将第一版中的同情共感机制立体化,探索建设一个繁荣幸福的理想社会的可能路径。理想社会虽然更值得追求,但能否实现却是未定的。"新斯密问题"仍然可以在斯密的整体思想框架内作出解释,体现了其思想的发展与深化。
王长刚罗卫东
关键词:商业社会
在高蹈利他与底线利己之间的道德--基于“斯密问题
2021年
斯密问题”中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自利与利他、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在二元对立的单极化思维下形成了两种极端化的道德现象:一是力求道德人高蹈利他的普遍化;二是经济人僭越底线的利己。然而,普遍化的高蹈利他缺乏一定的现实基础与可行性,隐含着内部矛盾和冲突;并且近年来众多的僭越道德底线的现象此起彼伏,反衬出经济人应该坚守道德底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邓红莲赵淇
关键词:斯密问题经济人道德人道德底线
斯密问题”的正确破解及现实意义
2020年
《道德情操论》《国富论》是亚当·斯密先后完成的两部著作,对伦理道德建设与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国富论》中论述的“经济人”思想是以自爱、利己为出发点的。《道德情操论》中论述的“道德人”思想则是以怜悯、自利为出发点。因此,部分学者割裂了这两本著作的统一性,并提出了“斯密问题”。所谓的“斯密问题”并不能够成立,部分学者割裂了斯密思想体系的整体性,孤立片面地去解读斯密的文本。文章通过论述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思想并整理与厘清所谓的“斯密问题”,力图澄清斯密理论体系中“利己”与“利他”矛盾的非对抗性性质,并揭示“斯密问题”对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与思想伦理道德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
林丁山谭培文
关键词:自利利他
从“马克思问题”回溯“斯密问题被引量:1
2019年
从黑格尔主义和道德哲学两种视角出发,对马克思的经典表述做出迥然不同的解读,构成正义论视域中的“马克思问题”。“马克思问题”与“斯密问题”具有同构异质性。通过回溯“斯密问题”来说明理论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马克思对启蒙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借鉴,可以呈现理解“马克思问题”的思想史语境。在此基础上,提出超越“启蒙国民经济学”的正义观念,是确认马克思正义论实质的合理路径。
臧峰宇何璐维
关键词:正义论
从“马克思问题”回溯“斯密问题
2019年
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学界围绕马克思正义论的争鸣可谓学术热点。其中关键的问题是,马克思是将“正义”视为与一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范畴,还是将其作为对资本主义的伦理批判。深刻理解这一问题的由来与本来,应回溯“斯密问题”,在比较阐释中说明马克思与启蒙国民经济学的关系,进而呈现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正义”问题的辩证图景。
臧峰宇何璐维
关键词:学术热点伦理批判斯密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正义
解开“亚当·斯密问题”和“卡尔·马克思问题”的钥匙——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的第四个理论驿站被引量:5
2018年
唯物史观为什么要制定,是怎么制定的?这是涉及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重要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对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解存在着困惑:一是来自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理论中唯物史观是从辩证唯物主义里边"推广"出来的,唯物史观的"唯物"到底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意义?二是我们现在实行的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是"姓社"还是"姓资"?三是唯物史观的制定同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有关,可在这一有关的关系中,中外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个"问题":"亚当·斯密问题"和"卡尔·马克思问题"。前一个"问题"涉及"看不见的手",即我国一些学者说的市场经济的性质问题;后一个"问题"涉及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问题。唯物史观理论的最初制定,既涉及市场经济性质问题,又涉及唯物史观科学地位问题。本文旨在阐明唯物史观最初制定的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冯景源
关键词:《道德情操论》古典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

相关作者

苗钟颖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斯密问题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学术思想 经济学理论
赵微
作品数:25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 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社会保障
方新民
作品数:1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财贸学院
研究主题:斯密问题 认识论 邓小平 真理观 教育产业化
田志敏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 斯密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
于建星
作品数:19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弱势群体 公民意识 公民 信贷消费 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