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新鲜血小板“的相关文章
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及两者混合后的TEG参数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及两者混合后的栓弹力图(TEG)参数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保存于-80℃的冰冻血小板及72 h内采集的新鲜血小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中40例新鲜血小板作为A组;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按2∶1的比例混合制备40例作为B组;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按1∶1的比例混合制备40例作为C组;40例冰冻血小板作为D组。分别对4组标本进行TEG参数检测,分析反应时间、凝时间、α角、最大振幅各项参数水平,并对4组标本常规参数进行检测,分析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4组标本TEG参数检测显示,反应时间:D组>B组>C组>A组;凝时间:C组>B组>D组>A组;α角:B组>C组>A组>D组;最大振幅:B组>C组>D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标本血小板常规参数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A组>B组>C组>D组,平均血小板体积:D组>C组>B组>A组,血小板分布宽度:D组>C组>B组>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按照1∶1的比例进行混合后输注有助于缩短液凝固时间,对患者块凝集的影响较小,是一种理想的输模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齐峰刘欢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血栓弹力图
栓弹力图用于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为了指导临床合理输注血小板,探讨和研究栓弹力图(TEG)在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原则要求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中心站采集供给医院的经过5%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并储存于-80℃的冰冻血小板以及5 d内的新鲜血小板中分别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输注前将120袋血小板进行分组,其中新鲜血小板标本设为A组,按照2∶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B组,按照1∶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C组,冰冻血小板标本设为D组,通过对4组标本TEG参数检测来评估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研究数据显示,A组和C组标本反应时间(R)值较B、D两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标本组间比较凝时间(K值)、ɑ角(Ang)和最大振幅(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和A、D两组比较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3方面比较,A、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两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1∶1比例混合的新鲜与冰冻血小板输注有助于降低液凝固的时间,对块的凝集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比较适合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刘一萱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血栓弹力图输血
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指标,探讨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比较冰冻血小板组(A组)、新鲜血小板组(B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对比P>0.05;A组外科病例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比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在提高血小板计数上不及新鲜血小板,但冰冻血小板外科止疗效更好。
边旋利卢发强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临床疗效
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输注中的效果,探讨两类血小板的最佳用途。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输注血小板的患者274例(其中输注新鲜血小板患者156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118例),比较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后的外周血小板计数变化、回收率(PPR)、止情况等。结果输注了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后,新鲜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30.56±4.20)×109/L,血小板回收率有效者占61.5%。冰冻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12.23±±3.76)×109/L,血小板回收率有效者占21.2%。新鲜组外周血小板计数提升、回收率均优于冰冻组,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输注后止效果相当,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升血小板计数水平上,新鲜血小板优于冰冻血小板。但两者均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出,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新鲜血小板不充足的情况下冰冻血小板可作为其重要的补充。
何磊杨文勇王佩素王孝梅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TEG用于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技术探讨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及两者混合后的功能差异,为制定血小板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于日照市中心站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20袋5%二甲基亚砜(DMSO)制备,-80℃保存冰冻血小板,20袋采集后72 h内新鲜血小板。临床输注血小板前取样,配制成4组标本:A组新鲜血小板标本,B组新鲜与冰冻(2∶1)混合血小板标本,C组新鲜与冰冻(1∶1)混合血小板标本,D组冰冻血小板标本,分别检测TEG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凝时间(K)、ɑ角(Ang)和最大振幅(MA),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选择素(CD62p),综合评价血小板功能情况。结果 1)新鲜与冰冻(1∶1)混合血小板标本R值最短,与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新鲜与冰冻(2∶1)混合标本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2种比例混合血小板标本的K值、α角和M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与未混合血小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0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比较,Plt、MPV、PDW和CD62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2种比例混合血小板的Plt和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CD62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按1∶1配合输注可以明显缩短液凝固时间,对块凝集强度影响不大,是一种理想的输模式。
赵丙全焦安秀刘名霞张小伟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
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临床止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临床止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急性或慢性出、给予血小板输注治疗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所输入的血小板类型进行分组:冰冻血小板组150例、新鲜血小板组2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表现与血小板计数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24h后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输注前,但新鲜血小板输注24h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冰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临床总有效率95.50%明显高于冰冻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是冰冻血小板还是新鲜血小板都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出,提升血小板计数水平,但新鲜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冰冻血小板,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建议尽量选择新鲜血小板
颜沛云朱万寿黄秀凤庄大造车海华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血小板减少
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治疗妇产科疾病输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机采新鲜血小板与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疗效,从而科学合理利用成分资源,了解冰冻血小板可否替代新鲜血小板满足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需要。方法将妇产科患者在血小板减少及急性大出的110例次分别采用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进行临床输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输注前后患者的临床体征及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新鲜组和冰冻组患者输后分别有82.46%和62.26%的患者血小板数值上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组和冰冻组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和92.4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保存期长、无污染危险、使用方便、随用随取,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新鲜血小板,随着液保存技术的不断提高,在今后输领域将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付长红
关键词:机采冰冻血小板
分析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疗效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1—6月于该站供及中山地区临床医院进行输注的260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分得160例,对照组分得100例。对照组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观察组患者输注机采新鲜血小板。在输注1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记录相关输注参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77.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子在临床应用方面均有其不同的优势,在血小板计数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方面以新鲜血小板更为显著。
吴子权
关键词:血小板止血计数
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比较冰冻血小板和新制备的血小板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68例新制备的血小板与296例冰冻的血小板输注病例,观察两组输注血小板前后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血小板的计数。结果在564例病案中,输注新制备血小板后的患者外周血小板上升的程度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输注冰冻血小板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输注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均能达到控制及预防出的治疗作用,并且提升机体血小板数值,虽然新鲜血小板的疗效优于冰冻血小板,但冰冻血小板可以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代替机采新鲜血小板
张学英李玲玲韩志勇
关键词:新鲜血小板冰冻血小板疗效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输注血小板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出性疾病的重要方法。新鲜血小板保存蜘短,(22.0±2.0)℃可保存5d,但价格便宜,而冰冻血小板则可以在-85℃保存1年。为了观察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本研究作了以下调查。
陈焯文蔡葵
关键词:冰冻血小板新鲜血小板疗效观察临床输注血小板保存血小板功能障碍

相关作者

段前碧
作品数:11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冰冻血小板 新鲜血小板 临床疗效 疗效分析 血液病患者
赵敏
作品数:15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冰冻血小板 新鲜血小板 临床疗效 核医学科 疗效分析
滕本秀
作品数:63被引量:230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白血病 输血 库存血 骨髓基质细胞 血液保存
段惠玲
作品数:10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ELISA 冰冻血小板 新鲜血小板 抗-HIV 临床疗效
刘峰
作品数:25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核基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 粒细胞缺乏 红细胞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