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78篇“ 新生血管性“的相关文章
血清LRG1及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相关。方法:选取2020-09/2022-09本院眼科收治的110例110眼NVG患者为NVG组(Ⅱ级23例、Ⅲ级44例、Ⅳ级43例),别、年龄相匹配的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为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LRG1、FGF-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LRG1、FGF-21水平与Teich分级、VEGF、PEDF、TNF-α水平的相关。结果:NVG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LRG1、FGF-21、VEGF、PEDF、TNF-α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随着Teich分级的增加,NVG患者血清LRG1、FGF-21、VEGF、PEDF、TNF-α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均P<0.05)。NVG患者血清中LRG1、FGF-21水平与VEGF、PEDF、TNF-α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NVG患者血清LRG1、FGF-21水平显著升高,与VEGF、PEDF及TNF-α水平正相关,二者可能与NVG的发生有关。
罗忠周鹤黄怡董万江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
2025年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4月的 NVG患者58名,采用计算机随机化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供雷珠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新生血管消退和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及新生血管的消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作为临床常用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联合雷珠单抗可以显著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眼压和视力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王劭雯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该疾病的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滨海达亮慧眼耳鼻喉医院收治的NVG患者100例(100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50眼,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和观察组(50例,50眼,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野缺损程度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BCVA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眼压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眼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均加快,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快,血流阻力系数(RI)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RNFL厚度均增厚,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厚,视野缺损程度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NVG能够促使视网膜血流重新分布,改善血管功能,降低眼压,促进视网膜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视力。
张明明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NV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4~76(50.62±4.01)岁;患眼:右眼23例,左眼22例;疾病分期:Ⅱ期25例,Ⅲ期20例;病因:视网膜静脉阻塞1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例,颈动脉狭窄眼缺血综合征8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5~78(51.24±4.32)岁;患眼:右眼21例,左眼24例;疾病分期:Ⅱ期23例,Ⅲ期22例;病因:视网膜静脉阻塞1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颈动脉狭窄眼缺血综合征7例。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分4次完成,间隔2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术前3 d注射1次)。比较两组术后1周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和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MALAT1)水平,术后6个月视力改善情况,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治疗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5.56%(43/45)比77.78%(35/45)](P<0.05)。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25.47±4.19)mmHg(1 mmHg=0.133kPa)比(29.59±4.92)mmHg、(20.15±3.42)mmHg比(23.82±4.06)mmHg、(13.01±2.11)mmHg比(17.27±2.65)mmHg](均P<0.05);观察组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05.14±11.59)ng/L比(123.26±12.01)ng/L、(84.31±10.89)ng/L比(101.69±11.22)ng/L、(77.26±10.32)ng/L比(91.48±9.53)ng/L](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NVG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眼压和
王燕姜春辉景永锋崔丽珺
关键词:青光眼新生血管性全视网膜光凝术
术前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术前雷珠单抗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DR伴NV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研究组在玻璃体切割术前注射雷珠单抗,观察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眼压、恢复视力及VEGF、IGF-1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IGF-1水平及视力与眼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VEGF、IGF-1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水平、视力水平均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一次眼压过高、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注射雷珠单抗治疗DR伴NVG对改善患者眼压、恢复视力及降低VEGF、IGF-1水平疗效更优,值得临床参考。
刘志强白玫李亚坤郭向东梁春利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法瑞西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的疗效
2025年
目的 对比分析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nAMD)患者使用法瑞西单抗或雷珠单抗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前瞻研究,纳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眼科就诊的nAMD患者20例(20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OCT确诊的nAMD患者,使用SS-OCTA测量患者在抗VEGF基线和治疗4周、12周和24周时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CNV截面面积(CSA)、CNV血流面积(CFA),对比患者在各时间段指标的变化以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年龄、别、CNV类型、OCT及OCTA形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的CMT、CSA、CFA均在治疗后降低(均为P<0.05),CMT变化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12周时逐渐递减(均为P<0.05),在24周时法瑞西单抗组患者CMT与12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雷珠单抗组患者CMT相比12周时增加(P=0.004);CSA、CFA变化显示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2周减小(均为P<0.05),在24周时法瑞西单抗组患者CSA、CFA与12周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0.095),雷珠单抗组患者CSA、CFA相比12周时增大(P=0.001、0.000)。组间对比结果显示,法瑞西单抗组患者的CMT在治疗24周时低于雷珠单抗组患者(P=0.022),CSA、CFA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法瑞西单抗与雷珠单抗在nAMD患者的疗效上相近,而在疗效的持续方面法瑞西单抗优于雷珠单抗。
赵立宇裴蓓杨芳姜茂华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的分子组学研究进展
2025年
年龄相关黄斑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新生血管性AMD (neovascular AMD, nAMD)以其进展迅速、严重损伤视力的特点,成为全球眼科研究的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nAMD的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治疗策略的探索迫在眉睫。近年来,高通量组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解析nAMD复杂的分子病理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多组学整合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挖掘疾病相关的关键分子、通路和网络,也为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组学技术在nAMD研究中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不同组学方法在各类生物样本研究中的发现,分析多组学整合在揭示疾病机制和筛选生物标志物方面的优势,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庄雪楠(综述)桂弥文峰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性疾病机制生物标志物
基因补充与CRISPR/Cas9基因编辑在新生血管性眼底病中的应用
2025年
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包括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病理新生血管渗漏及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等是导致患者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是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存在需要频繁眼内注射、患者依从差等问题。目前nAMD、DR等新生血管性眼底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更安全长效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基因治疗领域迅速发展,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纠正缺陷基因导致的病理改变,如引入外源正常基因或直接在基因组水平上修饰异常基因。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基因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目前,数十项视网膜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除遗传视网膜病变外,新生血管性眼底病也是热门研究领域。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基因补充、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及CRISPR相关蛋白9 (Cas9)系统在nAMD和DR中的应用。
秦勋刘张愉黄嘉钰姚进
关键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021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新生血管性AMD的治疗和延长方案专家共识解读
2025年
治疗-延长(T&E)方案是临床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黄斑变(nAMD)方案之一,可以在有效改善视力的同时延长治疗间隔、减少就诊次数。面对亚太地区医疗资源有限、患者治疗依从不佳,T&E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目前亚太地区临床使用抗VEGF药物缺乏规范化的治疗路径,尚缺乏关于T&E方案的指南。2021年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专家组(APVRS)回顾并总结抗VEGF药物T&E方案临床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情况制定一组关于在亚太地区使用T&E方案治疗nAMD的共识。本文就APVRS专家组提出的最新T&E治疗方案进行解读以指导临床医师规范治疗。
孙隽然孙晓东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
一种基于3-苯基-1,2,4-噁二唑-5-甲酰胺骨架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3‑苯基‑1,2,4‑噁二唑‑5‑甲酰胺骨架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病理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开发的基于3‑苯基‑1,2,4‑噁二唑‑5‑甲酰胺骨架的化合物可以作...
孔二艳马艺丹朱江莉

相关作者

王雨生
作品数:719被引量:2,127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
文峰
作品数:190被引量:44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多焦视网膜电图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脉络膜
孙晓东
作品数:319被引量:72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 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变性
黎晓新
作品数:493被引量:3,222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 视网膜病变 BEVACIZUMAB
赖铭莹
作品数:126被引量:910H指数:14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