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5篇“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的相关文章
超声引导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颅内占位切除术慢性疼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颅内占位切除术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连续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择期行桥脑小脑角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试验组患者在超声引导用0.5%罗哌卡因行颈浅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术3个月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慢性术疼痛情况和慢性术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采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评估慢性疼痛性质。结果试验组慢性术疼痛发生率和慢性术疼痛NRS评分稍低于对照组[39.6%(21/53)比50.9%(27/53)和0(0,2)分比1(0,3)分],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SF-MPQ-2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颈浅丛神经阻滞对颅内占位切除患者慢性术疼痛有一定镇痛效果,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李国明王瑶瑶曾敏彭宇明
关键词:神经阻滞颈丛阻滞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不同手术体位对听神经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听神经瘤患者术中传统侧俯卧摆体位、改良侧俯卧摆体位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接受术治疗的100例听神经瘤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术中采取体位以传统侧俯卧摆体位为主,观察组50例患者术中采取体位以改良侧俯卧摆体位为主,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面部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小脑外1/3切除率、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HB分级Ⅰ级(30.00%)、Ⅱ级(50.00%)、Ⅲ级(18.00%)、Ⅳ级率(2.00%)与对照组(26.00%、48.00%、24.00%、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小脑外1/3切除率观察组(12.00%)高于对照组(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神经瘤患者手术中采取改良侧俯卧摆体位,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面部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会增加小脑切除风险。
翟亚兰张晴
关键词:听神经瘤切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体位手术时间
切开头大直肌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小脑保护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和总结听神经瘤手术中小脑牵拉损伤危险因素及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六病区手术治疗的46例原发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51.4±16.5)岁。病灶位于左侧20例,右侧26例;肿瘤平均直径(32.0±10.8)mm;平均手术时间5 h 20 min。所有患者均行开颅,其中开颅过程中分层切开肌肉并切开头大直肌33例,传统开颅技术且未切开头大直肌13例。所有患者术1周左右行颅脑MRI检查,T2相及FLAIR相评估术小脑是否牵拉损伤。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无椎动脉损伤,术无死亡病例。46例患者术早期MRI检查提示有14例患者出现小脑牵拉损伤(30.4%),其中33例开颅过程中切开头大直肌组术MRI检查提示小脑牵拉损伤为7例(21.2%);13例未切开头大直肌组中小脑牵拉损伤7例(53.8%)。本组患者通过Spearman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听神经瘤术小脑牵拉损伤与开颅过程中是否切开头大直肌具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侧别、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长无相关性(P>0.05)。结论 听神经瘤手术开颅过程中切开头大直肌可通过扩大骨瓣方暴露范围,术中容易释放大池的脑脊液,可降低术中对小脑牵拉损伤的风险。
张林朋韩松王晨刘宁任铭杨亚坤刘亚伯付晓君管磊戴凯宁闫长祥
关键词:听神经瘤
前庭神经鞘瘤术短期和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手术切除前庭神经鞘瘤的术短期和长期面神经功能情况及面神经保护经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由颅底外科小组行显微镜手术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308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76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7.9岁。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术中所见及术面神经功能随访结果。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及影响其恢复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04例肿瘤完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306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例面神经离断,术中均予行神经吻合一期重建。300例成功随访,8例失访。随访时间1~60个月(平均52.0个月)。术2周内面神经功能良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级]96例,功能不良(HB分级Ⅲ~Ⅵ级)212例;术1年随访共295例,其中198例面神经功能良好,97例功能不良;术3年随访共294例,其中面神经功能良好者219例,功能不良75例;随访到术5年者共189例,其中面神经功能良好者155例,功能不良者34例。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术短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有肿瘤直径(P=0.011)和术末面神经刺激阈值(P<0.001);影响术长期面神经功能的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直径(P=0.005)、术末面神经刺激阈值(P=0.005)及面神经康复训练等。结论肿瘤直径是与术面神经功能相关的独立因素,肿瘤越大术面神经功能更差;术中电生理监测的肌电图微小电流刺激(刺激阈值≤0.05 mA)可以预测短期和长期的面神经功能预;系统的面部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手术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任军伟徐健黄翔徐铭陈明宇王莹王炜钟平
关键词:前庭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面神经功能
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AN)显微镜外科切除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绵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行显微切除术治疗的140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采用H-B面神经功能受损量表(HBFGS)评估患者术6个月的面神经受损程度,并将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面神经位置、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严重程度等作为分析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面神经功能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按照术6个月面神经HBFGS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HBFGS分级Ⅰ~Ⅲ级为轻中度障碍组(78例),Ⅳ~Ⅵ级为重度障碍组(62例)。轻中度障碍组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显著小于重度障碍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重度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切除程度、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情况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与重度障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最大直径>3.13 cm、肿瘤部分切除与次全切除、面神经与肿瘤中、重度黏连均是导致术面神经功能严重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是术面神经严重障碍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AN瘤体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术中是否行面神经监测以及面神经与肿瘤的黏连程度是影响患者显微切除AN术面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独立因素。
