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2 篇“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的相关文章
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 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同一扫描 区域对应的核磁共振三维扫描 图像以及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所述扫描 区域包括多个组织器官;对核磁共振三维扫描 图... 姜娈 李强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 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同一扫描 区域对应的核磁共振三维扫描 图像以及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所述扫描 区域包括多个组织器官;对核磁共振三维扫描 图... 姜娈 李强文献传递 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仪/计算机 体层扫描 检查联合CT定位行强化放疗患者的护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仪/计算机 体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联合CT定位行强化放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实施PET-CT检查联合CT定位强化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52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检查过程中身体抖动,影响结果判读;1例患者在高压推注碘佛醇注射液时药液渗漏,其余49例患者顺利完成PET-CT联合CT定位强化放疗。结论合理的护理流程是患者顺利进行PET-CT联合CT定位强化放疗的保障,值得推广。 孙淑梅 高莹 许海燕 赵恩关键词:PET-CT检查 放疗 护理 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心肌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显像仪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应用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心肌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显像仪(18F-DGPET/CT)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方法学。方法 32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健康人中的20例行葡萄糖负荷法,另20例对照组健康人空腹,72例均行18F-FDG PET检查。对葡萄糖负荷法后心肌显影失败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C-肽检查。结果未行葡萄糖负荷的健康对照组心肌整体显影良好5例(25%),行葡萄糖负荷的健康对照组显影良好17例(85%);两者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葡萄糖负荷法后心肌整体显影失败5例,其中4例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异常。4例80岁以上的老年人,2例显影良好,2例显影失败。结论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无关,为获得有意义的心肌代谢显影图像,必须先行血糖调控。糖尿病患者可行胰岛素干预等方法提高显影质量。80岁以上的老人不考虑用此方法评估心肌活性。 刘晓洁 褚俊 杨扬 汪世存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心肌梗死 分次口服造影剂在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0年 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CT),是日前先进的结合了脏器功能及形态学的核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在肿瘤的诊断、治疗随访、心肌活性评估等方面有蓿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的闪素。其中,胃肠空腔脏器的充盈度直接影响胃肠道病变的观察、 苏少弟 冯彦林 温广华 袁白虹 刘德军 刘艳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口服造影剂 分次 影像检查方法 胃肠道病变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仪/计算机 体层扫描 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2007年 胡裕效 张宗军 朱虹 常林凤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标准摄取值 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 体层扫描 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 体层扫描 (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张群 陈龙邦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关键词:淋巴瘤 肿瘤分期 两种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显像对性质不明的肝脏占位的诊断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显像对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的肝脏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在489例临床诊断为肝脏占位的患者中,收集经各种常规检查无法定性,且有条件行两次 PET 检查的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接受^(11)C-乙酸盐-PET 和^(18)F-去氧葡萄糖(FDG)-PET 检查。结果病理证实恶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2例。在13例恶性病变中,^(11)C-乙酸盐 PET 提示恶性10例,良性3例;^(18)F-FDG-PET 提示恶性9例,良性4例;在2例良性病变中,^(11)C-乙酸盐 PET 提示恶性和良性各1例;^(18)F-FDG-PET 提示恶性和良性也各1例。对于高中分化肝细胞肝癌,^(11)C-乙酸盐 PET 所显示的敏感性(100%)高于^(18)F-FDG-PET 的敏感性(20%);对于低中分化的肝细胞肝癌,^(18)F-FDG 的敏感性高。结论在常规检查不能明确肝占位性质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用两种 PET 示踪剂能提高相关的诊断率,两种示踪剂联合应用还可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桑新亭 杜顺达 毛一雷 卢欣 杨志英 霍力 钟守先 黄洁夫关键词:肝肿瘤 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 体层扫描 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仪/计算机 体层扫描 (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常林凤 卢光明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关键词: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 发射 型 计算机断层扫描 仪/计算机 体层扫描 检查的护理被引量:7 2006年 王玲 董雯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关键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