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篇“ 民族纠纷“的相关文章
秦代以降民族纠纷解决制度及其历史教益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自古族裔众多,绵延数千年的民族史累积了丰富的族际纠纷处置之道。从秦汉“羁縻之策”的高度自治到明清“改土归流”的政制常规化,随着专制体制的强化,历代对民族地方的控制趋向于直接和细密,纠纷解决的制度也从“因俗而治”的习惯规则主导过渡到愈益深入的国家法适用之上。作为史鉴,欲妥善化解民族纷争,应贯彻民族平等、尊重民族差异、协调国家法与民族习惯规则等原则。
周进黄孝慧
关键词:民族纠纷解决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基本法理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为考察视角被引量:3
2021年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纠纷解决机制是国家法在该地域的重要补充,起着规范秩序、巩固团结、促进交融的重要作用,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历史实践。通过对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特征、合理性和价值的分析,发现其与国家法之间的冲突可在多元化纠纷解决理论和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历史继承中得到消减,可在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进程中实现咬合,形成互补变通的法治体系,助力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
娄义鹏吴钧
民族纠纷法律解决机制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为将党中央精神落到实处,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将化解民族纠...
夏江锋
关键词:民族纠纷司法解释
文献传递
变更未成年子女姓名和民族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
2020年
【裁判要旨】夫妻离婚后,对于一方要求另一方按照离婚协议约定更改未成年子女民族和姓名而产生的争议,法院在审理时,应遵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离婚协议性质、未成年子女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及姓名、民族变更后给其带来的家庭和社会影响,并尊重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合理认知的未成年子女的意愿,秉承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依法作出判决。
杨磊葛媛媛
关键词:离婚协议夫妻离婚裁判要旨纠纷案件相关法律法规
边境少数民族纠纷调解中习惯法适用逻辑变迁——以中缅边境佤族YH村的纠纷调解过程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法人类学研究,多通过规则适用过程来剖析习惯法效用的发挥,社会层级分类由此成为习惯法适用中的文化切入前提。既有研究显示,对于习惯法的阐释多基于对象群体对传统规则的一致性理解与遵从。与此设定所不同,通过对中缅边境佤族YH村纠纷调解的个案分析发现,现代化带来的价值认知分化推动了个体化发展趋向,并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判断两个层面凸显出族群习惯法从“面”到“点”的适用逻辑变迁,进而为重塑规范有效性提供了新视域。
董向芸
关键词:纠纷调解
刑事和解制度与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的互动被引量:1
2017年
新《刑事诉讼法》中确立的刑事和解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的思想基础与刑事和解制度的契合,引入纠纷处置领域的习惯法可以适度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确定和解赔偿的具体标准、明确规定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制裁措施等。
顾梁莎耿海宸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和解协议法律依据
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与刑事制定法关系的反思
2017年
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的一些内容与国家刑事制定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因为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从维护社会秩序这一共同目标出发,国家刑事制定法与少数民族纠纷处置领域习惯法必须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与团结。
顾梁莎
清代黔东南清水江少数民族纠纷文书与现代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契合
2017年
清代,随着黔东南清水江地区林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当地苗、侗少数民族居民订立了大量的契约以调整其土地财产关系。其中,以解决居民间财产纠纷为目的的清水江纠纷文书占有较大比重。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民事契约,文书不仅涉及了契约的订立、履行、纠纷解决及诉讼等一系列程序,在内容上亦体现了现代民法中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公序良俗原则"即是其中之一。公序良俗原则是指当事人的行为不能违背社会的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而在清水江当地居民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亦自觉遵循当地的"善良风俗",使个体的私人利益与社会的公共利益相协调,体现了文书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契合。
许丹琳
关键词:公序良俗原则纠纷解决契合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补——基于对贵州民族地区的考察被引量:2
2017年
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多元法律文化,在民族地区纠纷解决方式上也是形式各异,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冲突一直存在,单一的纠纷解决方式不能满足社会解纷的需要。国家法与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之间如何消除冲突继而实现互补?从二者所要实现目标价值来看,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的目标是一致的。分析国家法与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在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的利弊,挖掘冲突的原因和冲突关系,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权使二者实现互补变通,最终实现多元格局解纷,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
娄义鹏
关键词:国家法
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的冲突与互补
2017年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纠纷解决机制,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国家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的纠纷发展变化对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少数民族纠纷解决机制与国家法在自治权范围内进行制度的互补变通重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娄义鹏
关键词:纠纷解决机制少数民族国家法法治建设民族地区

相关作者

高晓波
作品数:55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纠纷 边民 纠纷解决机制 民国时期 纠纷解决
胡小鹏
作品数:52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元代 明代 元朝 考述 边疆
陈宜
作品数:8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和谐社会语境 民族纠纷 法治思想 法治进路 共同体意识
韦佳丽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解决机制 民族纠纷 司法途径 少数民族
方业树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思考 枉法仲裁 仲裁员责任 土地征收 失地农民