成刚陈旭岳勇
关键词: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
继发颅内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022年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58例,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80例)和验证组(78例),随机种子为20210528,利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筛选此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依据偏回归系数(b值)对危险因素赋值,构建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建模组数据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并对患者进行风险评分,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面积(AUC)以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术改良格拉斯哥预评分2分、硬脑膜剪开前未予过氧化氢冲洗、内镜联合显微镜的手术方式、静脉破裂、手术时间≥3.5 h是此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评分模型相应分值分别为6、6、6、5及4分,得分20~27分为高风险患者。建模组AUC为0.896(95%CI:0.840~0.952,P<0.001);验证组AUC为0.896(95%CI:0.782~0.999,P<0.001),两组H-L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结论该研究所构建的颅内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筛选此颅内感染高危人群。
汤宏杰庄星星聂耳郭庆蒋中冯力
关键词: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颅内感染
神经内镜经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23例临床经验总结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经验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例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全程神经内镜切除肿瘤。评价患者术面神经功能,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结局。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20~300 min,中位时间180 min;住院时间7~10 d,平均8.5 d。完全切除22例(95.6%),次全切除1例(4.4%)。术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20例,Ⅱ级2例,Ⅲ级1例。所有患者中,症和体征完全消失15例,症减轻6例,颅神经损害同术前2例,所有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随访结果:无组颅神经障碍;出现永久面神经损害1例;出现三叉神经障碍1例和面神经障碍1例,半年完全恢复。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无迟发性颅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内镜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血管神经的牵拉,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孙晓宇白杨林军李心宁张启岩杨秀宝冯思哲
关键词:神经内镜桥小脑角区肿瘤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功能
一款医学影像软件在相关解剖学测量及精准开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一款轻量级医学影像软件——RadiAntⓇ在及解剖学测量开颅手术术前规划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颅脑CT静脉造影(CTV)的43例住院患者进研究,其中35例患者CTV数据用于测量星点和乳突切迹起点与横连接处(TSSJ)空间关系,余8例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术前规划。记录8例开颅患者开颅时间(以暴露静脉缘为准)、静脉损伤情况等手术指标及术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解剖学测量:在左侧,TSSJ位于星点外侧(0.89±0.33)cm,方(0.63±0.46)cm,两者直线距离为(1.15±0.42)cm;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76±0.49)cm,上方(1.97±0.52)cm,两者直线距离为(2.18±0.49)cm;星点位于表面者占37%,位于横上方者占29%,位于方者占34%。在右侧,TSSJ位于星点外侧(0.88±0.39)cm,方(0.64±0.43)cm,两者直线距离为(1.12±0.54)cm;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74±0.40)cm,上方(1.93±0.45)cm,两者直线距离为(2.16±0.43)cm;星点位于表面者占40%,位于横上方者占26%,位于方者占34%。(2)术前规划及手术情况:8例手术患者中,关键孔位于星点外侧(0.96±0.49)cm、方(0.53±0.18)cm,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46±0.35)cm、上方(1.76±0.47)cm;内缘位于乳突切迹起点内侧(0.13±0.51)cm、上方(0.21±0.46)cm;横缘位于星点内侧(2.17±0.45)cm、方(0.53±0.35)cm。手术中所有患者关键孔、横缘及内缘均定位准确,骨窗缘距内侧缘为(3.5±1.0)mm,开颅时间为(25.7±4.1)min,无静脉损伤。术CT显示骨瓣复位良好,骨质缺损较少。随访2周无脑脊液漏和皮积液发生。结论利用RadiAntⓇ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能够低手术成本,快速完成解剖学测量及术前规划,为精准开颅提供便利。
龚瑾康庄钟兰芳李曼婷张保豫梁朝峰郭英
关键词: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横窦乙状窦
听神经瘤切除术中传统侧俯卧位与改良仰卧位对手术进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传统侧俯卧位摆体位与改良仰卧位摆体位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对手术进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两种体位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及术中护理资料,A组予以Mayfield头架辅助传统侧俯卧摆体位34例,B组予以Mayfield头架辅助改良仰卧摆体位38例,并就两组摆体位方法对患者手术进程的影响(摆体位时间,术中是否切除小脑外1/3组织)进行比较。结果A组摆体位时间(16.5±5.5)min,术中切除小脑组织2例,切小脑率为5.88%;B组摆体位时间(7.1±2.3)min,术中切除小脑组织9例,切小脑率为23.68%,两组摆体位时间及切小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4,P<0.01;χ^(2)=4.39,P<0.05)。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相比于传统侧俯卧位,改良仰卧位摆体位虽能明显缩短摆体位时间,但也能增加术中切除小脑的概率;术前巡回护士、外科医师及麻醉医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一种最佳的体位摆放方式。
李莉马明珠陈茂君
关键词: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面神经保护策略被引量:1
2021年
听神经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桥脑小脑角肿瘤的80%~90%,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最常用的手术,面神经保护是听神经瘤手术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保护面神经,需对患者术前面神经功能进行准确评估,熟知面神经在桥脑小脑角池和内听道内的走行方式及其变化,术中需适当磨除内听道壁骨质,充分降低颅内压力和肿瘤内减压,遵循神经束膜分离和双向分离原则,并尽量减少双极电凝的使用,而面神经监护需贯穿于整个听神经瘤的暴露和切除过程。
许志勤
关键词: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保护

相关作者

卢亦成
作品数:749被引量:3,209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胶质瘤 手术治疗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刘仁忠
作品数:135被引量:510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手术 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垂体腺瘤
吕波
作品数:38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解剖 面肌痉挛
王国安
作品数:86被引量:28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儿童 脑胶质瘤 脑出血 手术
韩国强
作品数:264被引量:644H指数:13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内镜 皮层脑电图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