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8篇“ 毒理学效应“的相关文章
农药对蚯蚓的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液滴飞溅漂移、包装残留、加工泄露以及生物体排泄等多种方式不可避免地进入土壤环境,给土壤生物带来潜在的环境风险。蚯蚓是土壤中主要的生物类群,也是评估农药毒性风险最合适的土壤模式生物。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关于农药对蚯蚓毒理学效应影响的研究,概括了农药进入土壤中的途径及其在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农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行为;归纳了农药暴露对蚯蚓产生的生长及生殖毒性、细胞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氧化应激等毒性影响,着重综述了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等组学方法在揭示农药对蚯蚓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本文可为农药的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并为农药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包鑫陈小军孟志远
关键词:农药毒理学蚯蚓生物富集毒性效应
垃圾渗滤液的混凝-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深度处理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日俱增,而卫生填埋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由于其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和生态毒性大成为当前的处理难点。单独采用主流的生物处理工艺难以直接达标排放,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度处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作为...
焦婷婷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机理生态毒性
微塑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微塑料对微生物、藻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类的毒理学效应被引量:5
2022年
微塑料具有粒径较小和比表面积较大的特征,可吸附包括重金属在内的种类繁多的有毒物质,从而产生联合毒性,对生物可造成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等不同程度的损害,现有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可对微生物、藻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类等造成不利影响。微塑料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目前对于微塑料的毒理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对典型微生物、藻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类的毒理学影响以及微塑料在食物链中的迁移转化,同时也对未来微塑料的相关毒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与建议。
景美琪李绰然王隆清王天傲薛肖玥张笑寒马永正
关键词:纳米塑料毒理学
大气细颗粒物不同组分的毒理学效应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经由靶器官肺脏进入机体,可诱发多种不良健康效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不良出生结局等)。PM2.5具有组成的复杂性(可溶性/非可溶性成分和生物成分等)、来源的多样性和二次转化等特性,大量的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提示PM2.5的不同组成在诱发不良健康效应时所涉及的毒理学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另外,PM2.5作为载体,还存在多组分间的混合暴露和联合效应。本文对近几年大气细颗粒物不同成分暴露所涉及的毒理学作用机制及不同组分间的联合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主要包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等,为PM2.5不同组分暴露所引发的不良健康效应的防治提供依据。
彭仁祯李周洲徐燕意
关键词:大气PM2.5毒理学效应分子机制
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为九章。主要介绍碳纳米材料的毒理效应研究进展,碳纳米材料的蚯蚓毒理效应研究方法,碳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表征及其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不同形貌碳纳米材料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碳纳米材料表...
成杰民
某市典型水库野生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某市典型水库水质的生态毒理学效应,为地方水质安全防护措施的合理实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自2020年7月~2021年4月,通过环境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在某市典型水库库区及清洁对照组水源生长的野生鲫鱼、泰国鲮鱼以及尼罗罗非鱼样本;运用微核实验分析鱼血细胞的染色体损伤效应;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分析鱼血细胞及肝细胞的DNA损伤效应;采用试剂盒法检测鱼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运用鱼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 VTG)ELISA试剂盒法检测鱼血浆VTG水平,分析水质的环境雌激素效应。结果某市典型水库库区3种鱼类血细胞彗星尾部DNA含量及血细胞微核形成率明显高于清洁对照组鱼类(P<0.05);典型水库库区3种鱼类肝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SH及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典型水库库区尼罗罗非鱼血浆V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鲫鱼、泰国鲮鱼血浆V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市典型水库水质对库区野生鱼类可能具有一定的生态毒性效应
冼鸿仪唐美琳陈颖连圳炜李艳丰彭晓武胡大林
关键词:野生鱼类DNA损伤
垃圾渗滤液对绿豆和斑马鱼的毒理学效应研究
十九世纪中期,我国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国家科学技术以及生产水平迅速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成为城市生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三种主要方式,其中卫生填埋因...
李琳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水生动物毒性效应
文献传递
双酚类化合物的毒理学效应及微生物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双酚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双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其与许多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密切相关。伴随双酚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诸多环境样品中都检测出双酚类化合物。由于双酚类化合物的结构稳定,很难在自然界中被完全降解,会不断累积,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亟待有效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降解因其获取容易、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双酚类化合物修复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概述了几种典型双酚类化合物的毒性评价及微生物降解机制。
张雪曾中华张格陈志荣符传彬王剑桥肖唐付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降解机制
灰尘中重金属和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特征及毒理学效应
灰尘作为污染物的重要吸附载体,富含包括重金属(如Cd、Pb、Cu和Cr等)和有机污染物(如邻苯二甲酸酯(PAEs)等)在内的多种环境污染物,对环境以及暴露人群都产生较大的威胁,该问题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对...
侯胜男
关键词: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复合污染
文献传递
基于湿氧强电离DBD法的水中PPCPs降解及其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多样化的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家庭、兽医、农业和水产养殖。作为新兴的有机污染物,由于PPCPs浓度通常为ng/L~μg/L,传统水处理技术很难有效去除。PPCP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
依蓉婕
关键词:PPCPS降解机理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袭著革
作品数:322被引量:1,390H指数:18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纳米材料 甲醛 DNA损伤 毒性效应 空气污染
江桂斌
作品数:895被引量:3,06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汞 多溴联苯醚 纳米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短链氯化石蜡
周群芳
作品数:134被引量:44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纳米银 稀有 卵黄蛋白原 毒性效应 生物富集
吕慧敏
作品数:77被引量:24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安多霖 稀土 钍 大鼠睾丸 乙酰化
王大勇
作品数:66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秀丽线虫 毒性评价 毒性 模式动物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