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篇“ 构造运动学“的相关文章
利用地震资料估算压扭构造运动涡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地震资料估算压扭构造运动涡度的方法,该利用地震资料估算压扭构造运动涡度的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地震采集区目标层的标准反射轴解释和工业制图;步骤2,编制控构造带的大断层和压扭相关褶皱平面分布图;步骤3...
王建伟曹建军曾治平秦峰赵乐强毛明海马骥刘德智张翊周惠莲
砂箱物理模型构造运动与光纤光栅耦合性特征被引量:3
2018年
岩石圈浅表变形过程与砂箱物理模型构造变形具有非线性变形过程和非系统瞬时特性(如:剪切局部应变、应变集中和应变弱化等),导致自然界和实验室模型间自相似性规律和量化对比复杂化.本文基于砂箱物理模型模拟、光纤光栅原理和不同光纤光栅布线原则等研究,探讨构造砂箱变形过程光纤光栅设备布线方式对于变形物质环境应力-应变的耦合性关系,以为国内外物理模型和构造变形研究者提供方法上的借鉴与参考.构造砂箱物理变形过程中,光纤光栅设备双平行型布线方式能够揭示砂箱变形物质空间均一性、变形过程延时性等特性.光纤光栅与变形挤压方向大致相似或者呈低角度斜交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和记录砂箱物质中环境应力-应变动态变化特征,且导致有效信号的丢失,如:十字型和斜交型布线方式.光纤光栅传感器主围压方向以垂直于活动挡板挤压缩短方向能够获得最佳的环境应力-应变条件,其微应变值伴随楔形体断层活动相关的应变积累和破裂变形呈现出动态波状变化特征,反映出褶皱冲断带-前陆盆地系统动态耦合和脱耦过程;传感器微应变值特征与砂箱运动具有明显耦合性,能够有效揭示楔形体差异性断层生长传播能耗.
黄瑞罗洋赖冬何宇何宇刘树根
关键词:光纤光栅构造运动学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运动解析
2013年
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几何特征为基础,采用盆地反演模拟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构造运动特征。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在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水平伸展、水平挤压和垂直差异升降等几种运动型式。水平伸展运动主要集中在J1-J2,其NE-SW伸展强度西强东弱,最大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分别达1.9%和19.48m/Ma·km。水平挤压运动可以划分为E3、N2和Q三个主要"挤压事件"并控制着新生代盆地形成和演化,盆地NE-SW的压缩强度具有由西向东递减的特点。垂直差异升降运动具有"幕式"渐进特点,J1、E3、N2和Q为主要沉降期,其中尤以N2的沉降速率最大(182m/Ma),E3的沉降速率次之(38m/Ma),J3-K和E1早期为抬升剥蚀期。柴达木盆地北缘的中、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规律:J1期以西部坳陷沉降为主,E3期以中部坳陷沉降为主,N2期以东部坳陷沉降为主。
高日胜戴国锋王信国刘莉
关键词:构造运动学柴达木盆地北缘
北三台凸起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演化
北三台凸起为准噶尔盆地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位于原帐北隆起带的南部。北三台凸起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关系复杂.运用区域构造分析方法,对北三台凸起丰富的地震资料分析,识别出4期不整合、2期褶皱、6条区内一级断裂.通过构造演化...
杨和山贾希玉宋永陈洪刘旭
关键词:油气勘探地质构造运动学特征成藏规律
文献传递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及邻区构造运动被引量:3
2011年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垦东地区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凸起及邻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圈闭,讨论了该地区的断块体运动类型,并对水平伸展运动和翘倾运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垦东凸起及邻区断块体运动的方式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的伸展运动、掀斜或旋转运动;②通过计算垦东凸起及邻区伸展系数、断层生长指数、断层落差以及绘制平衡剖面,反映出垦东凸起及周围凹陷构造演化活动具有断陷早期活动剧烈、断陷晚期逐步减弱并基本中止的特点;③垦东凸起及邻区翘倾运动的形成与发育受控于郯庐断裂带的走滑及伸展运动,经历了中古生界—孔店组单断、沙四段多个单断、沙三段—沙一段双断、新近系弱伸展坳陷或坳断的过程。
付兆辉陈发景秦伟军李敏
关键词:构造运动学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及邻区构造运动分析
渤海湾盆地中南部垦东地区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领域.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凸起及邻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圈闭,本文讨论了该地区的断块体运动类型,并对水平伸展运动和和翘倾运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得出...
