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6篇“ 新诗理论“的相关文章
- 纪弦在大陆期间的新诗理论
- 2024年
- 豆青青
- 20世纪新诗理论批评视野中的新诗晦涩问题研究
- 新诗在诞生之初,以明白晓畅的特点对抗晦涩、繁缛的山林文学,经历不断的发展,象征派、现代派、九叶诗派、“朦胧诗人”等诗歌流派在不断的诗歌探索道路中呈现出区别于明白晓畅风格的诗歌审美形态,却都不同程度地与晦涩难懂的评价脱不开...
- 李施
- 关键词:晦涩诗学文学接受
- 文学史视野下的何其芳新诗理论
- 2023年
- 何其芳新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新诗下了定义,其通过结合在诗歌创作实践中的感悟和对中西方经典诗作的学习和研究,从题材、情感、格律和语言四个方面为新诗作了定义,表现出对中国现代格律诗发展的设想和期许,也在学界引起争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研究何其芳的新诗理论,有助于梳理中国新诗从现代到当代的流变脉络和走向,也可以探究中国古典诗艺与现当代文学的碰撞与对话,更能展现一代诗人对于诗歌当代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 周思辉
- 关键词:新诗理论民族形式
- 《三叶集》对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话语建构的美学价值
- 2023年
-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文学扮演着想象、建构民族国家的任务,文学思想家、革命家们进行了多维探索,在尝试中不断向前推进,以期勾画出现代中国文艺的审美原则与艺术批评规范。集“文化批评家”宗白华、“创作家”郭沫若、“文艺批评家”田汉三人诗学研究的《三叶集》,在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三人围绕“新诗人人格”,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完成了中国现代新诗理论建设与社会现实问题结合的内部路径,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文艺理论特色,以及对于“诗形”问题的研究,显示了作为文艺批评者的现代美学意识,从艺术批评角度为我们确立了中国新诗理论批评的合法性,对于当代诗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王冰冰
- 关键词:新诗批评诗形美学价值
- 上海沦陷区的新诗理论探索——以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为个案
- 2022年
- 上海沦陷区不是诗歌的“荒原”,以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为代表的诗论者仍然坚守“诗领土”探索诗歌理论:路易士追求“纯粹的诗歌艺术”,但他的“纯诗”理论存在偏颇与悖论;应寸照承认诗歌的社会功用,试图建立自己的诗歌理论体系,但其理论文章常因缺少具体例证而过于抽象;史美钧在诗歌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是诗人论,对徐志摩、朱湘、王独清、于赓虞、路易士等诗人都进行了专门研究,是沦陷区诗歌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路易士、应寸照、史美钧三者的诗学观念存在“理论的张力”,并共同构成了上海沦陷区诗歌理论的复杂场景。
- 吴昊
- 关键词:新诗理论
- 作为新诗理论史形象的《诗探索》被引量:2
- 2021年
- 1980年岁末,《诗探索》杂志创刊,它的发刊词《我们需要探索》写道:"我们需要探索,不仅过去,不仅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将来。我们愿意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才需要探索,我们愿意诗更加美好,我们才需要探索。"②这段话仿若宣言一般,将一本诗歌理论刊物的追求简明直率地抛出,其背后隐含着那个时代的理论工作者与缪斯精神的契合.
- 卢桢
- 关键词:诗探索新诗理论发刊词
- 百年新诗理论批评的经典化与知识生产--从《中国新诗总系》到《中国新诗总论》
- 2020年
- 如果从创作的角度考察百年新诗的发生与发展历程,我们可能会发现一条相对曲折的路线。在诗歌创作上,从最初的白话诗到当下的先锋诗,诗体趋于解放的轨迹是明显的,而诗人们对自甶精神的追求,作为一种潜隐的力量,纠缠或埋伏于百年新诗发展的所有关键节点上。而从创作再到理论批评,同样的问题会投射在诗人与批评家们的日常实践和思考中,并构成了另一套理论思维与话语模式。这样一来,诗人们的写作与思考就顺着两条线索在行进,它也呼应了从创作到理论批评在不同审美维度上的转换和升华。当我们将所有的实践问题上升到理论髙度时,百年新诗的现代性之路才真正获得了从文本实践到理论批评的立体式呈现,这也是我们从理论批评角度重新回望百年新诗的一个重要原因。
- 刘波
- 关键词:中国新诗百年新诗先锋诗白话诗话语模式审美维度
- 中国新诗理论谱系的建构——《中国新诗总论》的意义与价值翦论
- 2020年
- 《中国新诗总论》以鲜明的谱系意识、谱系特征和重要的谱系价值建构起一个百年新诗理论谱系,呈现出中国新诗理论演进的基本面貌、每个时段所面临的诗歌问题和已达到的理论深度与理论发展线索,既是一次历史总结,也为新诗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坐标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但由于工程浩大,其编选面临巨大挑战,难免在篇目删选、入选作者阵营、编选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 罗小凤
- 《论诗》与郭沫若新诗理论的建构
- 2019年
- 1935年,胡适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时,就“发难后期的文学理论”特别选编了他本人的《谈新诗》《尝试集再版自序》,以及康白情的《新诗底我见》等,这应当就是胡适眼中具有建设性的新诗文体理论。在这几篇文献中,胡适的《谈新诗》和郭沫若的《论诗通信》最具代表性,这两篇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新诗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展开论述,成为新诗的理论基石。
- 周海波
- 关键词:新诗理论《论诗》《谈新诗》中国新文学文学理论文体理论
- 《论诗》与郭沫若新诗理论的建构被引量:1
- 2019年
- 郭沫若的《论诗》是新诗理论的重要文献,对认识新诗文体建构时期的理论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是郭沫若从诗的觉醒到作诗,从作诗再到论诗的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论诗》首先涉及到新诗创作中新诗人的诞生的问题,认为诗人应当是那种天才式的人物,诗人能够成为真正的"人"才能有作诗的资格。郭沫若从诗人的精神世界的探求中寻找新诗文体的韵律,将诗人的心境与新诗文体联系起来,从诗人的情感与心理世界的变化中探寻新诗韵律,从宇宙万物的自然现象中寻找诗的韵律,并最后完成新诗哲学的美学建构。
- 周海波
- 关键词:《论诗》新诗理论
相关作者
- 吴思敬

- 作品数:133被引量:356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诗歌 诗歌创作 中国新诗 新诗 诗人
- 古远清

- 作品数:381被引量:20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台湾新诗 作家 现代诗
- 杨俏凡

- 作品数:21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 研究主题:蒲风 中国诗歌会 诗歌 新诗理论 诗歌创作
- 王兴

- 作品数:24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宗白华 生命诗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 生态保护区
- 李桦

- 作品数:38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学院
- 研究主题:教学改革 散文 写作教学 应用写作 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