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3篇“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文章
中国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演化与障碍度分析
2024年
伴随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环境的和谐发展逐渐成为热点问题,科学评估旅游环境承载力(TECC)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旅游、经济、生态、社会四个系统界定了TECC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TECC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1年中国TECC呈上升趋势,四个系统协同演进,但各系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2)2011-2021年中国TECC总体差异有所上升,区域间差异缩小而区域内部总差异在扩大,差异主要来自北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3)2011-2021年中国TECC障碍度总体上经济系统>旅游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高障碍指标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相关企业、就业人数、医疗水平和城市交通五方面。
奥勇吴京盛汪雅张亦恒李雪娇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
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充分了解其空间效应,制定旅游环境保护对策是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选取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对广西石漠化片区35个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且呈上升变化趋势;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者规模、生态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供应能力、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环境负担能力均对本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科学划分片区,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地区联动发展;加强监测管理,提升旅游发展水平;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4条对策。
钟学进张一帆于小茗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
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2024年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测度并评估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了解其时空规律,制定旅游环境优化对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形成右江中心、南丹—金城江中心、龙胜中心三大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聚集团,呈现出西南—东北倾斜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有效挖掘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应该做到:一是明确生态系统功能分区管控,实施石漠化片区系统修复保护工程;二是协同多方力量发展石漠化旅游,将聚集压力转化为环境驱动力;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石漠化片区特色资源的转化创新;四是加强石漠化片区旅游联动开发,构建“四圈三带”的空间开发格局。
钟学进于小茗张一帆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
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水平与旅游环境承载力交互胁迫及协同响应
2024年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韧性与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其发展水平,运用双指数函数验证其交互胁迫效应,借助哈肯模型测度协同发展态势,利用VAR模型判断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区域整体两大系统水平均有所提升,东部处于“翘楚”地位,中、西部实现对东部的“追赶”,但存在低水平趋同与城市韧性不足的困境。②交互胁迫关系证实,长江经济带城市韧性水平与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相互胁迫约束效应且存在时空异质性,城市韧性水平越高的地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压力越大。③区域协同水平在时间维度呈现由失调向协同转化的利好态势,空间分异特征呈现由“东部领衔”到“西部崛起”再到“中部追赶”的动态演化过程,稳态均衡收敛趋势增强。④区域脉冲响应差异显著,江苏、上海分别对城市韧性与旅游环境承载力冲击的起伏波动较大;中部两大系统的脉冲响应均呈现“先波动后平稳”特征;西部两大系统的脉冲响应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起伏。
李志远冯学钢左文俊夏赞才牛菁莹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脉冲响应长江经济带
遗产地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五台山为例
遗产地是重要旅游目的地且发展迅速,在遗产地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旅游使其最核心的文化和自然价值“活”起来,另一方面又要确保旅游不对其罕见且脆弱的遗产资源造成破坏。基于遗产地旅游发展的特征,结合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理...
王洋洋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
广西石漠化片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及空间效应研究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时空分异及其空间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测度并评估旅游环境承载能力,充分了解其时空规律与效应,制定旅游环境优化对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广西石漠化片区是我国中、重度石漠化覆盖区以及国家石漠...
张一帆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
昆明市西翥街道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是乡村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通过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的前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外围城乡交错的空间内居民的增多、游客的涌入,旅游环境需求主体对乡村旅游环境构成的压力与污染等问题与日俱增。然而,城市郊...
闻郴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基于中国三大城市群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023年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征,其提升是一个复杂的因果交互过程。选取中国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单元,在对三大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游客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效率对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组态效应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单一条件变量均不能构成城市群高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必要条件,承载力提升受多个因素的交互影响与联合作用。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共有游客与产业布局调控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型、资源要素整合优化型、旅游产业集聚促进型4条提升路径,长三角城市群共有区域经济发展驱动型、经济与生态效率协同型、旅游生态效率提升型、科技与环保资金扶持型4条提升路径,珠三角城市群则有游客密度与科技推进型1条提升路径。各城市群应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组合提升路径。
刘佳侯佳佳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三大城市群
信阳市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发展的热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乡村旅游的核心卖点在于其“乡村性”,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通常将目标放在对旅游规模和旅游强度的追求上。这种发展模式虽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已经取得了...
涂子豪
关键词: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主成分分析法环境保护
黄河三角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旅游业发展应注重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有序,生态旅游兼顾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符合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滞缓;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围垦开发活动使得该区域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中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建立包含湿地生态指标的多层次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最小限制因子法,评估生态、空间、设施和社会环境容量及承载力,判识旅游环境容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以期诊断影响研究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旅游环境日容量由1995年的-288.57万人升至2020年的11.60万人,但旅游环境承载力仍为严重超载;2)1995,2020年的最小限制因子分别为污水处理和交通设施,且仅有这2个指标超载,其他指标均为弱载,所有指标均不适载;3)1995年旅游环境承载力主要受限于生态环境容量,而2020年旅游环境容量二级指标顺序为空间>社会>生态>设施;4)目前,旅游设施超载,而包括湿地生态指标在内的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均弱载,服务供给不足以支撑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且湿地生态距离适载仍有较大的游客增长空间。研究成果为解决环境超载和弱载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促进区域生态-经济有序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智烈慧张哲白军红李晓文
关键词:环境容量景区生态旅游

相关作者

翁钢民
作品数:155被引量:1,906H指数:24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产业 旅游环境 旅游 旅游业
刘佳
作品数:313被引量:1,760H指数:2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研究主题:旅游产业 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 影响因素 滨海旅游
杨秀平
作品数:84被引量:6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国际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 可持续发展 旅游 预警
杜忠潮
作品数:105被引量:1,048H指数:17
供职机构:咸阳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主成分分析 经济区 乡村旅游 旅游环境承载力 熵值法
李文博
作品数:56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西藏农牧学院
研究主题:旅游环境承载力 藏东南 理工高校 建筑 景观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