付兆辉
关键词: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浅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特征及构造运动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内蒙古查干通格地区中浅构造相韧性剪切变形地质体中构造形迹保存较好的有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石英岩,祖宗毛道基性岩墙和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变形岩石片理、矿物拉伸线理均非常发育,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岩性中,矿物的变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出现不同的构造样式.白云鄂博群哈拉霍疙特组三段灰岩中发育大量同斜倒转褶皱,且矿物拉伸线理与褶皱枢纽平行;绢云石英片岩中发育大量杆状构造、鞘褶皱.矿物拉伸线理、杆状构造均属a型线理,其延伸平行剪切运动方向.横向上中间变形强,向两侧逐渐变弱.宏观及微观的"S-C"组构、"云母鱼"等指示的运动方式为北东东向的斜下落剪切运动,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
苏宏伟刘还林廖蕾
关键词:韧性剪切变形运动学
北黄海盆地构造运动解析被引量:18
2009年
以最新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和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特征为基础,采用盆地反演模拟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北黄海盆地的构造运动特征。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在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水平伸展、水平挤压、相对平移(走滑)以及垂直差异升降等几种运动型式,其中,水平伸展运动和垂直差异升降运动是北黄海盆地构造运动及形成演化的主体。水平伸展运动可以划分为J3—K1、E2和E3三个主要"伸展事件",并控制着盆地的成盆演化,其南北向伸展强度均东强西弱,东西向最大伸展强度自中生代到新生代由东向西迁移。水平挤压运动主要有晚白垩世和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期两期。相对平移(走滑)运动伴随水平伸展运动和水平挤压运动发生,使多数NNE向、NW向断裂具有相对压扭或张扭平移(走滑)性质,其中尤以NNE向断裂更为明显。垂直差异升降运动具有"幕式"渐进之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以及中新世中晚期以来为沉降期,其中尤以始新世的沉降速率最大,晚白垩世、古新世、中新世早期为抬升剥蚀期;盆地的中、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迁移规律:东部坳陷以中生代沉降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坳陷主沉降期为始新世,而西部坳陷的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渐新世。
李文勇曾祥辉王信国安战锋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新生代构造运动学
龙门山汶川地震特征及构造运动初析被引量:17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龙门山汶川地震具有震级巨大、波及面宽、震中成线性展布的特点。根据震后构造地质调查,引发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幕式斜冲与逆冲,其运动特征是:断裂具有先走滑后逆冲,总体表现以逆冲运动为主。根据断裂面多期擦痕特征确定,断层活动主要为三期幕式活动,第一期为逆冲走滑,第二期为逆冲冲断,第三期为走滑逆冲。由地震破裂构造确定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方向。
李忠权应丹琳郭晓玉李洪奎王麒翔尤东华王雪峰陈骁陈敏
关键词:龙门山汶川地震映秀-北川断裂
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库车坳陷盐构造运动特征被引量:26
2008年
预测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层初始沉积状态,分析了盐体塑性流动过程,并结合生长地层等地质约束条件,应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该地区盐构造运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库车地区库姆格列木组膏盐层初始沉积厚度约为1130m,盐构造强烈变形主要发生在库车期-第四纪(距今1.64Ma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库车坳陷Nw-sE向缩短量约为18-31km,缩短率为16%-34%;库车坳陷构造变形具有分层缩短、分带缩短、分段缩短的特点,盐层在这种差异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滑脱、调节作用。
余一欣汤良杰殷进垠董立王鹏万万桂梅
关键词:盐构造运动学特征平衡剖面技术

相关作者

孙国强
作品数:69被引量:44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 柴北缘 碳酸盐胶结物 成岩作用 古近系
郑建京
作品数:151被引量:1,02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天然气 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碳同位素 气源对比
雷永良
作品数:54被引量:48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 地质构造 前陆冲断带 盆地构造 数字化
张进江
作品数:188被引量:1,847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变质核杂岩 喜马拉雅造山带 新生代 地球化学 藏南拆离系
王信国
作品数:19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柴达木盆地北缘 柴北缘 北黄海盆地 青藏高原 速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