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2篇“ 根腐病病原菌“的相关文章
- 白鲜根腐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 2024年
- 为明确辽宁白鲜主要病害根腐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于2019—2020年对辽宁省白鲜主产区本溪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等8个地区进行了根腐病危害情况定点跟踪调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再依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白鲜种植地区病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病害发生最高的是本溪县和清原满族自治县,病害发生率分别达7.1%~9.2%和6.1%~7.2%。经鉴定,病原菌代表菌株BX69-1与NCBI中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多条r DNA-ITS序列同源性达100%,因此鉴定茄病镰刀菌是引起辽宁地区白鲜根腐病的病原真菌。本研究明确了辽宁省白鲜根腐病病原菌,为白鲜生产上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 沈宝宇沈宝宇张天静孙文松
- 关键词:白鲜根腐病茄病镰刀菌病原鉴定
- 云南蓝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初报
- 2024年
- 为明确引起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利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方法对患病的蓝莓植株根部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疑似病原菌菌株的致病性,然后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可引起蓝莓根腐病的发生,这是该病在云南省的首次报道。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淀粉和乳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硝酸钾和蛋白胨,最适生长pH值为6~9,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研究结果为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沈艳祝友朋
- 关键词:病原菌鉴定
- 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2024年
- 为明确云南省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大理州、昆明市、红河州采集豌豆根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病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法共获得真菌菌株85个,经鉴定这些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其分离频率分别为60%、20%和20%。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引起豌豆发病,明确其为豌豆根腐病的病原物。3种根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由强及弱依次为茄病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木贼镰刀菌。此外,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首次在云南发现能够引起豌豆根腐病。
- 和国优张义杰周敏吕亚媚王婧冉周绍松李军营孔垂思
- 关键词:豌豆根腐病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
- 香榧根腐病病原菌鉴定
- 2024年
- 为明确香榧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对香榧病株进行常规组织分离,分离纯化得到12个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将这12个菌株归为10类,分别用ZJ-1至ZJ-10表示;将ZJ-1至ZJ-10进行致病性检测,根据柯赫氏法则,证实ZJ-10是香榧根腐病的病原菌;结合菌株形态学特征和ITS rDNA序列,可将ZJ-10菌株鉴定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即香榧根腐病的病原菌是腐皮镰孢菌。
- 沈黄莹庾金武林海萍戴文圣
-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根腐病香榧腐皮镰孢菌
- 一种金银花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病原菌检测领域,具体是一种金银花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病样采集:采集金银花种植基地中生长不良,带有根部病害的金银花植株,并取表面0‑4mm的根际土壤,分别放入密封袋,带回实验室;...
- 李妍昕
- 一种生姜根腐病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姜根腐病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姜根腐病病原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发明鉴定或辅助鉴定生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的引物组合物E1引物对、E2引物对和E3引物对组成...
- 赵贵福 王喜萍 徐荣玲 张从省
- 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 2024年
- 镰刀菌属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根腐病危害严重可导致烟草产品质量和产量出现重大损失。为明确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从湖北十堰烟区采集典型症状标本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和致病性验证,确定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
- 刘丹李爱华杨继龙李斌红黎妍妍蔡高磊
- 关键词: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
- 兰花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 2024年
- 【目的】为探究引发兰花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室内不同化学药剂与生物菌剂对兰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以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兰花种质圃的3株墨兰病株为样本,采用组织分离技术、菌落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柯赫氏法则的病原菌致病性检测分离鉴定病原菌。同时,测定平板抑制率分析7种化学药剂和2种生物菌剂对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从典型的兰花根腐病病株分离纯化后获得3株培养性状一致的菌株,其菌落形状均为圆形,正面灰白色,边缘整齐呈放射状,气生菌丝白色或灰白,稀薄棉絮状,背面呈淡黄色或紫红色;ITS、cal分子标记序列比对均与NCBI数据库中尖孢镰刀菌(登入号为:ON960618.1)的序列同源性为100%,系统进化表明二者在遗传上紧密相关,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综合形态学与遗传学特征,鉴定出兰花根腐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室内药剂筛选表明,3种化学药剂多菌灵、代森锰锌、喹啉酮和2种生物菌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对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较弱或者无效果;4种化学药剂精甲·恶霉灵、精甲·嘧菌酯、克菌丹、咪鲜胺锰盐对分离菌株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效果依次为咪鲜胺锰盐>精甲·恶霉灵>精甲·嘧菌酯>克菌丹。【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出一种引发兰花根腐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筛选出对兰花根腐病室内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为咪鲜胺锰盐,然后依次为精甲·恶霉灵、精甲·嘧菌酯、克菌丹,为兰花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技术参考。
- 林辉锋许克正曹奕鸯周辉明林发壮甘玮欣
- 关键词:兰花根腐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药剂
- 白及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 2024年
-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感病叶片、叶鞘及块茎中共分离得到14株真菌和4株细菌,病原菌室内和室外回接表明菌株GF-1致病症状与田间一致,致病率均达到100%。(2)经形态学鉴定,菌株GF-1为附球菌属(Epicoccu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形;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3)菌株GF-1的ITS序列(全长522 bp)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甘蔗的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N493119.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9.62%,与已报道的白及叶斑病致病菌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F948994.1)的一致性为98.88%。(4)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等7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GF-1菌落的生长;当培养基中含有0.05 g·mL^(-1)的提取物时,肉桂和丁香提取物仍然能够完全抑制菌落的生长。综上认为,引起白及根腐病的致病菌为附球菌属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白及、厚朴、八角、肉桂、蛇床子和丁香7种中药材提取物且均能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白及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 马晓雅路茜吴巧芬杨燕妮夏科赵志国郑文俊仇硕
- 关键词:白及根腐病中草药提取物
- 胡萝卜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品种抗病性评价
- 2024年
- 根腐病是内蒙古胡萝卜主产区的一种严重病害,为鉴定病原菌和筛选抗病品种,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了病原菌,用肉质根接种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对20个主产区常用品种进行了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胡萝卜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从供试品种中筛选到1个高抗品种(华耐七号),促进了胡萝卜根腐病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品种的选育。
- 王葆生张艳萍刘晓蕊狄洁增扈顺王永
- 关键词:胡萝卜根腐病镰刀菌抗病性
相关作者
- 郭成瑾

- 作品数:54被引量:266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镰刀菌 黑痣病 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 刘香萍

- 作品数:157被引量:3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苜蓿 橄榄苦苷 根腐病 抗寒性
- 张晶晶

-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酸浆 根腐病病原菌 尖镰孢菌 生物学特性 根腐病
- 张丽荣

- 作品数:92被引量:56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宁夏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土壤微生物 枸杞 小麦 病害
- 陈强

- 作品数:46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研究主题:花椒 根腐病 拮抗菌 万寿菊 根腐病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